朱见深继续解释着《大明双龙战纪》的来源,
“臣孙是遵照您的指示,”
“让厂卫从朝堂的高官要员的私人藏书里找寻,”
“各藩王爷的私密着作,自然也在此列,”
“宁藩叔祖慧心天悟,智略渊宏,”
“太宗爷和臣孙等,皆认为他老人家写的东西,是有很大参详价值的。”
朱棣看着父皇眼角露着笑意,微微点着头,心中泛起一丝酸意,
父皇对十七,还是疼爱有加的。
还公然夸赞过十七,“此儿有仙气”。
不过朕对十七也不算差,
他助力朕靖难,
朕让他移国南方享福,
也算兄友弟恭了。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朱棣所想,还有朱权的境况,开始翻读《大明双龙战纪》,
“...正统十二年末,孤巡游洪都古城墙有感,”
“特留文字,以忆往昔北境治兵岁月,”
“也纪念我大明战功无双的真龙——父太祖高皇帝,兄太宗文皇帝。”
“...洪武朝,我朝兵锋何等强盛?大军多次北出草原,横扫北元,将元人打回部落建制,”
“海上的兵锋,更是所向无敌,短短的解海数年,东洋、南洋、西洋的倭患一举澄清,”
“大军调度有方,皆赖太祖皇帝治军有方。”
“...永乐朝,大军进击漠北,彻底根除元人的祸害,为我朝挣得数十载的和平,”
“天朝数十万大军同出长城,旌旗招展,令行禁止,”
“皆赖太宗皇帝用兵有道。”
“然双龙这等军神之才殡天,大明军魂渐有消散之势,”
“朝廷军事之盛,不复当年。”
“盖因自古行行军打仗,皆依靠良帅名将指挥,良帅名将不复在,军事必然逐渐暗弱。”
“倘若,昔年林豪能将水军之‘联合作战司’制度,成功革新至兵部职方部,”
“任用优秀参军人员,规划主导一切军务,”
“必能在制度上,弥补名帅良将缺失,导致的军事向弱。”
“回想革新未成的缘由,”
“皆因林豪狂悖,”
“此獠自恃圣宠无边,得罪太祖皇帝和众朝臣成习惯,”
“以至于在关键时刻,”
“进献所谓的辣椒,意图美化‘妖物’作用,求取泼天的功勋,”
“还恬不知耻地死谏太祖皇帝对其不公,终引得众怒,”
“不久就白白丢了狗命,”
“真是天道好轮回!快哉!”
“只恨孤当时身在藩地,不在中枢,未能亲眼见证此獠的下场。。。”
“然就事论事,”
“此獠缺德不缺才,”
“他死之后,一切革新大政,皆成空,就是明证。”
“。。。”
细看着稿纸内容,朱元璋的面色阴晴变幻,
从看到前半部分,朱权夸赞他的军略水平高超时的“如沐春风”,
到中间部分,朱权哀叹两代帝王之后,大明军事隐有颓势时的“乌云密布”,
再到后段兵部职方部革新未成的“雷霆震怒”,
最后到结尾部分林豪死,革新成空时的“烟消云散”。
他将稿纸丢到旁边的桌子上,无力地靠在椅背上,呆视着天花板,喃喃说道,“这混球怎么老是这般及时地死了?”
“咱来之前还派人敲打兵部,让他们尽快落位职方部的革新事务,”
“可结果。。。还是啥都没弄成,”
“咱想挽救社稷危局,咋就那么难呢?”
看着强悍如雄鹰般的太祖爷,也被挫败感包裹起来,
一众后世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宽慰,只得低垂着头,不敢吭气。
这个时候,若是天启在的话,
也许还能给太祖爷鼓鼓劲。
沉默片刻之后,
朱棣眼见所有人在此陪父皇干耗着感伤,也不办法,决定冒着两个时空挨揍的风险打破僵局,
“父皇,改变历史,挽救后世社稷危局,本就困难重重,”
“岂能松散懈怠?”
“还请您务必振作!”
朱元璋面色一寒,微微偏头,斜视着朱棣,“混账,你老四有脸说咱松懈?不振作?咱为了尔等一个个鳖孙,已经费了多少劲?”
“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棣闻言,顿时气结,
猜到会挨怼,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过听了老爷子的话,憋屈感还是异常强烈,
“父皇,儿臣不是否认您之前的努力。。。”
“混账!咱的努力还需要你来评判?!”朱元璋坐直身躯,继续开始嘲讽撒气,“对啊,你老四不是号称缔造了什么永乐盛世的么?造反、治国、领军样样精通,本事大的很,”
“林豪你也接触过了,他那一套革新的东西,你也清楚的,”
“你上!由你成祖爷来革新历史,挽救后世危局。”
朱棣气得七窍生烟,袖中的双拳紧紧握起,
朕要是能做得到,还需要父皇你振作么?!
且不说朕手底下没有林豪这等大才在,
朕的永乐朝是通过靖难建立的,想要社稷稳固,必须得做出妥协,
全盘继承了洪武朝的制度,想要革新谈何容易?
怪就怪允炆,清算林豪和他的手下们,
他的革新理念大部分都没留下,除了教育制度和宗室制度保留了部分。
若是朕在洪武时代就掌权了,在林豪的帮衬下,就一定能做得到,甚至做的比父皇还要好。
“你不吭声,是在算计什么东西?”朱元璋见朱棣黑着脸,眼珠子乱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是在盘算顶替了咱,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朱棣眉头一颤,
老爷子啥时候会读心了?
“儿臣不敢,”
“革新从源头上来效果最佳,一切还是得父皇来操持。”
朱元璋冷哼一声,继续训斥道,“你现在心里倒是有数,可年轻时的你在干嘛?叫你多接触林豪,却消极办差,不能提供有用的消息,”
“咱孤掌难鸣之苦,尔等一个个都不懂体谅啊。。。”
一众后世皇帝听到老祖宗把火头点到自己头上,纷纷将身姿缩得更紧,
“孙”皇帝比傀儡皇帝还难当,根本不是人该受的。
朱元璋厉声发泄不满之际,只听推门声响起,
朱由校手持稿纸,进门欣喜一拜,“太祖爷来了啊?!拜见太祖爷!”
“臣孙幸不辱命,找到了能帮衬太祖爷的记录。”
说着,便将稿纸奉上。
“《遵生十笺之番椒篇》?”朱元璋摊开一看,顿觉困惑不已
这是啥记录?
确定能帮上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