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奴家唐突了。”
柳如烟脸色一红,赶忙松开林豪,尴尬地说道。
在场众人见状,纷纷摇头,
对林豪的不解风情,扼腕叹息,
你林大人不好这口,让我承受花魁的拥搂便是。
林豪自是不知道他人的想法,饮尽杯中酒,淡淡地说道,“找麻烦的人已经打发走了,时辰也不早了,尔等也消遣得差不多了吧?”
“那今晚就到这里吧。”
众人眉头微挑,相互看了看,旋即齐齐拜道,“是!”
······
半个时辰后,
护送朱高炽、林豪回府之后的张辅和一帮燕府亲卫,又回到了红袖坊门口。
“张头,林大人刚刚在路上,一再告诫小主子要远离美色,我等也跟着应承了,但转头就回来消遣,这样做会不会不妥?”一名年轻的燕府亲卫,看着红袖坊的店招,有些愧疚地说道。
张辅面色一正,语气坚定地说道,“他是告诫小主子和其他大人,我等亲卫只是是附和,不能作数!”
旁边另一名眼泛绿光的亲卫补充说道,“就是,我们怎么能和小主子他们比呢,我们的应承得算小主子的头上,不能算自己的,”
“再说,刚才那个柳妈都和张头说好了,我等可以享受贵客折扣,”
“这可是那帮爱吃独食的燕府老护卫们,享受不到的,可不能浪费这层关系啊!”
林豪在雅间里教育底下人的时候,
张辅等人便在门口和柳妈接洽上,他们不仅详细了解红袖坊的消遣支出情况,还借着林豪的关系,成功获得了大额的贵客折扣。
那年轻燕府亲卫闻言,顿时放下心里包袱,“还是哥哥们说的对,”
“折扣之后的开销,比北平的青楼还低,”
“但京城的小娘子们,可不是北平的那些庸脂俗粉能比的。”
“好了,速速进去吧。”张辅摆了摆手,众人齐齐下马准备进去。
这时,
急促的马嘶声传来,
一辆马车稳稳地停在了他们面前,
只见,
马车上跳下来几个熟人。
张辅顿时惊诧万分,“赵大人?俞大人?陶大人?孔大人?还有贵。。。贵爷?”
“你们?你们怎么都来了?”
赵勉等人也是面露尴尬,
他们不是送人回去了么?
怎么还会打一个回马枪,出现在这里?!
刚才解散之后,
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对着林豪许下远离美色的誓言,只要林豪没在场,誓言就不作数!
所以他们一致决定“王者归来”。
可现在却被熟人撞见了,
赵勉轻咳一声说道,“这个?那个?路过!”
“你们怎么在这里?”
张辅看了看身侧左顾右盼的手下,挠头说道,“我等?我等也是路过。。。”
“那?我们走?!”赵勉语带不甘地说道。
只听,
小贵子扯着尖利的嗓音,冷声说道,“尔等都别装了!”
“大伙来干嘛,心里都门清,”
“该进去消遣的消遣,”
“今晚的事,谁也不准和林大人说就是了。”
众人顿时一愣,面面相觑,而后目光变得坚定,
在逛青楼的事情上,
怎么能被一个太监比下去了?!
众人达成一致意见,齐齐点头道,
“走!”
旋即迈着坚定的步伐,
集体踏入了红袖坊之门。
······
太庙,
偏殿,
习惯性迟到的朱棣,匆匆推门而入,
只见端坐主位的朱元璋,正手持一份文稿,听取一众后世皇帝的意见,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冷哼一声,“免礼吧!你迟到的事,咱都不屑说你了。”
“可有什么跟林豪有关的新记录,或者新记忆禀报?”
朱棣拱手,不卑不亢地说道,“父皇恕罪,”
“最近有关在太医院休养的新记忆,儿臣都是在外面,似乎怎么和林豪接触,”
“所以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在他的新记忆里,
那段时间,他在太医院点卯就走人,而后由自己的底下人,记录一些林豪的当日言行,编入奏报呈上。
“混账东西,你还有脸说?”朱元璋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你这些时日,不是去山里狩猎,就是去西郊演武,”
“把咱给你的嘱托,几乎把咱给你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
朱棣的这些举动,锦衣卫早就上报了,朱元璋对此一清二楚。
朱棣解释道,“父皇,当时的儿臣,是以为您派儿臣监控林豪这等忠良大才是不信任的行为,”
“没想过是为了现在,”
“所以看到林豪无恙,又重掌差事之后,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况且,”
“您既然知道儿臣当时消极办差,您为何过问?”
“其实,您从骨子里,还是不想让儿臣多接触林豪吧?怕儿臣得了林豪的启发,令允炆后面更难应对吧?”
朱元璋眉头一拧,眸中透出凶光,
这混账老四,
真是越来越像林豪那混球了,
说话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而一点都不留情面,
不错!
咱就是觉得老四进步了,允炆的处境会更难,
所以才想着,
故意放任老四没尽心地接触林豪。
但这些是朱元璋心里的想法,即使被朱棣捅破,也不能承认,必须得坚决反驳,
“狭隘!肤浅!”
“你办事不尽心,竟然把责任推到咱头上?”
“你要咱过问是吧?咱回去之后,好好地严厉地过问,”
“你可别后悔!”
朱棣梗着脖子道,“谢父皇过问!儿臣愿意进步!”
朱元璋顿时怒极,
老四这混账,分明就是被那混球附体!
这俩混货,一个都令人厌弃,
现在融汇到一起,还得了?
咱不能让老四“进步”,
可不能让他们多接触,
咱好好想想,换个收集记录的法子才行。
朱由校见两位老祖宗叒是针尖对麦芒,赶忙说和道,“太祖爷息怒,现在是讨论正事的时候,”
“皇爷爷带来的那份新记录,还是让太宗爷也看一下,”
“好提供详实的意见。”
朱元璋偏爱朱由校,自然是顺着台阶下,“还是由校识大体,”
“看看这份东西吧。”
说罢,便将手中的稿纸递给朱棣。
朱棣接过文稿一看,
“《仁宗秘史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