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离开柳风的住处,去见秦升。
秦升已经换好了大红的新郎服,一群亲卫兵围着他吵吵闹闹,秦升也很高兴。
只是这种高兴,不是发自内心的,高阳能看出他开心的表情下,隐藏着的深深的忧虑。
高阳露出笑脸,走上前喊道,“新郎官!”
看到高阳,亲卫们有些拘谨,不敢再大声说话,纷纷喊道,“城主。”
高阳大喊一声,“都愣着干嘛呢,还不把新郎官抬起来,上马,去接亲啊!”
高阳的声音像是吹响了鼓舞的号角,亲卫们又热闹起来,一群人抓住秦升的手脚,把他举过头顶,放在了马背上。
后面跟着十余辆马车,都是给王家的聘礼,吹着喇叭,敲着锣,打着鼓,离开城主府朝着王家进发。
秦升在荒城的声望仅次于高阳,他发布的一些政策,全都是利民惠民的。
高阳能看得出来,他是真心为了荒城的百姓好,想要将荒城建设的更好。
沿途的居民送上鸡蛋,青菜,肉类。
为秦升送上祝福。
秦升一路上晕乎乎的,他是第一次结婚,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很快怀里的东西就多到抱不下了。
亲卫上前,接过秦升怀里的东西,放在后面的马车上。
他们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提前准备了一辆空马车。
只是他们仍然低估了百姓的热情程度,空马车很快装满,秦升的怀里又多了一堆东西。
百姓们站在道路两旁,等迎亲队伍过去了,自发性的跟随在后面。
秦升的声望,甚至影响到了王家。
王家自从听从高阳和秦升的建议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王家是商人,获得了高阳的许可后,他们成为了荒城最大的粮商。
即便在让出一部分利益后,依旧有得赚。
甚至因为声望更高,薄利多销,赚的更多。
此时,王家的门口也堵着一群人,他们没有吵闹,只是眺望着远处的街道,等待着新郎官来接亲。
不久后,一匹枣红马,胸前绑着红绣球,出现在接头拐角处。
有人大喊一声,“新郎官来了!”
人群爆发出震天的呼声,“恭贺新郎官新婚吉祥,早生贵子。”
声浪一波一波的传出去,直到传到秦升的耳朵里。
耳朵的脑袋晕乎乎的,平日里极为冷静的他,此时像喝醉了酒一样,眼睛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手脚也有些无措。
终于,到了王家门前,众人自发性的让开一条路,让新郎官进去。
有人退的慢了一步,旁边的人会拽着他的衣领,把他拉到人群里,警告他说,“别挡了新郎官的福气!”
王家府邸内,家丁们堵着们,一条铺满了爆竹的白石路一路延伸到王小鱼的闺房中。
王小鱼身穿大红色的新娘服饰,头戴鸟冠,端端正正的坐在床边,等待着新郎来接亲。
与此同时,在府邸看不见的角落里,埋伏了两队人马。
其中一队,是高阳提前安排好的,保护秦升和王小鱼的安全。
秦升作为荒城的关键人物,又是特殊身份,很可能遭到刺杀。
在这样一个大喜日子,人都会放松警惕,很容易得手。
另一队,是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村民。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他们面无表情,只是冰冷的盯着门外。
两队相隔不过一道墙壁。
他们互相都没有发现对方。
秦升到了王府的门口,下马去拍门,“小鱼,我来接你了。”
门内的家丁不敢惹得新郎官不快,心虚的问,“新郎官可有诚意?”
秦升往门缝里塞了十几个红包进去,里面放着铜钱,“自然是有的。”
家丁们将红包分下去,十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人说,“要不然开了吧?”
也有人说,“不行,流程没走完呢。”
“可他是副城主啊。”
“也是,要不然开门吧……”
这时,管家匆匆赶了过来,瞪了几名家丁一眼,说道,“姑爷怎么会是这么小气的人,别乱猜想,堵着。”
家丁们有了主心骨,声音也大了不少,“这点不够啊!”
秦升大喊道,“那开道门缝,我把银子塞进去。”
家丁们小心的把府门打开一道缝隙。
忽然,秦升身后的亲卫们一拥而上,砰的一声撞在王府的大门上。
这群平日里吃妖兽的肉的汉子们,精壮的很,一起用力之下,王府的门轰的一声倒地。
亲卫和家丁们面面相觑。
亲卫们最先反应过来,嗷的一声喊道,“门开了,抢新娘子喽!”
家丁们要上去拦。
可是面对着这群龙精虎猛的汉子又不敢上前。
这群人刚刚可是把大门给撞到了,这要撞在他们身上,骨头不得断啊?
管家看到这一幕,无奈的捂住了脸。
战斗力不成正比啊。
好在亲卫们也都懂分寸,他们是来接亲的,不是来打仗的。
一人选了一个家丁,纠缠在一起。
有亲卫还演戏一样的,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新郎官,我们替你把阻拦的人都挡住了,快去接新娘走啊!”
虽然知道是演戏,有那么一刻,秦升还是入戏了。
他沿着白石路,快步朝着王小鱼的闺房走去。
啪啪啪啪……
白石路上的爆竹炸开,冒起一阵白烟。
烟雾中,一群人朝着秦升摸了过来。
与此同时,他们的身后,另一队人出现,捂住他们的抠鼻,割断了喉咙。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
秦升是修士,他自然是发现了。
朝着那边看了一眼,没有过多的干涉,来到了王小鱼的闺房外。
推开门,门没推动。
闺房中,传来王小鱼侍女的嬉笑声,“姑爷来啦,这还有最后一关呢,想娶走我们家小姐可没有那么容易。”
秦升耐住性子说,“你尽管出题便是。”
侍女看了床榻上的王小鱼一眼,脸上飞上一抹红霞,“我出上阙,你对下阕如何?”
秦升答应道,“自然可以。”
侍女出题道,“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秦升听出来了,这是一首小黄诗。
不过,倒是正和今天的情景。
他对道,“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