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有想到,吐蕃在边境布置的防线,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隋军来势汹汹,一举攻破防线,已经杀进了突厥内部,他们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见到群臣有些慌乱的模样,松赞干布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找众人前来议事,可不是要看他们手忙脚乱。
很快,松赞干布冷声道:
“隋军已经杀进我吐蕃境内,这是我吐蕃生死存亡之战,要是真发生什么变故,对谁都没有好处?
为今之计,我吐蕃上下更应该齐心协力,而不是在此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像松赞干布这等开拓之主,他的威望自然非同小可。不管在场群臣作何想法,当他们听得松赞干布之言,皆是回过神来。
是啊,不管他们担心与否,他们都没有退路了。
吐蕃已经和大隋开战,他们想要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利益,那就只有想方设法,让吐蕃取得此战的胜利。
过不多时,便是有大臣站了出来,说道:
“启禀赞普,微臣觉得,现在隋军杀进我吐蕃,但他们兵马不过万人,想要横扫我吐蕃,哪有这么简单?
再加上我吐蕃特殊的环境,就算他们暂时得势,又能坚持多久?
是以在微臣看来,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仍旧是调遣兵马,构筑防线,尽可能的消耗敌军,将他们拖到退兵。
如此一来,就算隋军战力再怎么强悍,也无从发挥了。”
这名大臣之言不无道理。
吐蕃的环境特殊,外敌想要入侵谈何容易。隋军纵然强悍,也不可能真的毫无影响。
但松赞干布却有些犹豫。
因为如今这场战斗的失败,已经让他们陷入被动,再想要拦截隋军,可没有那么简单了。
吐蕃同样是地广人稀,隋军不过万人,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这都是他们需要考虑到的事情。
对于松赞干布来说,他自然不愿坐以待毙,他带着吐蕃一路崛起,也希望能够让吐蕃走向更远的巅峰。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他现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击退来犯之敌。
正当松赞干布思索之际,前方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道:
“启禀赞普,末将的想法倒是不同,隋军来势汹汹,他们挑选精锐杀入吐蕃,显然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构筑防线阻拦他们,无异于异想天开,隋军也不可能送上门来,若真这样做了,必然徒劳无功。”
听到这番话,松赞干布顿时来了兴趣,他看着说话之人,此人乃是吐蕃大将论钦陵,当下好奇问道:
“那你觉得我吐蕃该如何是好?”
既然论钦陵觉得方才大臣的计划不行,那他总得有应对之法吧,要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却在此侃侃而谈,那多少有些可笑。
面对松赞干布的询问,论钦陵却显得很冷静,他面无惶恐之意,认真说道:
“末将觉得,我吐蕃想要打破僵局,扭转局势,首要便是针对那马展。
马展乃是大隋镇国王,威名赫赫,按照大隋传来的消息,大隋之所以能够重整旗鼓,都是因为这马展的缘故。
此人武艺超群,战力强悍,并且向来都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此番隋军突破我军防线,必然与之脱不了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设法将之除去,不仅仅是被他带来的兵马会溃散,整个大隋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到时候,我吐蕃或许可以一鼓作气,将吐谷浑之地拿下……”
论钦陵没有含糊其辞,而是认真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当松赞干布听到这里,眼眸之中顿时亮起光芒,他并非甘于平庸之辈,他希望能够让吐蕃更进一步。
先前他选择与突厥联盟,便是出于这个目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突厥凉得这么快,连消息都还没有传回去,突厥就已经覆灭。
论钦陵感受到松赞干布有些炽热的目光,他便是更深入的解释道:
“正如末将方才所言,这马展勇猛无比,说是天下无敌也毫不为过,如果与之正面交锋,实在是胜算渺茫。
我吐蕃想要战胜他,那就绝不能硬碰硬,而是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利用吐蕃的地形布置陷阱。
到时候,只要马展胆敢杀来,便是落入陷阱之中,进退两难,我吐蕃大军再一拥而上,定能大获全胜。”
松赞干布认真考虑着,坦白说,论钦陵的计划也并非完美无缺,甚至是有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这个计划,却是更符合松赞干布的预期。
毕竟隋军来势汹汹,就算守也不一定守得住,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设法除去马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想到此处,松赞干布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缓缓站起身,看着众人说道:
“隋军实力强悍,这是毋庸置疑之事,但他们想要覆灭我吐蕃,却没有这么简单。
这场战斗,本赞普要御驾亲征,与我吐蕃的将士们同生共死。”
松赞干布目光决然,他能够带领吐蕃从一个微末小国崛起至今,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要是一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乌合之众,吐蕃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里,就取得这么大的发展。
既然松赞干布已经下定决心,众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他们也没有劝说松赞干布不要冒险,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就这样,松赞干布立刻下达命令,调集吐蕃兵马。他相信如今的隋军,恐怕也想不到,自己会果决到这等程度。
松赞干布亲自领兵出战,本身就是带着吐蕃国运,与大隋殊死一搏。
所以这场战斗,吐蕃必须取得胜利,如果输了,那吐蕃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是松赞干布不愿看到的结果。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发生,那松赞干布宁愿在此事出现前死去。
——
吐蕃一方,正在调兵遣将,为伏击马展做着准备。
而马展一行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朝着逻些城杀去。对于马展来说,其他地方都不重要,拿下吐蕃都城才是关键。
但要在这高原之中,找到一个确切的方向,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尤其是隋军对吐蕃的地理环境不够了解,想要精准确定逻些城位置,难度确实有点太大了。
但那只是对于其他人来说,此刻领兵征战的可是马展。
要说其他的城池,马展也是束手无策,但要确定逻些城的方向,那就太简单了。
马展只要触发[那人]词条,一切就显而易见。
而马展也正是用这个办法,不断朝着逻些城靠近。他们带的粮草不算太多,轻装简行的情况下,必须抓紧时间。
虽然马展不惧吐蕃负隅顽抗,但他显然不愿意陷入持久战。
就算他能够撑得住,但他麾下的将士必然疲惫不堪,一旦消耗太大,再面临吐蕃攻势,隋军一方必然损失惨重。
到时候,马展的计划也就无法顺利完成了。
大军临时驻扎之地。
众将士正吃着干粮休息,马展也是再度确定着目标。
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顺利杀到逻些城外了。到时候就是吐蕃的末日,不管他们如何反抗,也都无济于事。
可是,在马展触发词条之后,他却是下意识皱起眉头。
查看系统标记的位置,他已经是察觉到异常之处。
‘松赞干布离开了逻些城。’
这便是马展得到的信息。
而且,松赞干布并非逃离逻些城,他所在的位置,反而距离前线更近。
这意味着什么,无疑是显而易见。
马展现在可不是初出茅庐之辈,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大将,他现在已经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战斗,见识也是越发广阔。
松赞干布位置的变化,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吐蕃一方,想要主动出击,他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大隋的准备。
想到这里,马展目光变得凝重了几分。
虽然此刻的马展也无法确定,吐蕃一方到底想了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但明知前方是陷阱,马展怎么可能自投罗网,他可不是傻子。
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避开敌军的陷阱,直捣吐蕃后路,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简单考虑一番,马展直接将众将叫了过来,接着说道:
“先前本王已经说了,我们的目标,便是一鼓作气杀到吐蕃逻些城,最好是生擒吐蕃之主,才能一战定乾坤。
但是,吐蕃也不是乌合之众,他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崛起,并不简单。
是以本王觉得,接下来吐蕃一方未必会坚守逻些城,他们或许会有其他布置,甚至是主动出击。”
因为马展已经知道吐蕃动向,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根据答案给出过程。
而在场众将听得马展之言,也是认真思索起来。以马展现在的身份,自然无人敢随意质疑他的决断。
很快,罗成开口说道:
“王爷所言极是,如今吐蕃之主松赞干布确实是英武之辈,此人虽然年轻,却让吐蕃数年时间发展迅猛。”
之前在伏俟城时,罗成率领大军战胜吐蕃之敌,在审问俘虏的时候,他便是得到这些消息。
姜松则是直截了当道:
“王爷打算怎么做?”
他这样问,自然是看出马展已有决断,并不是叫他们过来商议什么。
听到这话,马展哑然失笑,他也没有藏着掖着,便是直接道:
“吐蕃可能主动出击,这对于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坏消息。
因为这也意味着,只要我们把握住机会,可以更快击败吐蕃,取得最终的胜利!
同时,如果吐蕃想要埋伏我军,他们的选择其实并不多,无非是在前往逻些城的道路上设置陷阱。
既然如此,我们仍旧可以采用之前的办法,分出兵马在前线诱敌,本王亲自领兵绕行其后,打他个出其不意。”
这个计策,马展已经用过很多次了,但效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其中的关键,自然是要有足够的实力,以及马展的特殊能力。
如果不是马展能够确定松赞干布所在的位置,恐怕他也想不到,吐蕃一方竟然会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马展当真毫无防备,落入吐蕃的陷阱之中,就算他武艺盖世,也有着巨大的风险。
就算马展倚仗实力能够顶住,但他麾下的将士,必将损失惨重。
不管是哪个结局,都不是马展愿意看见的。
但此刻,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马展已经做好准备,他将会利用吐蕃的计划,让敌军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松赞干布离开了逻些城,那接下来,马展也无需领兵强攻城池,便可顺理成章将他拿下,随即横扫整个吐蕃之地。
这反而是更加顺利的结果。
当然了,这一切只是马展的计划,尚未付诸实施,接下来能否取得预想之中的成果,就得看大隋众将士的本事了。
别说是大军上下了,就算是整个大隋都是以马展马首是瞻,当罗成等人听到马展的决断,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
尉迟恭则是附和道:
“王爷果然考虑周全,恐怕吐蕃一方根本想不到,他们早已落入王爷算计之中。”
因为尉迟恭是程咬金引荐的,所以二人交情还算深厚,如今吹牛打屁的本事也学了不少。
不过,马展并未纠结于此,他很快点头道:
“等到大军休整之后,就尽快动身吧,这一战,我大隋必须取得胜利,吐蕃胆敢与我大隋为敌,便是自取灭亡。
不管他们有什么手段,也都翻不了天。”
讲到这里,马展目光炯炯,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让松赞干布感受绝望了。
紧接着,马展又仔细安排了一波,让姜松、罗成兄弟,领兵从正面靠近,而马展则是率领三千精锐绕路而行。
双方各司其职,皆不能掉以轻心,想要取得完全的胜利,将吐蕃一举覆灭,需要看两方的配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等兵马准备就绪,两方就各自行动起来,朝着约定好的目标赶去。
众人都能预感到,在不久之后,必将有一场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