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龙'二期工程,正式立项。\"领导宣布道,脸上带着罕见的激动,\"李总工,国家将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或震撼的表情。只有张部长留了下来,走到李明远身边。
\"老李,\"张部长压低声音,\"'蚩尤'这东西...你是什么时候...\"
李明远微微一笑:\"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不好。张部长,相信我,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未来,会更加精彩。\"
……
初春的阳光透过龙国外交部大楼的窗户洒落进来,却丝毫温暖不了会议室内凝重的气氛。
李明远坐在会议桌的一端,面前摊开着一份详细的发布方案。龙国外交部发言人王志远正在rehearsal即将举行的国际记者会演讲稿,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我宣布,龙国将正式启动'炎龙'二期工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实用化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建成示范堆,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王志远念到一半,忍不住停了下来,\"李总工,这...这是不是太过激进了?十年内建成聚变示范堆?\"
李明远面色平静地抿了口茶:\"按原稿念就行。\"
张部长在一旁插话:\"老李,我们真有把握十年内建成吗?\"
\"五年就够了,\"李明远淡淡地说,\"但对外宣称十年,给自己留点余地。\"
外交部的几位官员面面相觑,眼中既有惊讶也有怀疑。毕竟在五十年代末的今天,连星条国和北极熊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还在实验室苦苦摸索核聚变的基础理论,龙国却要直接建设实用化示范堆?这简直是科幻小说才有的情节。
\"各位不必担心,\"李明远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春景,\"记者会后,西方世界会嘲笑我们,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你...想要他们嘲笑我们?\"王志远困惑地问。
李明远转过身,嘴角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有时候,被低估是最大的优势。\"
三小时后,龙国外交部新闻发布厅。
大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全球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挤满了每一个角落。自从《仓颉》发布\"炎龙\"核聚变论文后,龙国的科技动向已经成为国际媒体密切关注的焦点。
王志远走上讲台,面对闪烁不停的相机,清了清嗓子:\"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龙国政府,正式宣布:龙国将启动'炎龙'二期工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实用化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建成示范堆,为龙国和全人类提供几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话音刚落,整个发布厅瞬间沸腾。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有的甚至直接站起来大声喊问。
\"这是真的吗?十年内建成聚变堆?\"一位星条国记者几乎是喊出来的。
\"当然是真的,\"王志远平静地回答,\"龙国科学家已经在'炎龙'一期工程中实现了q值大于1的突破,二期工程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聚变能源的工业化应用。\"
\"但星条国和北极熊国的核物理学家都认为,实用化核聚变至少需要50年才能实现!\"另一位记者质疑道。
王志远微微一笑:\"也许在他们的技术路线上需要50年,但龙国走的是自己的道路。我们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十年完全足够。\"
\"能透露一下投资规模和关键技术吗?\"一位欧洲记者问道。
\"总投资约120亿龙元,\"王志远回答,\"关键技术包括创新的磁场拓扑控制系统、特种纳米复合材料第一壁和高效能量转换装置等。具体细节将在后续通过《仓颉》期刊逐步公布。\"
\"有西方科学家怀疑你们的q值大于1是伪造的数据,对此有何回应?\"一位咄咄逼人的记者问道。
王志远依然保持着微笑:\"科学不会说谎。我们已经邀请国际科学家代表团参观'炎龙'一期工程,他们很快就会亲眼见证这一突破。至于那些质疑,历史会给出答案。\"
整场记者会持续了近两小时,王志远面对各种尖锐问题,始终保持着镇定和自信。而在幕后的监控室里,李明远和张部长正通过屏幕观看着整个过程。
\"他们的反应比我预期的还要激烈,\"张部长摇摇头,\"老李,西方媒体明天肯定会把我们骂得狗血淋头。\"
李明远却笑了:\"越是激烈的否定,代表他们内心越是恐惧。让他们嘲笑吧,等到'炎龙'二期建成那天,这些嘲笑将变成最好的打脸素材。\"
张部长叹了口气:\"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宣布?悄悄研发不好吗?\"
\"因为核聚变代表的不仅仅是能源技术,更是国家实力和科技话语权,\"李明远目光如炬,\"我要让全世界知道,未来的科技中心在龙国,而不是西方。让他们笑吧,笑着笑着,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
次日清晨,西方各大媒体的头版标题如李明远所预料的那样,几乎清一色是对龙国\"炎龙\"二期工程的嘲讽和质疑。
《纽城时报》以特大号字体标题:\"红色科学狂想曲:用算盘点燃人造太阳?\"配图是一个戴着眼镜的龙国科学家形象,手持算盘站在一个漫画版的\"太阳\"旁边,滑稽可笑。
《泰晤士报》的社论则更加尖刻:\"大炼钢铁的核能版:龙国的聚变泡泡即将破裂\",文章中写道:\"龙国曾经有过'大炼钢铁'的荒唐历史,农民在后院搭建土高炉,妄图赶超英美的钢铁产量。如今,他们将这种狂热带入了核能领域,宣称要在十年内建成聚变堆。这种脱离科学基础的政治秀注定会像肥皂泡一样破裂,留下的只有浪费的资源和可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