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得到了普遍赞同。无论李明远的计划多么宏伟,多么具有诱惑力,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验证。毕竟,这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全球格局的走向。
\"我同意,\"李明远平静地说,\"请组织最权威的专家团队,前往'烛龙'实验室,亲眼见证'炎龙'工程的成果。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会议就此结束,但每个人离开时的表情都告诉张部长,今晚的震撼将持续很长时间。可控核聚变!这个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能源,竟然已经在龙国的秘密实验室中实现了初步突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世界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走出会议室,张部长追上了独自前行的李明远。
\"老李,\"他低声问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李明远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张部长,眼中闪烁着张部长从未见过的复杂光芒:\"张部长,相信我,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将远比你想象的更加精彩。\"
他说完,转身消失在走廊的尽头,留下张部长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和一丝莫名的期待。
窗外,雨已经停了,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在蓬莱基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蓬莱基地地下十层,\"烛龙\"实验室。
评估团队的最后一名成员,一位白发苍苍的核物理学权威走出了反应堆控制室,脸上的表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是他们连续五天的全面技术评估的最后一站。整个评估团队——包括十二位龙国最顶级的科学家和六位军方技术专家——此刻都面色凝重地站在宽敞的会议室内,等待着向中央汇报的电话会议。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在消化这几天所见所闻带来的震撼。\"炎龙\"工程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q值确实达到了1.2,意味着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维持反应所需的输入能量。这在全球核聚变研究领域,绝对称得上是划时代的成就。
李明远站在角落,安静地等待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电话会议准时开始。评估团队组长,陈院士以沉稳的声音汇报了他们的技术评估结论:\"经过全面检验,我们确认'炎龙'工程取得的成果真实可靠。q值1.2的突破是划时代的,证明了可控核聚变已经从理论可能转变为工程现实。\"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李明远同志的《仓颉》期刊提案,你们怎么看?\"
陈院士深吸一口气:\"从技术角度看,李明远同志的论点基本成立。三篇论文的理论框架完备,技术披露可控,确实保留了关键材料配方和工艺细节。西方即使获得这些论文,短期内也难以复制我们的成果。\"
\"但风险依然存在,\"军方代表王将军补充道,\"尤其是核聚变技术,一旦方向明确,西方可能会全力追赶。\"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随后那个威严的声音问道:\"李明远同志在场吗?\"
\"在,\"李明远上前一步,声音清晰,\"我在这里。\"
\"你确信《仓颉》能带来你所说的战略优势?\"
李明远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仓颉》将成为龙国科技软实力的象征,重塑全球学术格局,吸引世界顶尖人才,并通过超算服务等方式获取巨额外汇和情报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将确立龙国在未来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
电话那头传来低声的讨论,然后是一段较长的沉默。最终,那个威严的声音宣布了决定:\"经中央讨论,批准创办《仓颉》国际科学期刊。由李明远同志担任主编,组建编委会,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筹备创刊号。期刊内容须经专家严格把关,确保科学严谨性。关于三篇核心论文的发表,原则同意,但具体技术披露范围需再次评估确认。\"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了许多。尽管仍有疑虑,但中央的支持意味着《仓颉》计划正式获得了高层背书。
\"谢谢领导信任,\"李明远郑重地说,\"我将确保《仓颉》不辱使命,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前沿的旗帜。\"
电话挂断后,会议室内的人们纷纷向李明远投来复杂的目光——有敬佩,有疑惑,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这个男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推动如此多的技术革命?又为何对未来有着如此清晰的规划?
没人敢问这些问题,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猜测。
...
龙国首都,一座安静的四合院内。
这座院子位于城中心的一个隐蔽角落,外表朴素无华,却有着严密的警卫。这里是新成立的《仓颉》期刊编辑部临时办公地点。
大厅内,一群龙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和编辑正在热烈讨论。墙上挂着巨大的倒计时牌:距《仓颉》创刊号发布还有27天。
\"封面设计已经定稿,\"一位艺术总监指着展板上的设计图说,\"采用了李总编提出的'天地玄黄'配色方案,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
展板上的封面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深蓝底色上,金色篆体的\"仓颉\"二字庄重而神秘,周围环绕着既像电路板又像甲骨文的精致花纹。底部是英文\"cANGJI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discovery\",副标题则是\"Redefining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印刷质量必须是最高标准,\"李明远强调,\"每一个细节都要完美,从纸张到装订,都要超过西方任何顶级期刊。\"
他转向另一组人员:\"三篇核心论文的最终版本准备得如何?\"
龙芯项目的技术主管汇报道:\"《龙芯-III核心架构与中文编程范式的完整理论体系》已经完成最后修订。按照您的指示,我们详细阐述了量子隧穿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中文编程的算法优势,但删除了所有关于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