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提前派人在这里修建了能够住宿,而且能抵御寒冷的大量的窝棚,就是担心他们过来后,时间太晚来不及搭建,导致体弱的人员损失。
队伍到达后,李大狗一声令下,大家便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
周槐带领一组人首先将两辆骡车横着堵在了山道的入口,作为阻击阵地,他们这组十个军卒今夜会守在这里,护卫大家安全。
两匹骡子卸下后,被军中马夫像是伺候祖宗似的给领走了,当然还有特地给骡子带来的草料,专门找了一块地方,安置好了骡子。
赵青山的大儿子赵南松率领另一组人,他们要先整理之前搭建好的窝棚。
一排排窝棚修建在了靠北边的山脚下,虽然看着简陋,但保暖性却不错。
他们在窝棚里的地面上首先铺了一些粗细均匀的树枝,当做床阻隔一下凉气,上面再铺上厚厚的荒草,并且用石头在靠近门口处搭建一个简易的火盆,里面放入柴草点燃,窝棚里立即暖和起来。
窝棚是大家能够活下来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这大冬天的,如果没有足够抵御寒冷的屋子,他们早就被冻死了,所以哪怕是只住一晚,他们也不敢凑合。
赵南松就是之前负责搭建窝棚的人,不但将屋架搭的非常结实,还将漏风的地方都堵的严严实实,另外还编了厚实的草帘子绑在木架子上,做成了简易的屋门,屋地上还有一个烧的旺旺的火盆,再盖上棉被,不说很暖和,但也不至于被冻死。
第一批住进去的,是一路劳累的小孩子和年老的妇人和伤患们。
这些孩子们是军中最小的孩子,虽然坐着骡车,但天气这么冷,虽然盖着棉被,但孩子们还是都冻坏了。
而伤患们因为身上或是带伤,或是带病,一路奔波更是遭罪,若不是傅天佑派了两辆车来,都够呛走到这里来。
周树根带领他的斥候小组,散开在附近五里左右,侦查四周动静,保障与军中的消息畅通,及时传递外面的消息。
李大狗则和赵老炳、李大锤选了个窝棚坐了下来,向两人仔细打听他们将来的靠山傅天佑夫妇是个怎么样的人,好做到心中有数。
傅天佑夫妇对他们恩重如山,他们不可能就这样无偿的承受这份恩情,这份恩情太重了,重的都让他们难以承受,他们总要为公子夫妇做些什么,这样心里才会舒服一些。
而更多的人则拿着斧子、柴刀等工具四处砍柴、凿冰取水,很快就在窝棚的前面堆积起了十几堆柴草,点燃以后,人群自发地凑到了火堆跟前,孩子们围着火堆哆哆嗦嗦的烤着火,但小脸上却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他们知道,他们就要过好日子了,有暖暖的屋子住,能够时不时地吃顿饱饭了,主要是不会再四处逃命了,想想就好幸福啊!
而十几个妇人在周槐媳妇孙氏的带领下,用石头搭了一溜简易的锅灶,将凿来的冰块融化后,便开始煮杂面糊糊。
因为要下山的缘故,现在她们也不再那么节省了,面糊糊里面还掺了一些白菜和食盐,熬得稠稠得面糊糊,闻着味道简直香极了!
烤火的孩子们不由自主的被香味吸引,纷纷围拢过来,围着锅灶不停地打转,哪怕吃不到嘴里,闻着味道也是好的。
周小红是周槐最小的女儿,今年十二岁,跟着爹娘在军中已经颠沛流离六七年了,早就适应了这种随时宿营的习惯。
周小红不但人长得漂亮,还又聪明又懂事,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很自然的成为了孩子们的头领。
此时,她见孩子们全都围在锅灶旁边,都影响了大人们干活儿,便绷着一张小脸,大声喊道:“都不要围着了,咱们不能给大人们添乱,今天的训练还没完成呢,快,咱们去跑步,多跑跑就不冷了!”
“是!小红姐!”
孩子们一听跑步,都很高兴,于是,二十几个十二岁以下七岁以上的孩子,排成一列纵队,在周小红的带领下,围着搭建好的一排排窝棚,开始了每日的跑步操练。
因为从小就在军中,这些孩子们被熏陶的对军中的操练都很熟悉,都希望快点儿长大,多学本事,好跟着父辈们去上阵杀敌。
而军中十三岁以上的孩子,普遍被当成了大人,男孩子被父辈们带着上一线杀敌,女孩子帮着妇人们做饭洗衣砍柴,可以说,军中就没有一个吃闲饭的。
而七岁以下的孩子本就不多,都是这几年在颠沛流离中生下的,身体普遍都很虚弱瘦小,此时都被各自的母亲带在身边,躲在暖暖的窝棚里就着火堆烤火取暖。
晚饭很快就熟了,随着敲打锅沿的声音传来,大家按照家庭排成一排开始打饭,然后纷纷端着饭菜跑进了自家住的窝棚,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行走了一天,还是早晨离开营地时吃的早饭,大家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头昏眼花了,难得吃上一顿热乎饭,还是熬得稠稠得面糊糊,还不快吃还等啥?
李大狗是和赵老炳、李大锤一起吃的,三人喝着美味的面糊糊,边吃边聊很是惬意,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和期待,闲谈中也将下一步的打算初步定了下来。
这些年李大狗掌总军中事务,训练军卒、物资调配、兵器维护、搜集情报、严格军法以及后勤管理,都有专人负责,军中的吃喝拉撒穿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但以后脱离军营,军中的那一套肯定不适应民间,但他早就厌烦了当军中的大管家,主要压力太大了,大的让他根本承受不住,若不是没人能代替他,他早就撂挑子了。
不到三百人的队伍,妇孺孩子们占差不多一小半,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受伤的,生病的,还要随时随地的应付朝廷的围剿,随时准备跑路,他真的是心力交瘁,耗空了他所有的精力和心力,只靠心中那口气支撑着才熬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