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长官既能落下‘体恤底层’的名声,又能给国府找麻烦,还能为西部补充劳动力。”
罗梦云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只是,会不会有人质疑咱们‘利用灾民’?”
“质疑也没用。”
“咱们给了灾民活下去的机会,给了他们工作和住所,这比什么都重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他们看得清楚。再说,等灾民到了西部,过上安稳日子,自然会替咱们说话 。
到时候,就算国府想抹黑,也没人会信。”
李峰谨记着一句话,做好事是论迹不论心的。
当天傍晚,第八战区的记者就已出发前往中原灾区。
与此同时,后勤处关于火车专列专利的申请也已提交,接收队的人员正在紧急培训,西部各工业区、矿区也收到了 “准备接收灾民” 的通知,开始搭建临时宿舍、准备粮食。
整个动作是非常迅速的。
既然选择要跟统帅部摊牌,那就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情报信息流出来。
亦有报社开始刊登信息,真实的汇报中原旱灾情况。
载着最新报纸的卡车刚停稳,报童就抱着报纸冲出,扯着嗓子喊:“号外!号外!中原大旱,灾民百万流离失所!第八战区紧急救灾,国府无动于衷!”
报纸头版用加粗黑体字印着醒目标题,旁边配着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
一张是灾区龟裂的土地上,灾民捧着干瘪的麦穗跪地痛哭;
另一张是国府专员坐在餐桌前,手里端着酒杯,桌子上还有鲤鱼焙面。
大灾之年还能大吃大喝,足以引发激烈的民愤。
山城百姓围着报栏议论纷纷,有人指着报纸上国府专员的照片骂道:“咱们在后方省吃俭用支援前线,他们倒好,看着百姓饿死也不管!”
多处工商界人士更是联名发电,要求国府 “立刻重视灾情,全力配合第八战区救灾”。
其实从去年就有地方官员向上汇报了灾情,黄泛区出蝗虫是必然的事情,干旱少雨,天灾人祸不断。
但到了今年,属实是集中爆发了。
国府尽可能的压下了消息,筹集赈灾方案。
想不到突然从第八战区铺天盖地的报道起来。
明明这件事已经在做了,碍于统帅部的物资紧张,碍于正面战场的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舆情可不管你做不做,只看谁做的更好。
尤其是专员大吃大喝,无视灾情的场面,实在是给统帅部抹了黑。
统帅气的跳脚,一手摔掉了眼前的茶杯。
“诽谤,第八战区诽谤我啊。”
侍从室的秘书华梁低着头不语,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
“统帅,眼下不是第八战区诽谤,而是我们的救灾措施迟缓,原计划征用480万担粮,视灾情降低至280万担。各部门也在筹备救灾事宜,只是表现出来,不太好看。百姓眼里,没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就等于没做事。”
华梁的这句话说的很对,实则已经降低了200万担粮食的征用额,变相的相当于赈灾。
但这是没用的,灾民手上没有粮食,体会不到任何赈灾手段。
可第八战区直接拿出几十万担粮食,实打实的把灾民喂饱了,让大家吃到了白花花的面粉跟大米。
百姓认实不认虚,此消彼长的对比下,一个是拿出大米白面救援,一个是统帅部继续征粮,别管你免了多少,老子已经受了灾,还得给你交粮是吧?不管百姓死活了?
第八战区的救灾措施自然被人称赞,李峰本人的赈灾手段,也确实比统帅部高效。
统帅猛地一拍桌子,文件散落一地,“我难道没考虑过他们的难处?可前线几十万士兵要吃饭,不征粮,他们拿什么打仗?李峰倒好,靠着缴获日军的物资,还有美械援助,大方得很。他这是故意跟我作对!”
统帅一副愁苦模样,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语气里满是疲惫:“你下去吧,让我静一静。”
李峰的 “大方” 背后,是第八战区实打实的实力。远东缴获的粮食、弹药堆积如山;奉天、新京工业区复工,产能日增;还有帝国明里暗里的支持,这些都是国府无法比拟的。
他关注的不是现在的舆情而是李峰这个人。
第八战区在远东的两场大捷,可谓是传的天下皆知。
日军的陆军之花连续惨败,被李峰砍掉20余万精锐,场面流血漂橹,蔚为壮观。
已经有不少人暗中传颂,称他李峰是救世圣人,拯救华夏的雄主。
统帅部抗战多年,付出无数牺牲,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声望,如今竟被一个地方战区将领超越。
如果放任这种消息传播,他统帅部也会感觉到极大压力的。
迫切需要得到外部帝国的支持,可苏维帝国、阿麦瑞克帝国似乎更愿意支持李峰。
外部势力的态度更让他不安。
苏维帝国将远东军的情报共享给李峰,阿麦瑞克帝国不仅提供美械装备,还力挺李峰主导 “飓风计划”,甚至表示愿意为第八战区提供更多援助。
反观国府,多次向阿美莉卡帝国请求追加援助,却都被以优先满足前线需求为由搪塞。
“野心勃勃……”
统帅低声呢喃,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他突然把手伸到中原,真的只是为了救灾?”
中原是连接华北、华中的战略要地。
李峰借着救灾名义,在中原设立接收点,组织灾民西迁,看似是安置百姓,实则是在扩充势力 。
那些灾民会成为第八战区的劳动力,那些接收点会变成第八战区的据点,用不了多久,中原就会像满洲一样,落入李峰手中。
到那时,李峰手握满洲、中原两大战略要地,掌控着强大的装甲部队、空军力量和工业区,还有两大帝国的支持,声望更是远超自己……
他不敢再想下去,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一直把威胁放在眼巴前,认为军内的李白是大敌,认为友军是大敌,万万没想到最不被看好的年轻人成了劲敌。
必须想办法遏制他。
不能让他再这么扩张下去!
他李峰再扩张的话,哪还有统帅部的活动空间?
李峰这头猛虎,已经挣脱了束缚,暂时可找不到能困住他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