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江驱车缓缓离开广播大厦大院。
“谈妥了?”
他声音温和,跟刚才那个懒懒放下车窗,连车都不下,隔着窗户跟王台长嗯了两声的秦怀江判若两人。
沈穗笑容灿烂,“特意请了您来给我架势,这要是再谈不妥,那我可真就是废物点心了。”
她跟秦怀江说着谈判的结果。
然后笑眯眯的接受女儿的投喂。
看得出她心情非常的好。
秦怀江微微摇头。
那之前怎么不跟他说呢?
他固然不会仗势欺人,但打个招呼也不至于让自家儿媳妇在这吃闭门羹吧。
何况从谈的结果来看,又不是不能在中央台打广告。
显然是之前是被人刻意刁难了。
但她……
算了,现在的结果肯定比之前好。
秦怀江也不是扫兴的人,家里人跟外人的区别他清楚得很。
中央台的台长又如何?
他不乐意,嗯两声都是给脸了。
家里人嘛……
和和美美最重要。
沈穗回到家才忽然间想起来什么,跟叶素苹说道:“晚上要不要去看春晚演出啊。”
“你想去?”叶素苹反应很快的,“去吧去吧,我来哄孩子睡觉。”
两个小朋友满打满算也才两个月。
都不算难带的孩子。
顶多就是长宜饿的时候哇哇哭两声,拉臭臭了也哼唧哼唧的哭。
是个不舒服就会发出抗议的小孩。
但她不会一直闹。
长安更安静一些。
对比畅畅和嘉嘉那会儿,这俩肯定算好带的。
就算保姆回家过年了,叶素苹觉得自己也能应付。
不行还有秦怀江呢。
“我说让你跟爸去。”沈穗低笑一声,“你们约会去嘛。”
叶素苹脸微微一红,“你又跟我瞎说。”
沈穗还不知道她?
叶素苹是个再喜欢浪漫不过的人,可秦怀江呢,他不太会整这些。
所以有时候就成了叶素苹嘴里的“榆木疙瘩”。
当然这榆木疙瘩胜在听话。
只要不违反纪律,叶素苹指哪儿他打哪儿。
现在秦怀江的钢琴弹得不比沈穗差。
这是叶素苹说的,有没有滤镜沈穗说不好。
她总不能说,老同志弹一曲来给我们表演下。
生怕秦怀江不瞪死自己啊。
当然,这些细节无关紧要。
“你就说去不去吧。”
叶素苹还有一点点迟疑,但并不多,“会不会影响不好啊。”
沈穗:“咱又不作奸犯科的,能有啥坏影响啊。”
“你真不去啊?”叶素苹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瞧着沈穗笑盈盈的模样,“那我带畅畅和嘉嘉一块去吧,要不把小满也带上?”
“不用,小满熬不到那个点的。”沈穗笑着让人去选衣服。
她对叶素苹的审美十分放心。
下午的时候,沈穗喊着杨柳依,跟中央台的人做交割。
现金年后支付。
但零点报时的广告赞助,现在就得实物支付。
杨柳依带着人紧锣密鼓的清点起来,兴奋远超过劳累。
虽然没问沈穗,但年轻的姑娘心里头已经盘算起来。
这可是零点报时。
很不一样的。
哪怕年前已经置办了新衣,年后的春雪依旧会十分好卖。
她都做好准备了。
大年初一开门营业都没问题。
不过沈穗可没那么狠心,“好好过年,年后开班再好好经营店里,不着急的。”
她明白杨柳依的心情,但来日方长,这个真不用着急。
“姐,我是不是特别沉不住气呀?”
“哪有,就有一点而已。”沈穗亲昵的捏了捏杨柳依的脸,“你舅舅在家没夸你?那我回头跟他好好说道说道。”
“有的。”舅舅舅妈都说她长大了。
虽然有时候遇到麻烦,杨柳依也会希望自己是个不需要操心的小孩。
但咬咬牙挺过去之后,又觉得长大挺好的。
因为她不再是那个只花钱不能挣钱的人了呀。
她给舅舅他们买礼物,看到家里人高高兴兴的,她也很高兴。
“那替我跟你舅舅拜个早年,我明天大概没办法上门拜年了。”
杨柳依脆声应下,“姐你也新年大吉,祝你家里和和美美、来年发大财。”
沈穗笑着塞了个红包给她,又把早就准备好的几个红封给杨柳依,让她散给忙活着的众人。
便是连司机也都有一份。
中央台这帮出外勤的人脸上笑容都灿烂了几分。
杨柳依暗暗记在心里。
这次她完全不知情,但在知道事情来龙去脉后,至少应该想到要给人准备红封的。
但完全没往这方面想。
她还欠着火候呢。
下次一定要多多的思考,不能总让大老板考虑这些。
不然她那高工资拿着也忒烫手了些。
完成了实物的交割,沈穗没跟着去电视台。
回到家后倒是接到了崔友亮的电话。
崔友亮已经跟原本的赞助商协商妥当,对方虽然有些不满,但也知道中宣部的领导开口意味着什么。
何况又给许诺了元宵晚会,广告词还能多一句,倒也不算亏。
“主持人那边我去问了下,台词她已经准备好了。”
其实这会儿的台词都比较中规中矩。
春雪本身是服装,跟钟表厂与零点报时的天然契合没办法比。
不过沈穗倒也无所谓,先把“春雪”的名头打出去再说。
这不是还有接下来三个月的九十秒广告轰炸嘛。
那时候才是见真章呢。
“那我是不是要提前恭喜崔科长?”
崔友亮笑容略有些腼腆,“八字才一撇,不过你放心。”
放心什么。
不管如何,他是借着沈穗的力登上去的,自然不会忘记这份情谊。
“好好干,回头如果有需要,我还可以帮你冲一冲业绩。”
沈穗手里头毕竟还有其他商标和品牌。
都可以打广告。
前提是崔友亮的的确确需要。
现在中央台的商业广告主要出现在春晚,其他时候并没有。
春雪大概是头一个非春晚时间的商业广告。
有了第一个,那就会有第二个。
传媒时代广告不止依赖报纸、广播,电视机也是重要载体啊。
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个道理崔友亮自然明白——
如果他还缺一口气才能执掌广告科,那沈穗会再借一把力给他。
如果他这次顺利调到广告科当一把手,沈穗也会帮他在人生地不熟的广告科稳固地位。
某种意义上,他们如今一个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