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术业有专攻,谈凯歌有他的优点。
当然,杨骏也有他的优势。
他意志坚定,又有上进的心。
到了日本,很适合他发挥。
办护照签证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
沈穗这边找了人,等到四月中旬就把签证拿到手。
她顺带着去了趟上海,把杨骏捎过去,然后目送他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航班。
这次沈穗来上海,主要是为了看一看工厂的施工进度。
另一方面就是设备的问题。
羊毛衫厂必不可少的设备——横机。
手摇横机工作效率低,这不符合沈穗的需求。
国内倒也有全自动提花移圈横机,但沈穗特意去考察了下,感觉也不行。
她相中了日本的分梳机还有德国的那款全自动提花横机。
引进设备需要外汇。
显然沈穗并没有。
正规的路子走不了,好在她还有野路子可以走。
陈树荣给她弄来了几套设备,价钱比德国、日本厂家报价还要低一截。
全新的。
不过对外宣称二手货,七成新。
至于这些设备什么来路。
反正是花钱从香港买的。
香港那边的正规公司。
能有什么问题啊?
区政府这边批不出外汇预算,索性两只眼都闭上。
人穷志短,他们也是没办法的嘛。
机器比厂房先一步到来。
沈穗瞧着那些设备,心中安稳大多。
厂房差不多在五月中旬就能弄好。
到时候设备弄进去,耿为光安排人过来调试一番。
差不多六月份就可以开工生产。
这个效率已经很可以了。
不过朱琳还是有些担心,“赶上夏天,刚开始的话生产效率可能低一些。”
虽然牡丹服装厂那边会借调一部分熟练工过来,老带新完成新工厂的过渡阶段。
但这也需要时间。
再加上赶上天气热,就算车间里有空调,生产效率短时间内提不上去。
“效率的话,熟能生巧自然就提上来了。先保质量,咱们效率低到时候还可以宣传纯手工制作,说不定还能抬抬价呢。”
朱琳愕然。
沈穗倒是略有些了解,毕竟什么烧鸟仙人、拉面仙人、寿司之神不要太多。
就是搞营销嘛。
她把最能说的,脸蛋又能打的,齐齐派往东京。
就不信凭谈凯歌的脑袋瓜,还能营销不出来点东西。
“也是,毕竟还要加刺绣工艺。”
刺绣那部分,是纯手工,无法借助机器设备。
如今全靠郑阿婆在晏城那边做试验。
当然效果还是有的,沈穗要的那些她都能弄出来。
就是还需要精简工艺,稍稍提高下效率。
不然那效率也实在太低了点。
都赶上老师傅手工制作的旗袍了。
要是一件手工制作能卖个千八百万,朱琳一点问题都没有。
问题是卖不了这高价。
那还是借助机器吧。
走量也不错。
就看能不能回头把那从香港弄来的全自动横机调试一番。
应该能成吧?
听耿厂长说,他那边用老手工横机调试的还行。
朱琳又简单说了下最近工程建设的事,把紧要的先说了,又说了沈穗感兴趣的一些。
详略得当。
沈穗十分放心。
她没着急离开,还专门去了一趟汽车厂那边。
“倒是有几个技术,就是不知道汽车厂这边需不需要。”沈穗对汽车厂这边了解显然不够。
也不知道双方能否匹配对方,只能慢慢来。
洪建刚几乎目不转睛,“这个电磁离合器,他们做到什么程度了?”
“不知道。”沈穗十分直白,“听说是几个去不同欧美国家的科研人员参考着国外的电磁离合器,一块折腾出来的玩意儿。”
姜教授的老同事他们折腾的。
主要是为了提升机床的性能。
不过小轿车似乎也用得上,所以就拿出来了。
“我想看看他们的研究现状,现在、立刻、马上。”
不怪洪建刚如此急迫,去年日本富士重工业旗下的公司搞出了一个轻量化电磁离合器,据说要广泛应用于小汽车上。
但据说也就意味着,距离量产还有段时间。
他们还有机会追赶。
再说了,洪建刚最近领悟一个道理。
工业设计,就是靠抄。
你抄我我抄你,就看谁抄的更为高明。
巴黎条约虽然保护工业设计,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中苏关系好的时候,咱们的战斗机发动机不都是从米格系列么?
工业抄抄不可怕,就怕你抄都抄不明白。
洪建刚觉得,既然沈穗敢跟自己说,那这帮人肯定是弄明白了的。
说不定再折腾折腾,要比小日本的还先进呢。
真要是这样,洪建刚做梦都能笑醒。
他迫不及待,沈穗不得不改变行程,她先联系了那边,然后带着洪建刚去了西安。
对沈穗而言,电磁离合器这东西距离自己实在太过遥远。
她的那点机械知识储备完全不足以理解这个东西。
但看洪建刚笑得合不拢嘴,沈穗就知道,这次没白来西安。
洪建刚直接跟贺厂长打电话,要了钱。
麻溜的签了合作协议。
反正之前签过,不怕。
对于西安的老夏而言,得到一笔不菲的资金,能够继续更为要紧的研究。
划算!
至于他们搞的这个电磁离合器还得再修改一番。
不碍事,安排小张他们几个去上海弄这个。
反正管吃管住还有一笔出差补贴,小年轻们刚成家开支大,需要这笔外快。
大家都十分满意。
沈穗也松了口气。
她这次一分钱的没要,还自费掏钱买的机票。
但好处嘛,当然是有的。
与汽车厂这边的合作更为紧密且不说,与西安这边的研究所,也结下了一番友谊。
不再是姜教授介绍的老同事,而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沈穗的社会关系。
虽然眼下可能用不着。
可往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一向都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连伟人都说,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
虽然后半条沈穗好像做反了,但她前半句真的很努力。
只不过沈穗这次没有直接飞回首都。
五月份到来之前,她坐火车一路奔波回了晏城。
一则,晏城去年大兴土木,如今已见成效。
商场即将封顶,而沈穗的那栋楼也在两天前竣工。
她得回去处理商铺还有房子的事。
第二件事,林建业的祭日将近。
三周年祭日。
其实前世今生加起来,都快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