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河在院子里打量着那些干货,种类还真不少,虾干、鱼干、贝干等等。
过了约莫半个多时辰,孙老汉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小贾同志,问清楚了,村里能拿出来换粮食的干货有不少,新鲜海鲜也能弄出不少,就看你要多少了。”
易中河想了想,“孙大爷,干货我我要个几百斤就行了,新鲜海鲜的话,我能装多少要多少。
您看我用多少棒子面换合适?”
孙老汉也不清楚该怎么换,毕竟在孙老汉眼里,这些海鲜和干货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这……我也不太好定价。这样吧,咱公平点,你说个价,大伙觉得行,那就成。”
易中河心里盘算着,“干货我就按市场价格的八成算,用棒子面换,一斤棒子面换一斤半的干货怎么样。
新鲜海鲜的话,一斤棒子面换五斤海鲜,您看咋样?”(没查到具体的兑换比例,大差不差的看着就行了)
现在的海鲜在海边是真不值钱,就像易中河在后世看的段子一样,灾荒年代,海边的渔民都用海参鲍鱼充饥。
而且易中河给的比例并不低,现在京城的棒子面都快涨到一块钱一斤了,一斤棒子面换五斤的海鲜,海鲜也划到两毛钱一斤,孙老汉他们去鱼市也就卖这个价了。
孙老汉眼睛一亮,“行,这价公道,我一会就去跟大伙说,明天你就放心开车来换!”
易中河也高兴的点头答应,至于兑换比例合适不合适的,这个对于易中河来说,根本就无所谓,他又不缺这点棒子面。
空间里不仅有系统奖励的棒子面,还有之前易中河在各个公社和黑市上换的棒子面。
他又不吃棒子面,还不如就着换干货和海鲜呢。
而且干货这些东西,可以当的时间很久,就是拿出来也没问题,至于新鲜的海鲜,就只能留着自己享用了。
而且这次他也不准备换多少海鲜,就一辆卡车的车厢,撑死了也就是一两千斤的海鲜,留着自己尝鲜就行了。
易中河坐在孙老汉的院子里抽烟,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孙老汉就兴冲冲的回来了,还没进院,声音就传到了院里,“小贾同志,成啦!大伙都觉得你给的价公道,都乐意跟你换。”
孙老汉满脸笑意,眉毛都跟着翘了起来。
易中河也松了口气,笑着站起身,“那就好,孙大爷,辛苦您去跟大伙说了。”
孙老汉摆了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这是好事儿。
我下午就去安排人把干货和新鲜海鲜准备好,明天你一来就能装车。”
易中河点点头,问道:“孙大爷,明天我带着棒子面和钱过来。
不过先说好啊,这次我们从京城出来就带了一千斤的棒子面,剩下多出来的,就只能用钱来换了。”
听到有一千斤的棒子面,孙老汉笑的都合不拢嘴了,他们这个村子里就几十户人家,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二百人,一千斤的棒子面可能比他们整个村子里的存粮还多。
这怎么能不让孙老汉高兴,现在什么年月,他又不是不知道,外面的粮食一天一个价,有了这一千斤的棒子面,在加上其他东西,最起码他们村里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好过很多。
所以高兴的孙老汉,说什么也不愿意让易中河离开,中午非要拉着易中河喝酒。
易中河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再加上孙老汉盛情难却,那就喝呗。
酒是孙老汉自己酿的土酒,虽然口感一般,度数也高,但是胜在没有添加什么乱七八糟的,易中河喝的也很痛快。
一顿酒喝到下午三四点,易中河才晃晃悠悠的从孙老汉家里出来,两人虽然喝的时间长,但是还没有喝多少,孙老汉别看说话办事性子急,但是喝酒确实慢悠悠的,这也正合易中河的心意。
分别时,孙老汉特意的交代易中河明天一定要赶早过来,这样新出海的海鲜比较新鲜。
易中河也满口答应,然后挥手跟孙老汉告别。
下午三四点的太阳还是相当热的,易中河还没走到干货厂,全身上下就全部都湿透了,就连裤衩子都快滴水了,谁说东北的夏天也不热的。
汗出的多,酒醒的也快,等易中河到干货厂的时候,除了一身的酒味,脑子已经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