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若是能有别的办法,沈青辰也不想和梁帝硬刚。
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了能救下赵维桢的性命,今日沈青辰决定非得找梁帝要个说法不可。
反正大军出征在即。
梁帝即便是再愤怒,也不会杀了沈青辰……
即便如此,沈青辰说完这句话之后,也是吓得浑身都直哆嗦,后背都出了一层白毛汗。
本来沈青辰都准备迎接梁帝的怒火了。
但令沈青辰出乎意料的是。
梁帝突然不愤怒了,脸上竟然浮现了和煦的笑容。
“太子和晋王都来劝谏过朕了,唯独燕王没来朕的面前获取名声。”
“可见你是一个聪明的娃子。”
“朕活了四十余年,从未见过你这么聪明的孩子,简直是什么都懂……”
“朕希望你能继续聪明下去”
“赵维桢有功于社稷,朕不会对他怎样的。”
“现在你可以滚了……”
沈青辰等的就是梁帝的这句话。
有了梁帝的这句话。
随便赵维桢怎么作,也绝不会再有性命之忧。
沈青辰大喜过望,赶忙给梁帝行了一个大礼。
“谢陛下,臣告退……”
等沈青辰回到家里之后,萧乐康已经在沈府的大堂等了他好久了。
在南阳府赈灾平乱之时。
萧乐康和赵维桢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投靠萧乐康的臣子不多。
一个户部侍郎对萧乐康的来说,也算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了。
如今赵维桢被梁帝打了板子,并送入了大理寺的牢狱。
萧乐康自然也很着急。
等沈青辰进入大堂,萧乐康便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
“听说你入宫见我父皇了。”
“可是为了赵维桢入狱之事?”
沈青辰点点头,不紧不慢的坐在了大堂的次位上。
萧乐康又颠颠的跟了上去。
“最后结果如何?”
沈青辰接过娟儿端来的茶水,放在嘴边饮了一口。
“你就放心吧!”
“赵伯伯没事,过几日就能放出来了。”
萧乐康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如今父皇修建储秀宫的事情闹得越来越大,我真的不用上书劝谏一下吗?”
沈青辰放下茶盏,摇头道:“你什么都不用做,老老实实的修你国史就行了。”
萧乐康却皱眉道:“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如今翰林院的官员们纷纷上书,反对父皇修建储秀宫。”
“我若是还一直看着,就没人和我是一条心了……”
大梁的读书人都是一群有骨气的人。
梁帝越是反抗的激烈,他们就越嗷嗷叫着往前冲。
文官集团向来都是以清流自居,将反对皇室奢靡视为忠君爱国之象征。
而且如今的社会制度便是如此。
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皇权需要文官集团作为行政骨架维持国家的统治。
而文官集团则会依托制度,儒家思想,和集体行动与来约束皇权的无序扩张。
文官集团与皇权形成长期对抗。
也算是一种国本之争的延伸。
当梁帝把户部侍郎赵维桢下狱之后,仿佛捅了一个马蜂窝。
梁帝此举不但没有吓住这些读书人,反而激起了这些读书人的同仇敌忾之心。
翰林院的官员们纷纷上书,斥责梁帝修建储秀宫是一件劳民伤财的恶政。
和萧乐康关系不错的官员也曾邀请萧乐康一起上书劝谏梁帝。
结果萧乐康却百般推脱,始终没有具体的行动。
这就导致翰林院的官员看向萧乐康的目光充满的鄙视之情。
萧乐康费了好大的劲,一个劲的装爱学习的好宝宝,才让翰林院的官员对他有了一个好印象。
但经历此事之后。
翰林院的官员们对萧乐康的态度大变,甚至开始对他有些对立。
这个结果让萧乐康心里有点慌张……
沈青辰想了想道:“现在你就别管他们怎么想了,好好的在翰林院修史,尽量别出错就行了。”
“再等一段时间,此事或许会有反转。”
萧乐康闻言,顿时一愣。
“你此话何意?”
沈青辰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缓缓道:“实话给你说吧!”
“今日我入宫之后,便确定了一件事情。”
“你父皇根本就没想建设储秀宫。”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你父皇是想借这个幌子,除掉一批人。”
萧乐康闻言,顿时惊讶的目瞪口呆。
“除掉一批人?”
“我父皇为什么这么做?”
沈青辰放下茶盏,叹息道:“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父皇便要御驾亲征了。”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若是不能保证京城的安稳,你父皇敢离开京城吗?”
大梁的朝廷并非是铁板一块。
在朝廷重臣之中,暗中勾结党营,扰乱国策的人便不在少数。
甚至还有和魏国,晋国暗通款曲之人。
在此之前,梁帝始终找不到他们的把柄,也不好对他们下手。
如今梁帝出征在即,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回来。
若不把朝中的内忧肃清。
梁帝怎么敢随意离京?
但这些人的身后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梁帝也不好不教而诛。
总得有个名目才好动手。
于是梁帝才会故意做出这件修建储秀宫糊涂事,也好拿住他们的把柄,争取把这人一举拿下。
如此一来。
既能肃清了朝堂,保证了京城的安稳,又可以对一些世家大族来个敲山震虎,令他们不敢妄动。
此时梁帝再出征南越,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经过沈青辰提示之后。
萧乐康突然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怪不得这么多人上蹿下跳,而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却置身事外,对此无动于衷。
原来根子在这儿呢!
萧乐康扬起来脑袋,脸上露出了一副睿智而又自信的笑容。
“果然不出我所料。”
“在我父皇决定修建储秀宫的时候,我便觉得不对劲了。”
“如今我大梁国库空虚,就指着内帑的那点银子。”
“即便是我父皇再昏庸,也不会拿大梁的社稷国本去冒险。”
“更何况这么多人反对,我父皇却依然一意孤行,不知悔改。”
“这根本就不是我父皇的做法……”
沈青辰望着萧乐康一副智珠在握的得意表情,也不禁有些莞尔。
“这几日你可以在翰林院发表一些言论,赞同一下翰林院官员的想法。”
“但不要做具体的事情。”
“等过几天后,你父皇可能会给你一个名震天下的机会。”
“这对你的将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