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关,帅帐。
夜色渐深,帐外的喧嚣与火光已经尽数敛去,三万大军枕戈待旦,整座雄关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
帐内,郭子仪并未歇息。
他独自一人,坐在那盘已经终局的棋盘前,右手食指与中指间,夹着一枚白色的棋子,久久没有落下。
他在复盘。
推演着每一个可能的变数,每一个敌军可能出现的反应。
一旁的牛皋早已被他打发去休息,这位悍将虽然勇猛,但心性急躁,大战之前,必须保证充足的精力。
“嗖——”
一声轻微的、被刻意压制的破空声,从帐篷顶端传来。
郭子仪持棋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
一名亲卫快步从帐外走了进来,他的手臂上,落着一只风尘仆仆的猎鹰,鹰爪上绑着一个细小的竹管。
“元帅,是北面来的鹰。”
来了。
郭子仪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棋子,站起身,亲自走到那名亲卫面前,小心翼翼地解下竹管。
没有使用小刀,他只是用指甲,轻轻地、精准地刮开了接口处的封蜡。封蜡很薄,是用松脂和蜂蜡混合特制的,既能防水,又能用体温将其软化。
郭子仪从竹管中,抽出一卷被卷得极细的丝帛。
展开。
“已至清水河。敌军未觉,万事俱备。静待帅令,三更总攻。”
寥寥数语,字迹苍劲,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是李嗣业的字。
郭子仪将那张丝帛,凑到烛火前,看着它化为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
“取笔墨来。”他的声音平静无波。
亲兵立刻取来一套崭新的文房四宝。
郭子仪立于案前,亲手研墨。墨锭与砚台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帅帐内,显得格外清晰。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提笔蘸饱了墨汁,在另一张丝帛上,写下了回信。
他的回信,比李嗣业的来信,字更少。
“时机已至,依计行事。三更开战,不得有误。关门一开,便是绝路。”
字里行间,是运筹帷幄的从容,更是泰山压顶的决绝。
将丝帛封入新的竹管,用火漆封口,郭子仪亲自将其绑在了另一只精神饱满的猎鹰腿上。
“去吧。”
猎鹰振翅,消失在夜幕之中。
郭子仪重新走回棋盘前,看着那盘死局,伸出手指,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一枚一枚地,缓缓收入棋盒之中。
今夜之后,这天下棋局,该换一个新的棋盘了。
……
与此同时,清水河畔的山林中。
黑暗,如同最厚重的幕布,笼罩着一切。
李嗣业与鞠义并未在帐中枯等,他们身披重甲,站在一处可以俯瞰山谷路口的高地上,如两尊铁铸的雕像。
在他们身后,两万大军已经完成了无声的集结。
没有火把,没有喧哗。
只有一片片由刀枪剑戟组成的、沉默的钢铁森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突然,一名负责外围警戒的神怒军斥候,如同鬼魅般,从林中闪出,单膝跪在李嗣业面前。
“启禀将军!我部在谷口以北五里处,发现一名北玄信使,单人独骑,正向北疾驰。是否拦截?”
“信使?”鞠义眉头一挑,“这个时候,派往北方的信使?”
李嗣业的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不准放箭,要活的。”他言简意赅地命令道,“动静要小,处理要快。”
“遵命!”
斥候的身影,再次没入黑暗。
一炷香的功夫后,两名斥候押着一个被堵住了嘴、捆得结结实实的北玄信使,来到了李嗣业和鞠义的面前。
那名信使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解。
他根本没看清敌人的模样,只是感觉战马被绳索绊倒,自己刚一落地,几柄冰冷的刀刃,就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鞠义上前,手法利落地从那信使的怀中,搜出了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件。
他将信,递给了李嗣业。
李嗣业接过信,借着微弱的星光,看清了信封上的字。
是写给“徐州总督祁振”的。
他没有丝毫的客气,用指甲划开火漆,抽出里面的信纸。
展开信纸的那一刻,纵使是李嗣业这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悍将,嘴角也不禁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将信,递给了旁边的鞠义。
鞠义凑过去,借着星光,一字一句地看着。
信中的内容,并非军情密报,而是一封措辞恳切、甚至可以说有些低声下气的“求援信”。
信中,闫真先是花了一番笔墨,讲述了前线将士的辛苦,然后隐晦地提及了前锋部队遭遇挫折,粮草辎重损失严重。最后,他几乎是在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请求祁振务必看在“北玄大义、同僚之谊”的份上,火速调集一批粮草、箭矢、药材,在七日之内,送到前线大营。
信的末尾,还许下了“战后平分三成功劳”的重利。
看完信,鞠义的脸上,也露出了与李嗣业如出一辙的冷笑。
“他竟然,还在指望着一个阶下囚给他送粮草。”鞠义的语气中,充满了嘲讽。
李嗣业的目光,落在那名还在不断挣扎、眼中满是绝望的信使身上。
“他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回信了。”
李嗣业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那名信使如坠冰窖,瞬间停止了挣扎。
“告诉他,徐州总督祁振,半个月前,就成了阶下囚,如今的徐州,插的是我南境的旗。”
“而当朝廷的所谓讨逆大军,知道这个消息时,大约已经全军覆没了吧。”
负责审讯的斥候,一把扯掉了信使嘴里的破布,将李嗣业的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
“不……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那名信使先是一愣,随即像疯了一样大吼起来,“你们胡说!你们在骗我!祁总督怎么可能……”
他的吼声,戛然而止。
因为他看到,面前这名如同铁塔般的将军身后,那片原本他以为只是普通山林的黑暗中,正无声地站起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望不到头的甲士。
没有火光,只有月光洒在他们冰冷的甲胄和兵器上,反射出点点森寒的死光。
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终于明白,自己一头撞进了一个何等恐怖的陷阱之中。
“把我们想知道的,都问出来。”李嗣业对斥候吩咐了一句,便不再看那名已经精神崩溃的信使。
就在此时,夜空中,传来一声熟悉的鹰唳。
那只飞往胡马关的猎鹰,回来了。
片刻后,郭子仪的回信,被送到了李嗣业的手中。
他展开丝帛,借着星光看清了上面的字。
“时机已至,依计行事。三更开战,不得有误。关门一开,便是绝路。”
李嗣业抬起头,与鞠义对视一眼。
两人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炽热的战意。
“传令!”李嗣业的声音,如同一块投入死寂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山林间压抑的宁静。
“全军出击!”
黑暗的森林,仿佛活了过来。
无数沉默的钢铁洪流,从林中涌出,汇聚成一股奔腾的死亡之河,向着南方那片灯火通明,却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一无所知的北玄大营,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