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的指挥部内,田城拿着最新的情报,脸色凝重地向刘文锋汇报:“司令,根据可靠情报,此次南下关东军,总兵力约在二十一万左右,由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亲自指挥。先头部队,最快三日内,便可抵达津门外围。”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冈村宁次指挥的华北方面军,也集结了约五个师团的兵力,从南面和西面,对津门形成合围之势。”
“梅津美治郎……冈村宁次……”刘文锋手指在沙盘上轻轻敲击着,嘴角却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这阵仗,倒也看得起我刘文锋。”
田城看着司令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的担忧不由得减轻了几分,却还是忍不住说道:“司令,此次日军来势汹汹,兵力远超以往。我们……是否需要……暂避锋芒?”
“暂避锋芒?”刘文锋瞥了他一眼,反问道:“田城,你觉得,我刘文锋是那种会不战而退的人吗?”
田城闻言,心中一凛,连忙低下头:“属下失言!”
“哼,”刘文锋冷哼一声:“二十万关东军,听起来是挺吓人。但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当年在峄城,板垣八万之众,号称精锐中的精锐,结果呢?还不是被老子打得哭爹喊娘!”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那片繁华而又带着几分紧张的津门城,声音陡然拔高:
“传我命令!津门警备司令部,即刻起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部队,按预定计划,进入各自防区!工兵部队,给我把所有的防御工事再加固一遍!地雷、铁丝网,能用的都给老子用上!”
“海军部队,给我盯死了渤海湾!小鬼子但凡敢在海岸线露头,就给老子往死里打!告诉杨勇,他的‘雷霆’中队,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空军部队,给我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侦察!我要知道小鬼子的一举一动!他们的运输线,他们的集结点,都是我们送给他们的‘惊喜’!”
“另外,”刘文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把老子的话,给我原封不动地放出去!”
“司令的话?”田城一愣。
“对!就说,他梅津美治郎想来津门做客,老子欢迎!二十万关东军?少了点!再来八十万,凑个整数,老子一勺烩了,也省得麻烦!”
刘文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配合他此刻的表情,却带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狠厉。
田城听得目瞪口呆,司令这……这也太狂了吧?这要是传出去,不得把小鬼子气疯了?不过,转念一想,司令向来如此,不按常理出牌。
“是!司令!”田城忍着笑,立正敬礼。
……
很快,刘文锋这番“豪言壮语”,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津门的大街小巷,乃至全国各地。
津门城内的老百姓们,听到司令这番话,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司令威武!司令霸气!”
“他娘的!这才叫爷们儿!小鬼子算个屁!”
“有司令在,津门稳如泰山!”
原本因为关东军南下而弥漫在城内的一丝紧张气氛,瞬间被这股突如其来的“狂傲”冲散了大半。
老少爷们儿们腰杆挺得更直了,说话的嗓门也更大了。
一些热血的青年,更是直接跑到征兵处,要求参军,跟着司令一起打鬼子。
“司令都发话了,二十万不够塞牙缝!咱们还怕个鸟?”
“就是!算我一个!给司令扛枪,死了也值!”
津门周边的村镇,那些饱受日寇欺凌的老百姓,听到刘文锋的这番话,更是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缕曙光。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将家中仅有的粮食、蔬菜,送往津门,支援刘文锋的部队。
有的猎户,甚至拿出了祖传的猎枪,加入了地方游击队,准备配合主力部队,在外围袭扰日军。
一时间,整个津门地区,同仇敌忾,军民一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战洪流。
而这番话传到渝城国府高层的耳朵里,又是另一番光景。
“狂妄!简直是狂妄至极!”一名国府大员拍着桌子,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刘文锋以为他是谁?天兵天将吗?二十万关东军,他说一勺烩了就一勺烩了?”
“哼,我看他是被之前的几场胜仗冲昏了头脑,不知天高地厚了!”另一名官员附和道:“等着吧,等关东军兵临城下,有他哭的时候!”
“不过……他这番话,倒也确实提振了不少民心士气。”也有人相对客观地评价:“至少在津门,老百姓是铁了心支持他了。”
“妇人之仁!”先前那名大员不屑道:“民心能挡得住枪炮吗?能挡得住关东军的铁蹄吗?依我看,他刘文锋此次,必败无疑!我们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两败俱伤,再……”
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
而在岩安,八路高层听到刘文锋这番话,却是会心一笑。
“这个刘文锋,还是老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参谋长笑着摇了摇头。
“嗯,”老总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虽是狂言,却也是一种姿态,一种决心。至少,他没有被二十万关东军吓倒。这份胆魄,就值得肯定。”
“只是,津门这一仗,不好打啊。”参谋长担忧道:“日军此次是下了血本了。”
老总沉思片刻,说道:“给我们在津门和华北的情报组织发电,密切关注津门战局。同时,命令冀中、冀东的部队,做好准备,一旦津门开战,全力袭扰日军后方,减轻刘文锋的压力。”
“是!”
一场关乎津门命运,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华北战局的大战,已然箭在弦上。
无数双眼睛,都在注视着这座渤海之滨的城市,以及那个口出狂言,却又屡创奇迹的年轻将领——刘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