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听闻农具也有改进空间,他那颗对技术充满热忱的心,又一次被点燃了。
“先生既有此说,想必定有其道理。”相里子转向苏齐,眼中带着求知的光芒,“不知先生可否详细描述一二?哪怕只是些许提示,老夫与墨家弟子,也愿倾力一试!”
苏齐被相里子这热切的眼神看得有些发毛,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农具模型和原理图:“这个嘛……那‘耕犁’,大概就是犁壁是弯的,像个勺子一样,能把土翻起来,而不是光划一道沟。至于那‘播种耧车’,就是在一个车架子上,装上几个小漏斗,下面连着犁铧,种子从漏斗里掉下去,直接就播到犁开的沟里了,上面再盖上土……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说得七零八落,自己都觉得有些心虚。
“巨子啊,你想想,咱们翻地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把下面的新土翻上来,把上面的杂草盖下去,让土变得松软透气吗?那直犁虽然快,可翻起来的土块大,还得费老鼻子劲去耙碎。这弯犁壁呢,它就像一只温柔的手,把土托起来,顺势一翻,土就自己散开了,还能把草根什么的都埋得严严实实,省了多少事儿?”
然而,在相里子这样的技术狂人耳中,这些零散的信息,却如同黑暗中的火花,瞬间点亮了他的思路。
“犁壁弯曲如勺……翻土而非划沟……”相里子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亮,“种子由漏斗入沟,随即覆土……妙!实在是妙啊!”
他猛地一拍大腿:“公子!苏先生!老夫明白了!此法若成,巴蜀农耕,必将焕然一新!”
扶苏见他如此激动,心中也多了几分期待:“好!此事便交由巨子费心了!所需人手、材料,尽管向张府长支取!”
张苍在一旁听着,起初还觉得苏齐又在“胡言乱语”,但见相里子竟如获至宝,也不由得认真起来。他捻着胡须,盘算道:“公子,若真能提升农耕效率,增加粮食产出,于巴蜀稳定,于国库增收,皆是大利。这笔投入,划算!”
得了扶苏和张苍的支持,相里子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立刻带着墨家弟子们投入到了新农具的研制中。郡守府后院的工棚,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他们先是找来几具旧犁,仔细研究其构造。然后,按照苏齐那模糊的描述,开始尝试改造犁壁。用木头削制,用陶土塑形,甚至还尝试用青铜铸造。失败了无数次,不是犁壁角度不对,翻不起土,就是犁辕结构不合理,拉起来比原来的直辕犁还费劲。
终于,在耗费了无数木料、陶土,以及张苍心疼不已的几块铜料之后,第一具勉强符合苏齐描述的“曲辕犁”雏形,诞生了。
扶苏也闻讯赶来,看着这个造型新颖的“曲辕犁”,眼中充满了好奇。
“巨子,此犁与寻常所用直辕犁,有何不同?”
相里子兴奋地解释道:“公子请看,此犁犁辕弯曲,可灵活转向;犁铧宽大,辅以这弧形犁壁,翻土更为彻底松软;更妙的是这犁轮,可控制耕深,使耕作更为均匀省力!依弟子推算,若用此犁耕作,一人一牛,一日所耕之地,至少是旧犁的两倍!且耕作质量远胜从前!”
“这‘弯曲’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着实不易。角度、弧度、材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相里子不禁感慨道,
那犁的犁壁确实是弯曲的,犁辕也经过了调整,整体看起来比直辕犁要灵巧一些。
“去!牵牛来试试!”相里子兴奋地搓着手。
消息传开,不少黔首也好奇地围了过来。他们看着那造型古怪的新犁,脸上都带着将信将疑的表情。
“这玩意儿能行吗?看着还没老犁扎实呢。”
“就是,别把官府的牛给累坏了。”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一名健壮的墨家弟子,牵着一头黄牛,将新犁套好。他深吸一口气,扬起牛鞭,吆喝一声,黄牛迈开四蹄,拉着新犁缓缓前进。
只见那弯曲的犁壁,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入豆腐一般,轻松地破开了板结的土地。随着犁的前进,泥土被高高地翻起,形成一道整齐的垄沟,比旁边用旧犁耕出的浅沟,深了不止一倍!而且,拉犁的黄牛,似乎也并不比之前吃力多少。
“哗!”围观的黔首中,爆发出一阵惊呼。
“天呐!真的翻起来了!还这么深!”
“这……这犁也太好用了吧!”
一个胆大的老农忍不住上前,摸了摸那翻起的松软泥土,又看了看那造型奇特的犁,眼中满是不可思议:“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还是头一回见这么省力又能深耕的犁头!这……这是神仙造的犁吧?”
相里子和墨家弟子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听着农户们的惊叹,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
扶苏站在人群后,看着那新犁在田地里划出一道道深邃而充满希望的痕迹,看着那些黔首脸上由怀疑转为惊喜,再转为渴望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或许就是儒家“仁政爱民”与墨家“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的某种契合点吧。以民为本,以技利民,
那些亲眼见证了新犁威力的黔首,奔走相告,将这“神仙犁”的奇效传得神乎其神。一时间,郡守府门前,每日都挤满了前来打探消息,希望能领到新犁的农人。
相里子和他的墨家弟子们,成了江州城里最受欢迎的人。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了曲辕犁的批量制造中。张苍也毫不含糊,大笔一挥,将库藏中所有能用得上的木料、铁料,尽数拨给了工棚。一时间,江州城内的铁匠铺、木匠铺都被征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昼夜不息。
为了保证质量和统一形制,相里子亲自绘制了详细的图样,将曲辕犁的每一个部件都标准化。他还培训了一批手巧的工匠,专门负责关键部件的制作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