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喜悦之情顾某感同身受。
然,欢庆过后,挑战方显。
欲求长治久安,必先妥善处理眼前燃眉之急!”他步履沉稳,走向椭圆桌另一端,将一面大黑板拉至中央
旁边的冷弘义连忙起身,将盖在黑板上的绸布给取下。
顾飞对其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问题。
一、如何快速接管剩余城池,并实现权力平稳移交?
二、如何安抚、整编昌国将领及军队,使其心悦诚服接受新秩序?
三、朴仁昌及其宗室成员之安置问题!
“好,我们现在对前面两个问题进行集中讨论!”
“由于事情来的仓促,以至于张彪的大军和汉城相隔了两座城池,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在国师古月儿的协调下应该不难。
难就难在如何让昌国安歇将领,如何心平气和的接受权力的转移。”
顾飞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第二点重重敲击了一下,发出咚咚的响声。
转身扫过刚刚还沉浸在狂喜中、此刻已迅速切换回专注模式的冷弘义等人。
“诸位,正如我所言,张彪将军的大军与汉城之间尚隔着壤平、尔首二城。
此二城,乃汉城最后的屏障,亦是昌国最后成建制军队的集结地。
国师古月儿此刻正命人携降诏与圣旨,且暗中护送钦差前往二城宣旨。
以国师之能,二城守将纵有万般不甘,在国师雷霆手段及我大军压境的威慑下,开城投降,应无太大悬念。这一点,我们应有信心。”
“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国师的武力不是摆设!”
“对,忠勇侯说的不错,国师能单枪匹马让朴仁昌投降并且还夺了他的玉玺,力压着两城的守将开城投降应该不难。”老王爷萧以南附和道。
就在这个时候,兵部尚书王昌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陛下,忠勇侯、老王爷,开城投降,交出城池防务,这只是第一步!
微臣觉得真正的难关,在于如何快速让那些手握兵权、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昌国将领,尤其是那些军中威望颇高。
甚至可能心存怨气的将领,真正放下戒备与不甘,心平气和地、甚至心悦诚服地接受权力被剥夺、军队被整编的现实!”
“如果他们,心存怨气或者觉得国家已亡,他们未必没有要重立山头占地为王的念头。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那事情就更加难办了。
毕竟这两城里面可是聚集了超过十万昌国大军,而如今我们北恒的士兵在南耳城与大华对峙,能用在这两城上面的最多也就半数之多的士兵,大概五六万人。
这样一来,微臣觉得风险还是极高。
一旦我们深入腹地,这两城如果胆大包天联合起来夹击我们,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情。”
嘶——!
顾飞龇了一下嘴,他还真的忘记了这一个重要的可能性,他觉得自己严重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了。
王昌龄的分析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他因古月儿强大武力而产生的些许乐观。
朴仁昌投降,对某些将领而言,非但不是枷锁,反而可能成了他们挣脱束缚、自立为王的天赐良机!
十几万大军,若真被野心家煽动起来,即便北恒士兵手中有枪炮,但是数量非常的不足,如果以寡敌众,也必然损失惨重,甚至可能被反噬!
更可怕的是,一旦形成割据,后续平叛的代价将难以估量。
想象当初唐朝被那十八路反王折磨了多久。
好多人都考虑到了这个潜在的威胁。
“王尚书所言,一点也没错!是顾某思虑不周了!” 顾飞收起那份自傲的心,说实话打仗他才是业余的,若不是上原城士兵手中的武器跨越了人家不知道多少代差,他还真不是那些老谋略家,将军的对手。
这时候冷弘义发话了。
“是啊,朴仁昌这道降诏,对心存异志的将领来说,反而可能成了他们名正言顺拥兵自重的借口!
他们完全可以打着,君降国灭,吾等当自保、为昌国存续而战……此类煽动性口号,足以蛊惑人心!
若二城守将暗中勾结,假意接旨,实则设下陷阱,待张彪将军率军入城接管之时骤然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冷弘义的话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兵部侍郎徐朗脸色凝重地补充道:“更棘手的是,这两城互为犄角,若一城生变,另一城可迅速响应。张将军所部虽精锐,但分兵则力弱,合兵则易被分割包围。
且我军深入敌境,补给线漫长,一旦陷入胶着或被切断后路…”
“此乃心腹大患!” 老王爷萧以南猛地一拍桌子,声若洪钟,眼中再无半分轻松,取而代之的是久经沙场的凌厉杀伐之气。
“绝不能寄望于守将的良心!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以雷霆手段,扼杀任何反叛苗头于萌芽之中!”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绷紧。
所有人都意识到,眼前的接管,已从相对顺利的权力交接,骤然升级为一场充满凶险的、可能爆发的战争!
顾飞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了起来。
他快步走回黑板前,拿起粉笔,在第二点“如何安抚、整编…”旁边,重重划了一个箭头,写下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目前最要紧的任务:粉碎潜在兵变联盟!确保张彪安全接管!
“王尚书提醒及时!针对此极端风险,原计划需做重大调整,核心在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我目前能够想到的方法具体如下:
让国师刺探守将及其核心亲信是否有串联反叛的迹象,精准识别判断谁是死硬抵抗派,谁是摇摆派,谁可能被争取。
一旦发现确凿的、即将付诸行动的叛乱密谋,或守将公然抗旨煽动兵变,无需请示,即刻执行斩首行动!
由国师亲自出手,务求一击必杀,震慑其他人。
同时想办法阻断他们两城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串通沆瀣一气,助长了他们的叛变的胆量。
同时命令张彪大军,在抵达二城外围后,不得同时进入两城,另外我们要做出大军压境的样子,起到阻吓作用,让他们不敢乱来。”
忠勇侯说的非常在理,老臣附议。
王昌龄眼睛一亮,心说顾飞的脑袋就是好用。
接着萧以南等人也都表示觉得顾飞说的非常在理,纷纷附议。
这时候女帝发话了。
“王尚书,兵部需立刻拟定张彪部具体的军事部署预案和应急预案!在张彪抵达二城之前务必让张彪得到朝廷商议的方案。”
“下面我们讨论下一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