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胆几乎把他能说得上话的地方都请了个遍,就剩陈立这里了。
但这几天他找不到陈立,又想亲手将请柬送过来,所以一直拖着。
现在看到陈立答应,他也就放心了。
刘大胆现在的心思十分简单。
哪怕陈立是个日本人,但这年头,像他这种小人物,有多少选择的权力?
哪怕有得选,又有多少胆量呢?
刘大胆只是个小警察,不是个历史家,他也不是什么英雄,他就想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旧封建统治的荼毒太深,这些底层人都麻木了,许多人心里根本不懂什么叫国家。
以至国之将亡,眼看民族要覆灭,但无数人却是一副“不知情,无所谓”的态度。
封建王朝没有把他们当人,只是把他们当牲畜。
洋大人杀过来,对他们来讲不过是换个统治者,反正也是当狗,没区别。
他们说:“你瞧那皇帝老子都臣服啦!我们能怎么办?”“嗨呀!都是死,被日本人砍头,和被朝廷赋税压死一比,那还不是砍头死的痛快?”
这也是国家需要革命的原因,我不知道未来是不是对的,但我知道现在是错的。
看着刘大胆离开,陈立摇摇头,感叹他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
要是生在这乱世,指不定该怎么办呢,所以他才佩服那些明明前方未知,却用硬生生用鲜血淌出一条路的英雄...
“藤野君,让你查的那个苏俄人怎么样了?”
陈立转过头,看向藤野村树。
一直没说话的藤野村树这时候才开口。
“长官,我没有打草惊蛇,只是将他常去的地方全都记录了下来,这几天也算是找到一些规矩!”
说着,藤野村树将一张纸交给陈立,陈立打开看了看。
“唔...继续远远盯着就行,没什么特别的事就不要暴露!”
这种盯梢是不以抓人为目的的,所以也就不怕被发现。
“张杰呢?”
“回长官,张杰还是那样,自从上次之后,他又和那个苏俄人见了一次,只不过当时他的脸色不太好。”
陈立点点头就让藤野村树继续跟进。
陈立本以为红党需要考虑的时间很久,但他没想到,不过是第二天,顾婉清就给了他消息。
红党答应了。
这出乎了陈立的预料,因为哪怕是他,遇到这种事情,起码也得两三天才能做出决定。
陈立不由得感叹,真不愧是历史中最后的胜利者。
光是这份长远的眼光,就不是金陵那个心胸狭隘的小可爱能比的。
所以说,世间一啄一饮皆有定数,有些人,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胜利。
很快,陈立就和顾婉清碰面了,顾婉清将一张纸拿给他。
陈立看了看上面的内容后,脸色不是很好。
果然,不出他所料。
目前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已经到了一个最敏感的时期。
日本人都还没有要求呢,国民政府自己就主动的让底下人千万不能和日本人有冲突。
对于日本人的商会,还有在一些地方的驻军,那是根本不管,不敢管。
不只是金陵政府,一些地方军官也是这样的态度。
甚至就连力行社的一些反间谍行动,都有军官向金陵举报投诉。
陈立感叹自己之前“尽量少让日本人制造武装冲突”的想法是对的。
就国民政府当前这形势,基本上一开打就漏兜子了。
再往下看,陈立的眉头皱的更深。
在金陵的会议上,曾经有人提出,想要让底下的间谍机关改制。
将精力先放在日本间谍的身上,暂时压制红党就行。
可结果呢,这个提议被大多数人当场否决。
这说明什么?
说明国民政府当前根本就不打算先以日本为敌。
那么这次谈判...
陈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看到陈立的表情,顾婉清也是眉头紧锁,她理解陈立的心情。
还没等顾婉清开口,陈立说话了。
“婉清,接下来我说的话,你要记住!”
看到陈立如此严肃,顾婉清点点头,而陈立接下来的话,让顾婉清大吃一惊。
“婉清,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日本军部当前对华的态度。”
“如果我推算的没错,很快东京方面就会逼迫国民政府进行谈判,时间应该就在日本本土计划敲定以后。”
“细枝末节虽然我不确定,但我知道一点,就是谈判的时候,日方大概率会以东北和华北为根本来谈判。”
“会有这几种可能。
一,以华北和平为条件,逼迫国民政府彻底在国际上承认伪满洲国,可一旦国民政府承认了,那日本在国际上就不会再怕关于东北的舆论!
换来的,就是他们接下来会对华北甚至关内毫无顾忌的动兵!”
“二,他们可能像之前的东北一样,搞华北自治,逼迫国民政府的手彻底退出华北,这样的话,华北就彻底完了。”
“三,他们可能会以各种手段试探国民政府的底线。”
“而这些情况,无一例外的,日本军部都会主动挑起武装冲突,以强硬的军事手段来进行逼迫!”
“若是能顶住压力,日本方面也有诸多顾忌,则事态有缓和的余地。”
“可就根据目前国民政府的状况来看,我对此保持悲观态度!”
说到这里,陈立皱眉将手中的烟屁股掐灭,重新点上一根。
“我想让你们动用力量,向社会散布国民政府即将对日妥协,出卖国家的消息。”
“如果可以的话,组织工人、学生游行,带动社会一起制造舆论!尤其是华北!”
“从而在可能到来的华日谈判前给到金陵政府舆论压力,彻底断了他们妥协的念头!”
陈立的话如同重锤一般,让顾婉清感到震撼。
她当然听得懂陈立的意思。
简单概括:华日可能要谈判了,日方会用武力威胁,国民政府这个态度很有可能妥协,所以需要舆论压力给到国民政府,免得他们突然对日妥协。
没办法,国民政府的态度让陈立坐立难安,他只能让红党来做这些事情。
他们最大的力量就是群众基础。
想来想去,陈立也就只想到了“舆论”这个方法。
只要舆论足够,哪怕是金陵方面也得考虑许多。
“婉清,我知道,这件事情不是轻易能决定的,也关乎许多重要的东西。”
“但华夏的状况注定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希望你能能尽快考虑这件事!”
“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
陈立觉得,以红党的风格,他们在得到这些情报后,也未必不会有跟他同样的想法。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陈立直接提了出来。
(加更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