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正月十五,元春如期省亲。
皇家排场,再加上贾府不计成本的铺排,那场面所有《红楼》的读者和观众都不陌生。
可是从前是隔岸观火,如今是身临其境,贾琏的感受又有一番不同。
他留意的倒不是明面儿上所谓的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倒是几个细节。
因元春省亲是夜晚来,这也符合了大清的时代背景——满人虽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但是始祖的缘故,以及多年来与蒙古的关系,于是诸样传统中也都与草原民族互为相通,于是婚礼等事,也都是在日落之后进行。
不过正因为是在夜晚省亲,于是照明的用具便极为的铺排、豪奢。
首先是「传人一担一担地挑进蜡烛来」。作为后世的穿越者,他起初对蜡烛不甚在意,毕竟在他原本那个年代,蜡烛也就几毛钱一根儿。可此时是古代,可没有化工的石蜡,所有的蜡烛都是取材于动物身上的油脂!
清代所用的蜡烛,主要是黄蜡、白蜡、羊油蜡。
白蜡用的是白蜡树上的白蜡虫,羊油蜡顾名思义是用羊油做的。至于黄蜡就更夸张,是用蜂蜡做成!
要不怎么古代老百姓是用不起蜡烛的呢!
而此时能给贵妃省亲用的,必定是原料更为稀罕,也无异味的蜂蜡!而且是「一担一担挑进来的」!
贾琏此时手里自然不缺钱,可是光这蜡烛的花费,已是令他牙疼。
可是这是正月十五,京师又在北方,光有蜡烛可没用,一阵小寒风刮来就灭了。于是这样昂贵的蜡烛,自然还得用更昂贵的灯笼来配啊!
展眼看那省亲别墅里,树上挂的风灯——即为俗称的「气死风灯」,取其不怕风吹之意——为了让那灯明亮,连普通的羊角都不屑用,而全都是用水晶、琉璃制成!
其次还因此时正月十五,北方依旧寒意料峭,于是树上无花、水中无荷,更兼水鸟未归。但是为了迎接元春省亲,那树上竟用通草、绸绫、纸绢做成假花,粘在树枝上!水里的水鸟,也是用螺蚌粘羽毛等做成!
这些东西且不说用料靡费,单就这细致的做工,又得用多少人工去!
而这些东西,又都只为元春回来那么几个小时,走马观花一遍而已!
就连元春在轿内看园内园外如此豪华,都要叹奢华过费。
贾琏心里暗啐:你们就「造」吧,使劲「造」!把贾府几代积攒下来的家资全都折腾光了,气数也折腾尽了,你们就甘心了!
你们玩儿你们的,你琏二爷可不陪你们玩儿!
待得元春进了正殿,女眷陪同她入内,贾琏随着贾赦、贾珍等都在帘外候着。只有贾政能到帘旁,依旧隔帘,向元春问候。
贾琏回想自己当年看电视剧里这一段儿,一点不觉得是父女情深,却反倒只觉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
元春落泪,一个劲儿想要表达自己的委屈,是怨怼家人将她孤单单一个人送进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可是贾政却像是聋了,自说自话,回答的都是什么谢皇上隆恩,谢祖上洪德,又叫元春好好服侍皇上……一句能安慰到元春的话都没有。
别说什么这会子身为臣子的只能这么说,这毕竟不是进宫拜见贵妃,而是贵妃省亲呢,周边一应执事太监、女官们都被请走了,就剩下三四个小太监而已,这是可以叙天伦,说些体贴话的时候儿,于是你贾政说两句安慰的话,皇帝又能治你的罪是怎的?可这个贾政,他偏就端着那「端方」的人设,一句人话都不肯说!
就从这一段儿里就足见贾政的「假正经」。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女儿在宫中的死活,他在乎的只是他女儿能不能给他和他的家带来荣耀!
估计元春听亲爹这番假惺惺的话也是听厌烦了,收了委屈,也换上冷冰冰的面具,回以同样假大空的话:“您老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贾政竟像是听不出来女儿的失望,只一个劲儿邀请女儿巡幸省亲别墅。
也是,他只是急于显摆自己的「作品」,想要得到「贵妃」的夸赞,而并不在乎「女儿」的悲喜。
贾府一干人又陪元春进了园子,元春正式为园子赐名「大观园」。
众人有题额、对联、作诗。这些玩意儿贾琏不擅长,也没多喜欢,只自顾依旧在帘外「站桩」相陪就是。
只是听得内里传出动静,是元春夸奖贾宝玉一首《杏帘在望》写得好。一时间又有太监将十数首诗誊抄了,传到外厢,给男子们观看。
贾政这老学究自然捧着诗好一顿研究,也都跟着夸《杏帘在望》那末尾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将全诗意境收得妙极。
贾琏立在一旁,这一晚终于头一次缓缓勾起了嘴角。
这首《杏帘在望》虽挂名是宝玉,实则却是黛玉替他写的。
贾府里各位姑娘虽然个个儿都会吟诗作赋,都是小才女,但是她们写写花花草草、春夏秋冬的还成,而如《杏帘在望》这般堪称「应制诗」的,也唯有黛玉一人才会写啊!
「应制诗」往俗白里说,就是要为皇家歌功颂德的,也唯有黛玉这样的探花郎之女,从小又学过《四书》这样大学问的,才会有这般高屋建瓴的眼光,懂得从何处去「拍」皇家。
想元春省亲,这自然是皇恩,回宫去又要给皇帝看什么?总不能只口头说,娘家如何如何谢恩,那都是虚的,唯有言为心声,元春势必要拿出这晚的诗作给皇上看,方能表达贾府的诚心啊!
而这样的诗作里,若只有小情小调、舞文弄墨,而没有一首能叫皇帝心下舒服的「应制诗」的话,皇帝又怎会高兴?
于是黛玉这一首诗,不光是帮了宝玉,而是帮元春,帮整个贾府周全了脸面!
偏偏竟然还有那不长眼色的,在一旁嚼舌头:“……原本是贵妃娘娘叫宝二爷作诗,偏那林姑娘非要出风头,想要压过所有人去,竟将宝二爷的第三首诗抢了过来,由她来写!”
“真是奇了,贵妃娘娘姓贾的,林姑娘又不是贾家人,一个外亲这般想出风头又是做甚!”
另外一个丫鬟便冷笑道:“你怎忘了,之前姑娘们各自写诗,贵妃娘娘曾经夸赞过「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贵妃娘娘已经给了她那样高的赞誉,可她那样爱出风头之人,自不甘心与宝姑娘并列,这便非要出风头压过宝姑娘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