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峰把玩着这枚光绪通宝,给出了大致价位。
“差不多要三十多万。”
白婕听后面带微笑,她没想到这枚铜钱如此值钱。
“没想到一枚铜钱这么值钱!”
楚峰淡然一笑:“这当然!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宫里铸造的,能拥有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其次,宫钱铸造的品质高,制作精良。
再者,宫钱的数量很少,能传到现在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价格自然高!”
“这枚铜钱哪里来的?”楚峰好奇询问。
白婕直接回道:“我爷爷给我的,他过大寿,别人送的。”
楚峰一听,就明白白婕出身不一般,定是豪门。
“那你好好保存吧,这种钱币以后有可能升值。”楚峰告诫道。
“嗯,好。”白婕点头,将那枚光绪通宝放回包里。
二人闲聊之际,楚峰的手机又响了。
楚峰一看,竟然是王大海。
“嗯,他打电话给我做什么?难道是为了赌石?”
楚峰看在旧日情分上,还是接起了电话。
“喂,大海!”
“峰哥,你方便吧,没打扰你忙吧?”电话那头王大海语气拘谨,憨笑了一声。
“方便,客气什么。有话直说。”楚峰笑着直接问道。
听到这话,王大海也不墨迹,说明了目的。
“峰哥,你在哪里开古玩店啊,我淘了一件古董瓷器,想着出售,所以我想拿给你看看。”
“宝贝?”楚峰一愣。
随即半开玩笑道:“你小子什么时候研究古玩了?不做原石生意了?”
王大海哈哈一笑:“原石还在做,这不巧了吗,无意中淘到的,所以想拿给你看看,别人我信不过。”
楚峰听后,虽觉王大海不靠谱,仍未给对方泼冷水。
“行吧,我在户部山古玩市场,店面叫鉴古斋。来到市场一问就能找到。”楚峰将店面报了出去。
“好的,谢谢峰哥。我等会就过去。”
说完,王大海便挂了电话。
“楚峰,你有事,我就不打扰了。晚上我给你打电话。”
说着,白婕站起身子,准备离开。
“好的,晚上见。”
楚峰将白婕送走。
刚坐下,就见王大海怀中抱着用衣服包裹的东西。
王大海气喘吁吁走了进来。
一进古玩店,便看到楚峰的身影。
“峰哥!”王大海热情地喊着。
“大海,来坐下来说话。”
楚峰扫了王大海怀中的东西一眼,便知道是一件赝品。
王大海迫不及待,将怀里的衣服打开,从中取出一件祭红釉水盂。
“峰哥,你看看这件水盂怎么样?”
王大海拿着水盂,就要递给楚峰,他显然不知道瓷器不能手递手。
楚峰见王大海激动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
王大海被人坑了。
“大海,你小心点,将水盂放到桌案上,我自己来拿。”
王大海按照楚峰的吩咐,将水盂小心翼翼放到桌案上。
楚峰这才单手拿起这件水盂。
这水盂圆唇,敛口,腹部饱满呈圆弧状,卧足。
水盂表面釉色红色艳丽肥厚,透着贼光。
楚峰翻转瓷器,看到底款写着:“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
“怎么样?峰哥。”王大海见楚峰只看不语,他内心感到了一丝不安。
楚峰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大海,这水盂你花了多少钱?”
“没花多少,2000块。”王大海脸上透着紧张。
“2000块?”楚峰松了一口气,还好这金额不算多。
“对啊,峰哥,这瓷器难道不对吗?”
王大海目光盯着楚峰,等待答复。
“假的,赝品。”楚峰干脆利索地回道。
“什么!不可能啊,我明明看着对方挖的啊,怎么会有假呢。都是淳朴老百姓啊。”
王大海露出惊讶之色,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楚峰冷笑一声,叹了一口气。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哪怕你看着他挖的,那也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王大海,一脸懵逼,脑袋一片空白。
楚峰让其坐下,怕王大海想不通,便解释道:“大海,你知道这是什么瓷器吗?”
王大海摇头不止。
楚峰简单地介绍道:
“这是祭红釉水盂,这种红色的釉很珍贵,烧制难度极大!”
“这种祭红釉创烧于明代,流行于宣德。”
“到了明朝晚期嘉靖、咸丰之后,便停止烧制了。因为当时的国家负担不起。”
“清朝时候,康熙,雍正,乾隆国力强盛,又开始烧制。”
“乾隆之后,直到清朝末年,这种祭红釉的瓷器几乎没有烧制。”
“看落款是嘉靖的,这一点就可排除真品了。”
“哦,这么说,这是一件仿品。”王大海不甘心地又问了一遍。
“是的,上周仿的,你看这个釉面贼亮,没有老的那种莹润的光泽。”楚峰给王大海科普着。
“但这个瓷器上有很多划痕,这个应该是使用的痕迹吧?”王大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划痕也可以做啊。老的瓷器的划痕肯定是深浅不一的,而是杂乱无章。”
“你看这件瓷器的划痕,都是同一时间做上去的,就连划痕的方向,深浅都是同一时期的,这就是做旧。”
“你被人忽悠了!”楚峰告诉王大海。
王大海听后,这才渐渐地接受现实。
“没想到会是这样。他们骗子究竟是怎么操作的?”王大海想不明白。
“你把过程说出来我听听。”
王大海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说道。
“昨天下午,我听人说大运河河畔,最近几天有人在翻地的时候挖到瓷器,还卖了好几千。”
“而且不止一人,有好几个农民都换到钱了。”
“众人议论,说那边可能是古城遗址。地下有不少好东西。”
“我听到有宝贝,心里痒痒,就跑到那边去碰碰运气。”
“我来到大运河那边,就看到不少农民拿着锄头在翻地。”
“只要挖出东西,就有人出高价购买。”
“我看到了真金白银的交易,就觉得有利可图,别人能收,我也能收啊。”
“所以在一名农民挖出这件祭红釉水盂后,我赶忙跑过去,花2000块买下。
心想大赚一笔,没想到竟然是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