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喧嚣的冠军游行现场。
迈克尔·乔丹站在花车上,手持香槟,向着街道两旁疯狂的球迷挥手致意。
他的脸上挂着职业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旁人无法察觉的阴霾。
他赢了,他拿到了第四枚戒指,追平了魔术师约翰逊。他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但是,他快乐不起来。
当他回到家,独自一人坐在收藏室里,看着那座金灿灿的奥布莱恩杯时,一种前所未有的烦躁感涌上心头。
他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几乎所有体育频道都在播放着总决赛的集锦。
然而,主角却不是他这个胜利者。
屏幕上,李飞一次又一次地在公牛队的内线翻江倒海。面对卢克·朗利和卡尔·马龙的包夹,他用一个不可思议的后仰跳投将球打进;面对皮蓬的协防,他用强横的身体碾压过去,完成一记势大力沉的暴扣;他在禁区内一手遮天,将乔丹志在必得的上篮,像拍苍蝇一样直接钉在了篮板上。
然后,屏幕下方打出了那行让他瞳孔骤缩的数据:
“李飞,总决赛场均72.1分,26.3篮板,8.5盖帽。”
乔丹的呼吸猛地一窒。
他自己场均42.5分,这已经是他职业生涯总决赛的巅峰表现,足以载入史册。但在那个恐怖的“72.1”面前,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不是芬利的意外受伤,如果太阳队有任何一个能稳定贡献20分的第二得分点,冠军奖杯现在会在谁的陈列室里,真的很难说。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皮蓬,想到了勤勤恳恳的马龙,想到了整个公牛队强大的体系。他们像一支精锐的军队,用团队的力量,艰难地扳倒了一头来自远古的巨兽。
这是一种胜利,但对于乔丹这种好胜心深入骨髓的人来说,这更像是一种羞辱。他想要的,是一对一的,无可争议的征服。
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对一个对手产生如此复杂的感受。既有对其实力的震撼,也有一种被冒犯的愤怒。
“迈克尔,该切蛋糕了。”妻子胡安妮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乔丹深吸一口气,关掉了电视。他站起身,走到奖杯前,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金属表面。
“99分……72分……”他低声呢喃着,嘴角勾起一抹冷冽而又充满战意的弧度。
“有点意思。”
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结束。但新的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敲门了。
而他,迈克尔·乔丹,会亲手把那扇门,焊死。
……
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结束。但新的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敲门了。而他,迈克尔·乔丹,会亲手把那扇门,焊死。
芝加哥的欢庆香槟,对于千里之外的菲尼克斯而言,是苦涩的盐。
总决赛的硝烟刚刚散尽,这座沐浴在亚利桑那州烈日下的城市,情绪却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阴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不是纯粹的失望,更像是一种掺杂着骄傲、不甘与浓重心疼的叹息。
美西球馆外的广场上,依旧有球迷自发地聚集,他们没有打出任何标语,只是沉默地坐着,看着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那个孤单英雄的身影。
画面里,李飞一次次地被推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他的球衣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仿佛古希腊雕塑般的肌肉上,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只有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和刀锋般冷峻的下颌线。他像是一尊行走在球场上的神只,独自对抗着一支由篮球之神率领的钢铁军团。
“我们不怪他,”一个穿着太阳队1号球衣的年轻人,对着记者的镜头,眼眶泛红,“我们只恨自己。我们恨管理层,为什么要去交易查尔斯?如果‘飞猪’还在,如果芬利没有倒下,三连冠,一定是我们的!”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喊出了所有太阳球迷的心声。
失败,这个词似乎与李飞无关。当一个球员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打出场均72.1分,26.3篮板,8.5盖帽这种只存在于电子游戏里的数据时,你无法用胜负来定义他的伟大。他没有输给乔丹,也没有输给公牛,他只是输给了篮球这项运动的本质——它终究是五个人的游戏。
电视上,评论员们用尽了所有赞美的词汇。
“这是体育史上最悲壮,也是最伟大的个人表演。李飞用一己之力,将总决赛的观赏性与对抗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虽败犹荣。”
“太阳队管理层需要反思。他们在拥有联盟第一人的情况下,没能为他配置一个合格的二当家,这是犯罪。他们浪费了李飞的巅峰,他们欠菲尼克斯一座总冠军奖杯。”
舆论的洪流,几乎是一面倒地将同情与赞誉给予了李飞,而将所有的苛责都指向了太阳队的管理层。球迷们甚至发起了请愿,要求老板杰里·科兰杰洛引咎辞职。
然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李飞本人却异常的平静。
总决赛结束的第二天清晨,菲尼克斯的阳光刚刚透过百叶窗,在他的书房里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飞坐在桌前,手里捧着的不是篮球,而是一本厚厚的《百年孤独》。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咖啡香气。
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精明而沉稳的声音,正是他的经纪人,也是他商业帝国的掌舵者,大卫·法尔克,“外面的世界已经为你疯狂了。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们……”
“大卫,”李飞轻轻合上书,声音平淡得听不出一丝波澜,“通知太阳队,我将跳出合同,成为一名完全自由球员。”
电话那头的大卫·法尔克,即便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心脏还是不受控制地猛跳了一下。他知道,当这句话从李飞口中说出时,整个NbA的天,要变了。
“我明白了。”法尔克没有多问一个字。他了解李飞,这个年轻人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冷静与决断力,一旦做出决定,便无人可以更改。
当“李飞决定跳出合同”的消息,由ESpN着名记者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在第一时间爆出时,整个北美体育界,发生了一场12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