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听完心中一惊,没想到这里边牵扯这么多事,竟是从太祖洪武年间就开始了。
当年老朱凭着个人威望和能力还能压住,后来建文皇帝上位,江南又开始做大,结果半路杀出个永乐皇帝才再度压制。
在到土木堡之变后,江南再度崛起,一度能影响朝堂决策。
怪不得老温也想跟着去,看来自己确实得好好考虑,有老温这个“人精计算机”在身边,办事会方便得多,毕竟老魏和小老弟朱由检只知道提刀杀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这时,袁可立抚着胡须,一脸正色笑道:“江侯爷,您可知为何陛下此次没派大理寺、督察院、刑部的人同行?”
江宁思索片刻:“那是因为江南的情况根本无法按大明律来办,也办不了,只能行法外之法!”
袁可立闻言点头。
听这几人讲述,江宁也彻底想明白了。
难怪原本历史上,那些江南士绅即便在大明覆灭之际,依旧花天酒地、一毛不拔。
或许在他们的认知里,管他谁当皇帝、谁坐江山,只要不影响自己享乐就行。
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还是关外的满清,在这些人眼中,即便满清入主中原,大不了重走元朝包税制的老路,他们依旧能吃香喝辣,做一方土皇帝。
可他们严重低估了满清的凶残。最终,满清用屠刀强行征服江南,让这些士绅彻底沦为奴才。
后世史书记载,满清兵锋南下时,曾在不少江南士绅富商府中直接搜出上百万两白银。
结果呢?
江南士绅彻底玩脱了,大明亡了,李自成败了,满清入关用屠刀碾碎了他们的幻想,恐怕那时他们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如此,当初哪怕拿出十分之一花天酒地的银子充实大明国库,也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这恰恰印证了温体仁、孙承宗、袁可立几人的说法。
江南士绅从未把自己当大明子民,反而始终对朝廷充满敌视。
毕竟洪武年间,老朱对江南狠狠打压、课以重税,又又大搞移民,断了他们做土皇帝的念想。
可江南士绅根基太深,硬生生熬死了几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后朝廷元气大伤,他们趁机彻底做大,开始疯狂挖大明的墙角。
最终,大明被挖垮了,他们自己也被这倾倒的江山砸得粉身碎骨。
随后,众人一一告别,江宁返回家中,终于得闲。
谁知刚到家,便见朱由检领着田如意登门拜访。
田如意正与柳若烟对弈,二人杀得难分难解,朱由检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见江宁回来赶忙招呼:“二哥,你可算回来了,赶紧弄点吃的,我都饿扛不住了。”
江宁翻了个白眼:“真是上辈子欠你们老朱家的,遇上你们兄弟俩,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柳青烟赶忙上前为江宁解下披风。
江宁转身进厨房,炒了几个菜,端到饭厅招呼众人上桌。
这时,神虚子也回来了,看着桌上的菜笑道:“徒儿呀,今日为师掐指一算,知要有口福,没成想都是为师爱吃的。”
江宁翻了个白眼:“师傅,您就说说徒儿做的哪道菜您不喜欢?”
神虚子夜笑了笑,众人围坐桌边,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江宁看着坐在朱由检身旁的田如意,忍不住感慨,自己这小老弟虽说脾气暴了点,眼光倒是不错。
眼前的田如意知书达理、饱读诗书,性格又活泼,若不知底细,恐怕会以为是江南大家闺秀。
只是自己这乱点鸳鸯谱,不知历史上的周皇后还会不会登场。
毕竟小老弟说过此生只娶田如意,不知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
不过想来也无所谓,历史上的周皇后虽贤惠,她老子周奎却不是好东西,将来要是周皇后真冒出来了,自己还得想办法把周奎做掉,省得给小老弟添堵。
众人酒足饭饱,又闲聊了一阵。
江宁难得享受这清闲时光,田如意与柳若烟、柳青烟两姐妹有说有笑。
朱由检悄悄拉过神虚子,要给自己和田如意算八字,神虚子也不客气,一番胡扯忽悠,听得朱由检一愣一愣的,当即让人回王府取钱。
神虚子嘴上说着不要,手却诚实地接了过来。
不多时,李若琏带着夫人王氏和儿子李平生来访,江宁热情接待。
众人一直聊到傍晚时分,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江宁睡得正香,忽听下人匆匆前来禀报,说老魏前来拜访。
他起身穿戴整齐,来到大厅,只见老魏、方正化、朱由检、朱由校都身着便装。
看着几人,江宁微微一愣,随即疑惑问道:“陛下,今儿个怎么有空来臣府上?”
朱由校哈哈一笑:“今日闲来无事,想着咱们一起出去转转。”
江宁闻言一阵无语,暗自吐槽朱由校这老板太黑心,连自己的年假都要占用,却也无奈,只得跟着众人出门。
走在街道上,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和生意火爆的商贩,朱由校来了兴致,问东问西,还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自然都是老魏掏钱。
江宁也没客气,趁机薅了老魏几把羊毛,对此老魏毫不在意,毕竟银子对他来讲,简直如粪土一般。
不多时,几人来到一处书摊前,摊上摆满各式书籍,大多以小说为主。
朱由校、朱由检赶忙在书堆中翻找起来,江宁则笑着询问摊主:“老板,如今这生意怎么样?
我看你这书摊上的东西挺多呀!”
摊主是位年过三旬的中年男子,穿着长袍,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打扮,随即笑着回道:“这位公子,如今在下这生意还行,托朝廷和陛下的福,原本衰败许久的社学再度兴起,读书识字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买书的自然也就多了。”
江宁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对开国太祖朱元璋更添钦佩。
洪武年间,老朱为平衡南北,在北方大兴社学,且所有孩童必须强制入学,连书籍都是他亲自指定的。
老朱的教育理念十分先进,无限接近后世,甚至给孩子们配备了看图识物、《洪武正韵》等相关书籍,这使得大明识字率直线飙升。
也难怪后世四大名着,其中有三部成书于明朝,有道是“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由此可见大明的识字率并不低,远高于后世满清的统治时期。
就连许多原本历史上存在的问题,江宁也找到了答案。
例如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暴怒之下诛方孝孺十族,这完全是谣言,如今江南还有方孝孺的后人生活,当年成祖若是真诛了方孝孺十族,连他的门生故吏、邻居都要杀光,又怎会有后人流传至今?
而且这则记载是明代中期才子祝枝山记录的,由此可见江南文人把成祖永乐皇帝黑成了什么样子。
起初,朝廷对市面上的各种书籍还大力管控,后来随着朝政局势变化也逐渐放松下来。
说到底,大明的读书人有五成集中在江南,剩下的五成才分摊到各地,且江南文风昌盛,完全可以靠着手中的笔和书控制舆论,底层百姓难免被误导,看来这种事情必须要管管了。
就在这时,朱由校、朱由检已挑选了不少书籍。
江宁瞧得真切,刚才朱由校翻了一本书,脸色一变,又将书压在其他书籍之下。
老魏赶忙上前掏钱,江宁直接走过去,从朱由校挑选的书籍中抽出那本。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卧槽,居然是《金瓶梅》!
随后,江宁满脸鄙夷的盯着朱由校,朱由校红着脸,尴尬道:“江兄,不要误会,我是用批判的目光来看它的。”
江宁满脸鄙夷:“怪不得我时常见你脸红,感情你每天都在看这些东西。”
朱由校闻言,顿时没好气地瞪了江宁一眼,把书重新拿过来交给方正化。
这时朱由检也来了兴趣,赶忙问道:“大哥,你看什么书呢?
我也想看。”
朱由校随即赶忙道:“五弟,你年纪还小,过些年再看。”
随后,众人又沿着街道闲逛起来。
不多时来到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者身旁,看着冰糖葫芦,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当场就走不动道了。
老魏十分有眼色,赶忙掏出一块银元,直接将所有冰糖葫芦买了下来,可把卖冰糖葫芦的老者乐坏了。
随后,俩兄弟边走边吃,老魏则肩上扛着剩下的冰糖葫芦。
街道两旁的商铺也在举办各种促销活动,伙计站在门口卖力吆喝,甚至有种针锋相对的感觉。
江宁看了一眼,心中感慨万千,看来国人内卷这毛病由来已久,不过好在如今大明物价在朝廷干预下比较稳定,不至于出现扰乱正常市场的情况。
不多时,来到一家卖各种糖果、蜜饯、点心的铺子,朱由校二话没说,直接让老板将各种糖果、点心、蜜饯打包了一大堆。
看到这一幕,江宁有些疑惑,开口问道:“朱兄,你买这么多干嘛?
难道家里快断粮了?”
朱由校闻言笑道:“这是给孩子们买的。”
江宁闻言,顿时心中明了,朱由校口中的那些孩子们,都是大明英烈的遗孤,因各种原因被他统一收养,到如今足足有好几百人。
朱由校买的东西太多,只能由身后的一众护卫帮忙拿,老板也十分热情,又赠送了不少其他东西。
随后,在老板的热情相送下,众人才离开,朱由校领着众人径直来到英烈遗孤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