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丝毫都不觉得他这法子不对,因为朝堂博弈的最终意图,还是想让各自政令得到实施。
只要政令可以得到实施就行,至于其他的,那都不重要。
而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他们听杨安这样说,也这才苦笑道:“话是如此说没错,不过陛下以后还是多与臣等商议的好,可莫要如同今天这般,打臣等一个措手不及了。”
“哈哈哈,好,好。”
“那朕以后多与诸位爱卿商议,这样总行了吧?”
杨安大笑一声,话刚说完,他便再次问:“要是这样的话,诸位爱卿对朕征收商税之事,应该就不反对了吧?”
“陛下都已经在朝堂上宣布了,我们作为您的心腹,又岂会反对您的政令?”
长孙无忌笑笑,随后才颇为担心的继续道:“不过我们不反对,可不代表这件事就好办。”
“那些商贾这么多年来,对于税银一直都是少缴或者不缴的态度,如今陛下忽然要从他们身上掏钱,或许他们就要闹事了。”
“甚至很有可能,朝堂上的那些臣子里,也会有人暗中推波助澜。”
长孙无忌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就连房玄龄,李靖,杜如晦他们也表示赞同。
但杨安听他如此说,却冷笑一声,道:“他们若当真不开眼的话,那朕也只能大开杀戒了。”
“总归这是咱们目前最好的法子,否则咱若先从政治,军事方面改革,麻烦会更大。”
杨安肯定不会因为有人暗中使绊子就放弃改革,这一点,长孙无忌他们也清楚,故而听杨安如此说,他们这才沉吟道:“行吧,那此事就先这样定了。”
“嗯,就先这样。”
杨安嗯了一声,又与他们简单说了些两税法的事,等将此事说完后,他便又与内阁大臣们一起返回了乾阳殿的正殿,对刚才一直都在这里等着的其他臣子道:“好了,征收商税,从而为天下百姓修路造桥之事,朕已经与内阁大臣商议过了,他们也不反对。”
“既然他们不反对,那么此事就这样定了?”
他说完便看向了其他朝臣,以至于那些朝臣也颇为无奈,虽然很想再阻止一番,但一想到杨安征收商税之目的,乃是为了给百姓修桥铺路,他们却还是赶紧应下道:“嗯,就先这样吧,不过陛下准备任用何人主持路桥修建事宜?“
“此事可大可小,陛下还是应该仔细斟酌一番。
朝臣们此时也不知要怎么办了,毕竟皇帝都已经把坑挖好等着他们跳了,他们还能说甚?
但就算这样,他们却也想知道,杨安究竟会让谁来负责此事。
而杨安,听他们如此问,也顿时笑道:“此事你们纵然不问朕,朕也会告诉你们。”
“来人,给朕宣李春上殿。”
话音刚落,杨安便看向了乾阳殿的值守太监,那太监也立刻高声吟唱,仅仅只须臾,早就已经来了皇宫,但却一直都在外面等候的李春,就立刻走了进来,对杨安恭敬行礼:“臣李春,参见陛下。”
“嗯,免礼吧。”
杨安微微颔首,随后才目光打量着李春,对其问:“李春,朕有意让你主持我们大隋的路桥修建事宜,你可愿?”
当然了,他这样做,也就是走个流程而已,对于这些,李春肯定也明白,故此很快便严肃回复:“回陛下,能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的荣幸,臣自然愿意。”
“哈哈哈,好,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交给你来负责。”
“即日起擢升李春为工部右侍郎,全权负责我大隋路桥的重修重建事宜。”
杨安满意一笑,当即就把之前对李春的擢升又提了一遍,毕竟上次他提此事,乃是在大业殿,而且还是与李春私下说的,这些朝臣们也不知。
但这次,杨安就等于是在告诉这些朝臣,朕要重用李春了。
可他这话才一说出,以前就被杨广册封了异姓王的疏勒国君裴子青却忽然走了出来,对杨安行礼:“陛下,臣觉得您任用李春为路桥重修重建事宜的总负责人,有些不太合适。”
裴子青今年二十七岁,头发微卷,鼻梁高挺,乃是曾经被程咬金杀了的前任疏勒国君嫡子,也是参与过围攻龟兹一战的疏勒王子裴子廉胞弟。
虽然碍于形势所迫,最终投降了大隋,但他父王的仇,他却从未忘记。
故此,他自然不想让杨安任用李春负责路桥修建事宜。
因为房玄龄他们能明白的重修路桥会让大隋国库空虚之道理,他其实也明白。
既然明白,他肯定不会让李春这个工匠出身的小人物来负责此事,为杨安省钱。
甚至纵然杨安已经决定要征收商税了,大隋国库的亏空,很有可能也会从商税这里补齐,他也不愿李春担任路桥重修的总负责人。
毕竟商税征收还没影呢,如此情况下,只要大隋国库收支不能平衡,他就能找到为他父王报仇的机会。
所以,裴子青肯定要阻止。
“哦?永顺王觉得朕重用李春不合适?”
“那依永顺王的意思,朕该任用何人?”
而杨安,听裴子青如此说,也顿时眼睛眯了起来,目光不善看着这家伙。
他还真未想到,他登基之初,最先站出来反对他的,居然会是裴子青这位异姓王?
甚至就连李靖,长孙无忌,房玄龄众人也眉头皱了起来,一个个仔细打量着裴子青。
这样的一幕,使得裴子青也有些紧张。
但再一想他父王的惨死,以及他们疏勒被迫并入大隋这事,他却还是鼓起勇气,对杨安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少府寺的何少监就比较合适。”
“毕竟何少监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资历上,都要比李春老练不少。”
裴子青以为他的这说词能站住脚,但杨安却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对裴子青戏谑道:“原来永顺王推荐的是何少监?”
“可朕觉得李春就很不错,这该怎么办呢?”
“要不他们俩人都别用了,就由永顺王你来负责此事,你看如何?”
杨安说这话时,心里已经隐隐有些怒气了。
因为这个裴子青,简直一点逼数都没有。
别的朝臣反对也就罢了,人家好歹还是大隋臣子,可你一个亡国之君,居然也想反对朕的政令?
这是谁给你的勇气?
甚至这也就是杨安不可能公开把这家伙怎么样,否则的话,杨安都能抬手给这家伙一个大嘴巴子,让他好好看看自己如今是何身份?
甚至别说杨安了,就连长孙无忌他们此时也有同样想法。
但裴子青听杨安如此说,却脸色变了,随后才尴尬道:“回陛下,臣不通此道。”
当然话虽如此说,他其实已经察觉到杨安的不悦了,也知道自己可能触怒了这位小皇帝。
果然,他这话才一出,杨安立刻就笑道:“哈哈哈,永顺王你说你不通此道?”
“既然不通此道,你又是如何得知何少监比李春强的?”
“还是说,你与何少监有旧,故意想帮何少监说话?”
“陛下,臣与永顺王可从来就没有过交集,还请陛下明鉴。”
听杨安如此问,永顺王裴子青还没说话呢,朝堂上的少府寺少监何稠,立刻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解释,惹的满朝文武都哈哈笑了起来,杨安更是玩味打量着裴子青,对其道:“永顺王,听见了吗?何少监说他与你并无交集。”
“既然你们素昧平生,你为何要执意推荐何少监?”
“说,给朕一个解释,朕想知道你究竟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