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任听到张明答应帮忙弄肉,心里也满是欢喜。
在他看来,只要张明肯出手,弄肉这事儿简直是轻而易举。
这时他越发觉得当初把张明给招进厂里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这时赵主任也站起身准备离开。
“我就先回去了,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提,我会跟厂里反映的。”
张明听了,点了点头说道:“谢谢赵叔了,有什么需要我会说的。”
张明望着赵主任远去的背影,思绪又飘回到去哪里买老家具这件事上。
晚上回到家中,张明把又打到一头野猪的事告诉了孙晓丽和张建国。
孙晓丽看着自家儿子,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外面的雪都还没化完,她心疼儿子,觉得这下雪天就该好好在家待着,没什么非要进山打猎。
她一直以为张明猎到的野猪是从山里打来的。
全然不知张明根本没进山,那些野猪其实都来自他的空间。
孙晓丽忍不住嗔怪道:“老大啊,这天寒地冻的,进山多危险呀,你就不能小心点?万一出点啥事可咋办!”
张明笑着安抚母亲:“妈,您别担心,我心里有数。我就是在山脚下转转,都没上山。”
听到张明这话,孙晓丽像看白痴一样看向自己这个儿子。
张明被自己母亲这么看着,心里也有些发虚。
只听孙小丽说道:“你当我傻啊?野猪会在这下雪天跑到山脚让你打?
你以为村子里的人都是干嘛的?他们一个人打不过野猪,那民兵手中的枪是烧火棍吗?”
听到母亲这么说,张明也是尴尬极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妈,您说什么呢?到处都是雪,村民们也没几个人出来到山脚下转悠啊。”
张建国这时说道:“儿子你也别说那么多了,反正就是以后进山的话多小心一些,天气不好就不要进山,反正咱们家也不缺那点钱。
如果你实在是想给厂里做贡献,那还可以去钓鱼啊。”
听父母都这么说了,张明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又过了一会儿,张明开口问道:“对了,爸妈,再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你们厂里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放假啊?”
孙晓丽听到自己儿子这么问,也愣了一下。
她思考片刻后说道:“按照往年的习惯,我们放假都到大年三十了,到时候放假三天。”
张建国也点头附和:“是啊,我们厂估计也到那个时候。”
张明听了也跟着点头,表示明白了。
想到快要过年,张明突然把目光投向弟弟张朋。
“老二,这都快过年了,你们还没放假吗?”
张朋听到自己哥哥的询问,满脸幽怨的说:“大哥,你都不关心我呀?
我前两天不是刚跟你说过,我们今天考试,明天就放假了。”
听到自己弟弟这么说,张明这才想起前几天张朋确实跟他提过这事儿。
只不过当时他在想着别的事,就没太在意。
张明略带歉意的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张朋的脑袋。
“哎呀,最近事儿太多,给忙忘了。对了,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张朋拍开张明的手,故作严肃地说:“别揉我头,都长不高了!考得还行吧,反正我觉得发挥得还不错。”
见自家两个孩子这般模样,孙晓丽不禁笑了起来。
吃完饭后,又和家人闲聊了一会儿,张明便回到了95号院。
躺在床上,张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一个星期里,四合院这边平静如常,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唯一引起张明目光的是,易中海和傻柱两家的房子已经修好了。
何雨水那丫头也放假回到了家中。
当然,在这一个星期中,张明可没闲着。
他也跑了不少信托商店。
在那里他也是收获颇丰,买到了许多老家具。
黄花梨的床、金丝楠木的桌子、紫檀的椅子,林林总总加起来竟有上百件。
为了让这些家具有地方卸车,张明还特意跑到街道办,找王主任租借一处小仓库。
听到张明要临时房子,王主任也是打了好几个电话,费了一番周折,才从别人那里“借”到一个小仓库。
张明看着堆满家具的小仓库,心中满是欢喜。
要知道这些老家具不仅用料好,而且美观好看,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
他暗自思忖,等改开以后,他可要多买几套房子。
这些老家具,不仅可以装饰自己的房子,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样想着,张明对自己购置老家具的决定愈发满意了,也更加期待改开后那自由的日子。
这天张明正在家里做晚饭,刚把饭菜端上桌,孙晓丽就回来了。
张明见自己母亲一脸开心的模样,便忍不住问道:“妈,您这是遇到什么好事儿,这么高兴?”
孙晓丽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喜滋滋的说:“还不是纺织厂那些人,这几天他们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你的事儿呢。”
一听和自己有关,张明也有些意外。
孙晓丽接着说道:“你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你给搪瓷厂弄的那两头野猪的事?”
张明点了点头回应:“我知道啊,这野猪怎么啦?”
孙晓丽笑着解释:“你是不知道,你弄来了两头野猪,你们搪瓷厂就给工人分了肉。
你想想,四九城周边厂子那么多,可这个时候,没一个厂子能给工人分肉呢。”
张明听了,心中也明白己白母亲为何如此高兴。
肯定是大家羡慕她有这么一个有本事的儿子。
孙晓丽继续说道:“他们可羡慕我了,说我养了个有本事的好儿子。
现在厂里人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可热络了。
还有人打听你在搪瓷厂那边工作怎么样,能不能重新回来纺织厂。”
张明听到母亲这话,只是笑了笑。
对于回纺织厂,他压根就没动过这念头。
哪怕之后起风了,他也宁愿选择下乡,绝不可能回纺织厂。
不过他现在也只是想想,毕竟离起风还有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