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四合院,贾有为也难得的在家里写起了对联,那遒劲有力的毛笔字让阎埠贵汗颜。
“有为,你这字可比我强太多了啊,这么多年还真深藏不露”
退休后的阎埠贵除了去饭店算下账,剩下时间基本就是钓鱼,下棋和练字了,即便如此,他的毛笔字依旧比不上贾有为。
“哈哈哈,还行,好久不写都生疏了”
阎埠贵看着贾有为凡尔赛的模样,识趣的闭上了嘴,默默收了支起来的摊子。
“阎老师,别收啊,待会刘哥过来找不到你人了,还有其他胡同的人,我就写后院的,前面的还交给你”
阎埠贵到现在也一直延续每年摆摊写对联的习惯,依旧是一家一把花生或者瓜子糖豆都行。
阎埠贵想了想又停下手上的动作,他就是怕贾有为贴在前院,到时人家看到就尴尬了,自己这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成”
自己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习惯也不是说放下就放下,再说贾有为也不在前院贴,也就没有尴尬了。
贾有为也颇为尴尬,自己兴致所起,随手写了对联,差点坏了阎埠贵的声誉,好在几十年的老邻居了,说开就好了。
今年贾有为还是准备回老家贾家村过年,顺便看看自己的养殖产业。
邻村的养殖场在去年就建好,年初的时候贾有为送了几次牛羊,现在应该都产了一批崽了。
贾有为还在原来的山脚下建了一个五层的办公地点,毕竟养殖场的人员越来越多,也该更正规化。
大年二十六贾有为夫妇又去了秦家村,现在的秦家村基本赶上贾家村了。
路也重新修建了,笔直宽阔的主干道,也在村口处修建了容纳五百人左右的小学校。
各家各户门前的猪圈也都迁到了后山人烟稀少处的集中养殖区,村里的环境气味大有改观,卫生条件也上了一个档次。
大伯三兄弟也明显老了,虽说身子骨还结实,可生理机能的老化不可逆,哪怕是灵井水也只能延缓一点点。
贾有为放下东西,又跟老三位在后山的猪场转了一圈,听他们讲着这两年变化以及年轻时那会的意气风发。
贾有为听着心中不是滋味,也明白以前老人手揣手蹲坐在墙根儿看着孩子们的眼神,那是在怀念他们逝去的岁月。
“有为,这些年得多亏你,你虽然没说,但你每年送的那些东西怕是很难得,我也是多亏你的药酒跟茶叶”
秦大海知道,就凭年轻时的那股干劲儿,身体肯定会有所损伤,到老了肯定也是满身伤,长寿更是不用想了。
现在好了,恰恰相反,这些年非但没病没灾,感冒都很少有,其他两兄弟也都感同身受。
“大伯,爹,三叔,这些东西长时间喝确实对身体好,能延年益寿,对我来说也不算多难得,你们能健健康康的才是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想看到的”
老三位对视一眼,皆是一脸满意的看着面容还在四十不到的贾有为。
离开贾家村,贾有为就接到了张莱仪的电话
“大哥,我们到机场了,是直接回老家还是?”
“嗯,回吧,等我回城里简单收拾一下也过去”
“嗯好”
老房子贾有为前段时间也打扫过了,现在过去简单收拾一下就能入住。
“淮如,我先送你回去开车,今天准备点东西,明天还得去拜访几个长辈,我晚点再过去”
“好”
四合院边儿上,贾有为给秦淮如的后备箱放了点水果,点心,各种鞭炮啥的带回去。
“淮如,路上慢点”
“嗯好”
随后贾有为又打电话给贾东来
“东来,前几天让你准备的柴火?”
“二叔,早准备好了,已经码在厨房边儿上了,足够烧一个月的了”
“好,养殖场放假了没?”
“正在清扫垃圾,明天放假,除了必要值班的”
“嗯好,我晚点路过你家,你把东西给你爷爷送去”
“好嘞”
贾有为又去了趟中医院,看着所有人都笑容满面的拿着米面粮油和水果糕点,自行车后座一侧的竹筐里也都装得满满当当。
“老师”
“老师”
“……”
一路上打招呼的不断,贾有为也一一笑着回应
“院长您来了”
“裴哥,叫我有为就行”
“诶,那不行,在外面怎么叫都行,工作时就得称植物”
贾有为哑然失笑,这话他都说过很多次,可这老裴还是坚持己见,不愧是轧钢厂出来的。
裴建国也不负贾有为所望,确实是行政上的一把好手,中医院的大管家,贾有为在医院除了教学生,几乎不用管其他事儿。
当然裴建国也有在培养接班人,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贾有为今年都六十八了,裴建国比他还大两岁,最多干个五年也就该退休养老了。
“行行行,随你吧”
“院长,员工的福利待遇今天都发完了,工资也是,十五薪也都发放到位”
“好”
贾有为之所以给十五薪,一来这些老中医都是他的学生,不能亏待,二来他的学生几乎全年都不怎么休息,除非必要的婚丧嫁娶。
即使休息也是在院内的医生休息室或者是对面的小区,几乎不远行,都是随叫随到。
学生们如此讲情谊,贾有为自然不能让他们寒心,而且贾有为开的工资是全国仅有的,几乎跟后世的相当了,当然对外肯定不会这么说,不然他的师叔又要来唠叨了。
即使对外工资只有一半,依然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老中医,但能通过贾有为考核的不过区区十数人,很多刷下去的不是因为医术问题,而是医德不行。
现在贾有为想要查一个人不要太简单,一个电话两三天就能给你查个底儿掉。
离开中医院,贾有为在后座放了些酒和茶叶,以及孩子们最爱的各种海鲜,放在后备箱的活水箱内,搞好一切,贾有为这才直奔贾家村。
经过村口cbd,贾有为习惯性的停下打着招呼,放眼望去,虽然都是老头老太,但基本都是跟贾有为同辈的人,老一辈几乎都走的差不多了。
“有为回来了”
“二哥”
“二叔”
“二爷爷”
……
众人也纷纷回应着,叫啥的都有,贾有为笑着点头,给众人散了烟,又留下两包糖果给孩子分,才上车离去。
等贾有为走后,众人才议论开
“咱们贾家村出了条真龙啊”
“是啊,后山的老道士说不定真是老神仙,把曾经的傻小子变成了如今贾家村的骄傲,年前我得再去拜拜”
其实从贾有为进城工作后,道观外就常有村民过来祈福,后来十年时间消停了,再后来贾有为的底细一点点暴露在外人面前,道观的香火也旺盛了很多。
周边村子也有不少人闻讯前来,老道士索性把前院开放,任由村民进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