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漫微愣,这她可没想过。
有这个孩子都是意外,再说后面她还有事要做,孩子一时半会儿肯定是不会再生了。
这又不是养宠物。
她这一个都还搞不定,再来个,怕是要疯。
“不了,一个就够了。”旁边林晏接过话。
罗会瞥了眼摇摇头,“你这臭小子,打仗父子兵,孩子嘛肯定是越多越好。你现在这么说,以后就不这么想了。”
哪儿有嫌孩子多的。
她也是生了老二伤了身子,否则怎么的也得多个老闺女。
林晏没有回答,又给苏漫夹着土豆丝。
对面,苏哲看着江梦婷那筷子,不停往土豆丝盘子里伸,心砰砰直跳。
这动作不止苏哲看见了,苏漫坐对面也看在眼里。之前江梦婷说过不急着要孩子,说是要等明年后。
还直言说家里两个孕妇,怕苏哲他们顾不过来,让她先生了孩子,大家伙有经验。
可如今这是……
她猛地看向苏哲,对方这时也看了过来,两人四目相对。
苏哲不自在的别过目光。
苏漫脸黑了。
这些狗男人,咋都喜欢来这套。若是真的,希望苏哲别被打死。
饭后。
苏哲他们离开,罗会招呼着林晏把给小东西准备的东西,拿出来看看还缺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罗会看着堆满了整个沙发的衣服,瞪大了眼,“败家子啊!你这是把国营商店衣服都搬回来了。”
就这么多衣服,别说一个孩子,就是剩他四五个都够穿了。
看看那些布料。
啧啧啧!!
罗会心头在滴血,老天爷的,不能看,看了让人血气上涌。
人比人气死人。
亏她还担心这两人没准备啥东西,这哪儿是没准备,是胡乱准备。
那衣服大的,有的两三岁怕是都能穿。还好,还好够大!
也不算浪费。
苏漫见罗会误会了,解释道,“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向家拿来的布料,我让周围村子阿婆帮忙做的。”
罗会诧异,“向家拿来的?”
苏漫点头,“嗯。”
罗会拍着胸脯,“那就好,那就好!”
反正没花自己钱,之前那女人还上门找麻烦,不要白不要。
反正是他们欠林晏的。
说完又试探着问。
“阿晏,你对向家是咋想的?可要回去?”
那向家从各方面来说,跟林家那叫一个天差地别。王玉珍今早还说,就前段时间。
林晏他亲爹,隔三差五大包小包的提东西来。看这些布料也能看出对这孩子的上心。
对苏漫也是嘘寒问暖。
只是就前段时间林晏受伤回来,向家那女人突然上门大闹一场。
此后向家再没上门。
林晏是脾气不好,可从不是不讲理之人。若真不来往,苏漫这丫头之前也不会收向家的东西。
罗会猜测这里面八成还发生了事。如今她人都来了,还是问清楚较好。
万一向家又来人,她也好应付。
林晏毫不掩饰,“不回去,我自小在公社长大,若说亲人那也该是你们。”
罗会听后连连点头,“那是,老娘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吃了多少老娘做的饭。你要敢不认我这大伯母,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林晏态度这般坚决,可见是半点不心软。罗会倒不是非要林晏去认亲,或者贴上去打秋风。
只是想着他亲生父亲,有些不得劲儿。
听说家里有个养子,不受他们待见。
唯一的儿子找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找到又不认。若换做是她,怕是要疯了不可。
听说那位还了不起得很。
同为父母,哪儿会不懂那煎熬。
哎~~
孽缘啊!!
当初咋就这么不小心,孩子都能丢,真真是气死人。
苏漫不想听到有关向家的事,转移着话题,“大伯母,等咱们在营地过完年后,便去市里住几天。”
罗会有些懵,“市里去干啥?这家里住得好好的,咱们不用上赶着拜年!”
刚才不是还说不认向家,咋又突然要去了。
苏漫轻笑,“不是,是去咱们自己家。住那边到时候去军区院方便些,等生了孩子再回来。”
罗会震惊住了,“自……自己家。你们在市里买房子了??”
老天!!
她听到了什么。
这俩居然买房子了。
“嗯,跟我哥他们买一起的。”
罗会听到这话抬手一巴掌拍林晏头上,“臭小子,都说了亲兄弟明算账,你咋能让苏营长给你买房。”
“你可真是……”
咋就真吃上软饭了。
林晏缩了下脖子,没辩解,反而梗着脖子理直气壮道。
“大哥就我这一个妹夫,给买套房又怎么了。嫂子那边也就她一个,以后他们的儿子跟我们儿子那就是亲兄弟。”
“老子的房子不还是这臭小子的,那谁买不是买,反正都归他们。”
罗会听得脑壳晕,什么他儿子,他们儿子,真是要被这臭小子气死了。
“人家苏营长不知道多生几个?人家几个儿子不是亲兄弟,就非得跟你家的分家产?”
林晏挑眉,“那等他生了再说,反正现在咱们家就肚子里这小东西。所有的都是他的!!”
罗会:“……”
也不知他哪儿来这么大脸,碍于苏漫坐这儿,送房子的苏营长愿意。
她还能说啥。
真是走了狗屎运。
咋就嫁得这么好!!
苏漫看着林晏闹,没出声,对于为啥不跟罗会说明,那是他该考虑的问题。
多半是不想生事。
等罗会接手后,拉着林晏问了很多新房的事,恨不得现在去瞅瞅才好。
对于要去那边住的事,那是举双手赞成,甚至现在就开始收拾孩子的东西。
说省得到时候装漏了。
……
又过了十几天。
罗会对在营地的日子那是得心应手,只觉比在村子里好多了。
不用风吹日晒,每天吃了就是做做家务。如今到处大雪纷飞,菜园子里一棵菜都没。
也不需要做啥活。
完事就跟王玉珍他们聊天,以前没来城里,觉得城里人该是不像他们村子里。
整天东家长西家短,今天跟这吵吵,明天跟那吵吵。
可谁知这里更热闹。
每天就没消停过。
特别是那蔡老婆子,比金凤花还精神,天天吵也不觉得累。
日子很快来到二十四,打扫灶房的日子,吃过早饭后罗会便忙活起来。
林晏也帮忙擦着桌子。
忽然,敲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