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阳轻哼一声后头也不回的向着街面上走去。
罗正阳走的很干脆。
潇洒的很。
一个个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但是就没有一个敢追上去问东问西。
“你这就走了?”
“那怎么善后?...........。”
罗正阳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眼李文亮和宝哥。
尤其是宝哥特意安排李文亮躲在后面准备跑路的操作。
罗正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罗正阳不由对宝哥另眼相看起来。
“啧啧!......这个人不错。”
“做事有章有法。”
“又是一个和张齐一样的角色。”
“值得拉拢和培养。”
罗正阳起了爱才之心。
主要还是他现在太缺可用之人,而【零号】的人才收集计划,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顺利展开。
罗正阳自己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先观察再拉拢,最后再相交。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也是他在最后重拿轻放的原因,要不然肯定会一视同仁的给宝哥这群人给予“爱”的关怀。
至于现场找李文亮聊聊?
罗正阳一开始就没有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关键一点还是罗正阳有点懒。
他可不想再一次经历与小姑,姑父那样的认亲戏码。
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李文亮打交道。
不急于一时。
“啊!......他真的就这样走了?”
“这就完了?”
“没后续..........。”
围观的人愣愣看着罗正阳消失在胡同路口的背影。
“散了,散了........。”
“大家不要围在这里了。”
烧烤店老板立马像个马后炮一样站了出来大声招呼。
“师傅走了.......。”
“老板走了,再不吃桌上的烤肉都凉了.........。”
烧烤店老板不停的劝导下,围观的人群一会儿就散的七七八八。
该结账的结账,该吃的接着吃...........。
晚上还有后续节目的,三五成群的勾肩搭背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接着奏乐.......接着舞.......。”
“接着唱........接着摸.......。”
不过大家的话题都是在讨论刚才发生事情。
主要是讨论罗正阳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你说这个人到底是哪家的人。”
“强哥,哪家的人我不晓得。”
“我猜他最起码是个练家子。”
“尤其最后那一招空手入白刃,也不是寻常练家子能玩的。”
“没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力想都不要想。”
“军子,你这么一提醒。”
“嘶!.......非常人啊!”
“操!.....我刚才就应该用手机拍下来年轻人的样貌。”
罗正阳要是晓得这些人的想法只会笑而不语。
“你有本事拍到了再说。”
不说罗正阳可以通过超人一等的五感和【念动力】发现某些人的小动作并及时阻止。
新鲜出炉的迷雾术了解一下。
捂花你的摄像头。
就算最后被人拍下,还有【零号】在幕后保驾护航。
【零号】这个网络之神可不是吃干饭的。
它会不着痕迹的抹除一切关于主宰的痕迹。
“噫!.......我怎么记不清年轻人长什么样了。”
“按理说不应该啊!”
“这才过去多久。”
“真他娘的见鬼哒!”
“军子,你还记得刚才那个年轻人的长相么?”
“啊!......我想想.........。”
“呃!......记不起来了.........。”
“嘶!.......鬼?”
“宝哥,我们是回学校那边,还是去哪里继续玩。”
李文亮跑到宝哥身边小声问道。
宝哥看了几眼还瘫坐在地上的几人,不知是被吓到还是本着不惹事的原则,头也不回的说道。
“回大本营。”
“文亮你们几个先在这里等着。”
“我去里面结账。”
“好的,宝哥。”
“好的,宝哥.......。”
李文亮几人异口同声的答应起来。
没过多久,宝哥从烧烤店的店内出来。
他手里还抱着一个长长的牛皮大纸包,纸包折角处不停的有丝丝油迹从里面沁润出来。
“走吧,我们回华南。”
随后几人在路边拦了两辆出租车,分批次坐上去后往学校方向驶去。
不过他们这时候回学校,学校的宿舍大门十之八九都关了。
想要进去,除非贿赂门卫或者从侧墙翻进去。
他们可没有这么老实。
网吧包夜自然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呵呵!........文亮哥终于走了。”
“我也得回去吃我的烧烤了。”
罗正阳站在街角的昏暗处目送出租车远去。
其实罗正阳记差了。
这个时候的李文亮早就没有打暑假工了。
他已经去学校报到并提前参加军训,只是学校管的没有那么严而已。
随便编个理由也能请假。
只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农村出生的李文亮怎么会和宝哥混在一起耍了。
因缘际会。
宝哥之所以能当这群人的头头,除了能挡事和讲义气,以及是他们这群人的老学长外。
关键的还是他已经参加工作。
而且还是华南兵器645厂的正式工人。
645厂工人的待遇在武市那可是首屈一指,就算是经历过国企改革数十年后也一直屹立不倒。
三起三落的存在。
无愧于武市的定海神针。
工人老大哥的象征。
645厂工人也一直是所有在华南技校读书的人最羡慕的存在。
倍有面子。
华南技校本来一开始是一所附属于645厂的子弟学校,只是后来由于国企改制的原因才拆分给地方上管理。
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落到什么好。
娘娘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
华南技校最后被贱卖给某些教育集团。
罗正阳之所以这么清楚,那是因为他前世读的中专也是华南技校。
他的母校。
只是罗正阳当时的运气不怎么好。
刚好他读书的那几年,645厂的效益也不怎么好,要不然他也有机会留在本地上班。
再加上当时的华南技校正在转交给地方上管理。
一系列的变化让本来约定俗成的规矩烟消云散。
645厂每年的招工计划也顺势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