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看看时间,该到了去接二丫的时间了。
于是就告别杨勇兄弟俩。
但她没看到罗松及他的爷奶。
于是就问:“大哥二哥,咋没看到罗松和他爷奶?”
杨勇说:“到远处田头地边砍柴去了。
小葱也跟去帮忙了。
这几天烧茶做饭的,废了不少柴禾。”
大丫点头表示知晓了。
和杨勇兄弟及工人们挥挥手,她就开车走了。
把车绕道开到学校的北门,是学校的正门。
学校的南大门是锁上的,没有打开。
大丫在北大门等候有半小时,便见二丫走在人流中,独树一帜。
那大体格子,和顾向阳差不多,尤为明显。
二丫眼尖地看到大姐坐在车,落下车窗向她打招呼。
初中班和高中班插花考试。
有人去初中部考试,那初中部的就来高中部考试。
她就是被选中的一个。
看到大姐,心情很兴奋,答题做卷纸的疲惫,一扫而空。
小萝莉梁紫萱在本部考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梁紫萱很开心地告诉二丫,说她爸爸下午会来接她。
因而二丫也不就去找她,就各回各家。
看来梁紫萱的爸爸也还是很关心梁紫萱的。
“看你轻轻松松的,是不是考的很好啊?”
大丫忍不住问道。
二丫说:“不知道!等成绩出来再说吧。
现在估计分数有点为时过早。
能考多少分,批阅老师说得算。我说了不算。”
二丫卖起了关子。
大丫没在多言,专心开起了车子。
第二日,送完二丫进入考场后,大丫买了许多菜,米、面、油、盐、佐料,又买了一百个馒头。
天气虽没到零下,冬天只有几度的温度,还是有些冷的,买的馒头一顿吃不完也不得坏。
大丫还特意买了一挂1000响的鞭炮。
瓜子小糖和上梁喜饼。
红纸、墨汁、毛笔,用来写上梁吉利对联。
罗松看到大丫买了这么多东西,感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罗家老两口连连对大丫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又是说许多感谢话语。
搞得大丫哭笑不得。
“爷爷奶奶,以后咱们熟悉了,就是亲人,你们无需对我这么客气。
客气狠了就见外了!”
罗松赶紧翻译给他们听。
两位老人听后,感动的手足无措!
他们觉得他们欠大丫的太多!
这个女娃子看起来太好了,要是当亲戚走也不错!
大丫就让小葱及老头老太太罗松四人赶紧摘菜洗菜。
用水就是从变电站里面接个水管出来。
杨勇出面去说的,首先就递上五十块钱,两包烟。
变电所的负责人就欣然同意了。
所以用水也比较方便。
大丫借机开始写上梁福联。
回想她家盖房时,蒋知俊写的是:福禄寿喜财,上梁大吉,吉星高照,五福临门。
于是她把买来红纸折几折,裁开。
开始写了起来。
唰唰唰,大丫没有停歇,先写了五个单字:福、禄、寿、喜、财。
这个五字是贴在堂屋正上方的脊梁上。
然后在寿字下角外贴上上梁大吉。
在左右两房的脊梁上贴吉星高照与五福临门。
然后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堂屋当门的后墙上。
上联是:吉星高照人丁两旺平安宅。
下联是:大地回春万紫千红永吉祥。
横批:平安吉祥。
写完后,大丫就和了面水,放在锅里打浆糊。
浆糊打好。她让罗松把对联拿给杨勇杨强两兄弟,按照她的要求把福联贴脊梁上和堂屋里的后墙上。
时间接近十点的时候,所有房梁棒上齐,山梢的水平找起。
杨勇把一千响的鞭炮从东山墙延着脊梁一直理到西山墙,整整十米长。
并用红绳系在脊梁上,防止爆炸时,鞭炮被震掉下来来。
三间房内都搭了跳板,对于胆大的他们如走平地。
杨强点燃一根烟。
在十点十六分时,点燃了鞭炮。
一时间鞭炮响起,噼里啪啦。
庄子里有一些人是被罗家老太太昨天告知,说她家今天上梁放炮,让人家都过来抢糖抢喜饼吃。
作为上了年纪的人都讲究,人多抢喜大吉利。
因而老太太还特意让罗松去买来水果糖和饴糖及喜饼。
早饭过后,庄子里来了一波又一波人来看等候抢糖。
当有人看到大丫写毛笔字的时候,不管懂不懂书法的,单看那字,都夸写得好看。
杨勇把罗松买的喜饼和小糖倒进篮子里,又把大丫买的两样吃食,也都抓了一些,掺和在一起。
来干活的一共有十三名工人,加上杨强兄弟俩和小葱,一共十六人。
大丫给他们每人都给准备了一个小礼包。
礼包里面放了一盒大前门香烟、两块步步高升的米糕、一包十二个大白兔奶糖,六块喜饼。
当然杨勇挎着竹篮上梁撒糖,每个来干活的工人也分了几颗糖和两块素饼,尝尝鲜。
然后他顺着木梯爬上东山墙,然后就站在东山墙上面。
杨勇对来抢糖的村民说道:“今天是腊月十六,是个好日子。正好赶上罗松家上大梁。炮
咱们一会儿放鞭炮,为了防止炸谁个。我撒糖就撒在这大路边上。
所以大家就不要进屋里面抢了!
不过,在撒糖撒喜饼之前,希望在场各必须喊上三声上梁大吉,喊完三遍,我立马撒糖。
可好?”
杨勇话落,村民们就大声回道:“好!上梁大吉!”
“上梁大吉!”
“上梁大吉!”
炮响就撒糖。
兄弟俩配合的很默契。
杨勇立马把小糖和喜饼如下雨一般撒在人群里。
二十多个村民弯腰一阵哄抢。
杨勇怕有的人抢不到,就这边撒一把,那边撒一把。
确保每个人都能抢到。
直到撒完。
杨勇说:“好,糖和喜饼已经撒完了,感谢各位来捧场!”
人们抢到糖后,便陆续散去。
杨勇见人村民都走之后,就吆喝工人,“开工,开工。上木条,干活了!”
工人们很快行动起来。
十三人分工明确,递木条,钉钉。
两面坡面,加上罗松分成四组。
那干活速度麻溜的。
坚持,争取,把屋面的板条钉好,下来吃饭。
十二点半,屋面板条钉齐,下来吃饭。
大丫买的都是硬菜,红烧的有牛肉、排骨、公鸡、鱼。
凉拌的有猪头肉、板鸭、配猪蹄。
另外还配些素菜。
两个地锅一起烧,木柴火硬,烧的也很快,份量足。
烧了一大锅豆芽鸡蛋汤,现成的馒头,菜烧好,开吃。
下午屋面铺上牛毛毡,再钉上挂瓦的横木条,上瓦。
接下来,就又开始挖地基,拉院墙盖厢房,争取在腊月二十六,让罗松一家住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