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潜入虎穴
“所以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前面。”陈映坚定地说,“找到关键证据,揭露他们的阴谋,让整个计划曝光在阳光下。”
“但这需要决定性的证据。”威廉姆斯担忧道,“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足以彻底打击郭司令。”
陈映若有所思:“是的,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而这些证据,很可能就在郭司令的私人文件中。”
“你是说……潜入郭司令的住所或办公室?”林双双震惊地问,“那太危险了!”
“危险但必要。”程砚之沉声道,“如果能找到‘死亡天使’计划的完整资料,或者黎世昌被扣押的证据,就能一举扭转局势。”
陈映点头赞同:“正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需要精密的计划和周密的准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郭司令的一举一动,找出最佳的行动时机。”
她转向威廉姆斯:“联系德国那边,看看他们能否提供更多关于‘死亡天使’计划的信息。”
又对林双双说:“加强对黎明月的保护。虽然沈芝兰已经被抓,但郭司令可能会寻找其他途径打击我们。”
最后,她看向程砚之:“我需要你帮我联系那些老朋友。是时候集结所有可能的力量了。”
会议结束后,陈映单独留下程砚之:“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那天在演出现场,录像是怎么拍到的?沈芝兰看起来完全不知情。”
程砚之微微一笑:“专业手段。我们在她常去的会所安装了隐蔽摄像设备。沈芝兰太过自信,从未想过会被监视。”
“干得漂亮。”陈映赞赏地说,“不过,对付郭司令可不会这么容易。他是老狐狸,警惕性极高。”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饵。”程砚之意味深长地说,“比如……那份关键文件。”
陈映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利用‘蝴蝶档案’?”
“没错。郭司令一直在寻找它,如果我们暗示已经找到了……”
“他一定会有所行动。”陈映接过话头,“而我们就可以借机设下圈套,引他上钩。”
程砚之赞赏地看着她:“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陈映笑了笑,然后神色又变得严肃:“不过这很冒险。如果郭司令起疑心……”
“风险总是伴随着机会。”程砚之坦然道,“但如果计划周密,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点点头。这将是一场高难度的行动,但如果成功,就能彻底扭转局势。
接下来的几天,陈映和程砚之开始精心策划“引蛇出洞”的行动。他们首先需要了解郭司令的日常作息、住所环境、安保措施等关键信息。
威廉姆斯的情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方渠道,他们获取了郭司令私人住宅的详细布局图,以及他一周内的活动安排。值得注意的是,郭司令每周四晚上都会在军官俱乐部参加例行聚会,这期间他的住所安保会相对松懈。
同时,林双双也带来了一个重要发现:郭司令近期对《乱世浮萍》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多次派人打探该片的进展。根据她的分析,这可能与电影中某些情节触及了“天机营”的敏感神经有关。
“电影里的确有一段情节,讲述了女主角调查一个神秘组织的军火交易。”陈映回忆道,“虽然是虚构的,但某些细节确实借鉴了我们所知的‘天机营’活动。”
“那么,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突破口。”程砚之提议,“如果我们放出消息,说《乱世浮萍》中有关于‘蝴蝶档案’的重要线索……”
“郭司令一定会按捺不住。”陈映接过话头,“尤其是如果我们暗示,这些线索来自李秋芸留下的笔记。”
“太冒险了!”林双双担忧地说,“如果郭司令直接对电影下手怎么办?”
陈映胸有成竹:“他不会的。公开破坏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会引起太大的关注。郭司令行事一向低调,他更可能的做法是……直接找我谈判。”
“而这正是我们希望的。”程砚之补充道,“一旦他主动联系,我们就有了设局的机会。”
计划逐渐成形。他们决定通过可靠的渠道,向郭司令传递一个精心构造的消息:《乱世浮萍》中隐藏了关于“蝴蝶档案”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可能揭示“死亡天使”计划的关键细节。同时,他们还会暗示,陈映手中掌握了李秋芸留下的部分手稿,内容直指“天机营”的核心机密。
为了让这个消息更加可信,他们甚至准备了一些“证据”——经过处理的文件碎片,伪造的笔记本页面,以及一段模糊的录音。这些东西单独看似乎无关紧要,但组合起来,足以让郭司令坐立不安。
同时,他们也在为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准备。陈映安排了多重备案,包括紧急联络方式、撤退路线,以及最坏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记住,”她对团队强调,“安全第一。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撤离,不要冒不必要的险。”
在这次行动中,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盟友——周局长。虽然周局长的立场有时模糊不清,但沈芝兰事件后,他表现出了对陈映的支持。在适当的条件下,警方的介入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力量。
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一周。期间,《乱世浮萍》的后期制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计划将在一个月后上映。黎明月因为特别演出的成功和《烽火佳人》合约的确定,成为了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沈芝兰则因为多项罪名被警方拘留,她弟弟沈建明也牵连其中。
表面上,黎氏影业似乎已经渡过了危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陈映和核心团队都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终于,在计划实施前一天,他们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消息:郭司令派人送来了一封亲笔信,邀请陈映第二天晚上在国际饭店共进晚餐,“商讨一些共同关心的事项”。
“他上钩了。”程砚之看着信件,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陈映却没有立即表态。她仔细研读着信件的每一个字,试图从中捕捉任何可能的陷阱或暗示。
“感觉如何?”程砚之问。
陈映终于抬起头,眼神坚定:“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