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汉国打通上庸进入中原的商路的同时,晋国国君晋公此时正意气风发的率领着自己的十万大军,向西进发。
晋公,名诡诸,姬姓,在他继位之前,晋国经历了长达近70年的内乱(“曲沃代翼”),小宗曲沃武公取代了大宗翼城晋侯。
晋公本人就是曲沃小宗的后代,他深知公族(国君的同姓宗族)势力过大会严重威胁君权。
为了防止“曲沃代翼”的故事重演,他采纳大夫士蔿的计谋,设计诛杀了所有富强的桓叔、庄伯的后代(即“桓庄之族”),几乎将晋国公族屠戮殆尽。
同时这位晋公也是一位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积极对外用兵,吞并了周边大量小国和戎狄部落。
其中最重要的胜利便是假道伐虢(“唇亡齿寒”典故的来源)他采纳了麾下谋士的建议,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
此时正在灭亡虢国的回师途中,正准备顺势攻灭虞国。
就在晋军得胜之师自虢国边境浩荡回撤,旌旗蔽日,甲胄生辉之际,晋公诡诸立于战车之上,远眺虞国方向。
夕阳余晖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映出一种冷冽的决绝。他刚刚按照计策,借道虞国,攻灭了虢国,此刻,兵锋所向,正是那个提供了通道、却即将付出代价的邻邦——虞国。
虢国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晋军大营中已弥漫着新的战意。
谋士士蔿侍立晋公身侧,低声道:“君上,虢国既下,虞国已如瓮中之鳖。其国主贪鄙短视,昔日借道之时,宫之奇泣谏而不听。今我大军骤临城下,彼必无备。”
晋公微微颔首,目光锐利:“虞公恃璧马之贿,忘唇齿之谊。昔年我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惑其心志,今日,当以晋国之剑,醒其迷梦。传令三军,加速行进,趁虞人犹在欢庆我‘胜虢’而归,未察我真实意图之时,直捣其都!”
十万晋军得令,如蓄势已久的洪流,悄然改变方向,不再向晋国本土,而是以“途经休整”或“答谢借道”为名,朝着虞国都城滚滚而去。
车轮滚滚,战马嘶鸣,这支刚刚经历了灭国之战、士气正盛的虎狼之师,带着征服者的威压,扑向了下一个毫无防备的目标。
虞国都城之内,果然如士蔿所料,一片松懈。
虞公得知晋军“途经”,非但不疑,反而准备犒劳之事,以为可再得厚赠。
大夫宫之奇闻讯,踉跄闯入宫廷,面色惨白:“君上!大祸至矣!晋侯狼子野心,焉肯以宝货资敌?昔日借道,已存吞并之心!虢国既亡,我虞岂能独存?唇亡齿寒之理,言犹在耳啊!”
虞公却不以为然,把玩着昔日所得的晋国玉璧,笑道:“爱卿过虑矣。晋侯同宗(皆姬姓),岂会加害?且我近日又纳其厚礼,彼以诚待我,我何疑之?”
宫之奇痛心疾首:“晋侯连其同宗公族(桓庄之族)皆可尽诛,何况异姓之国?其志在兼并,岂因同宗而手软?今其大军压境,名为途经,实为攻伐!请君上即刻下令,紧闭城门,整军备战!
虞公终不听,反斥宫之奇危言耸听,扰乱人心。他甚至下令打开部分城门,准备迎接“友军”。
当虞公的犒劳队伍尚未组织完毕,晋军先头精锐已如闪电般突至城下。眼见城门未及全闭,晋军铁骑瞬间冲入,城内顿时大乱。虞国军民猝不及防,仓促间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晋公诡诸亲临前线指挥,大军迅速分割包围虞国都城的各个战略要点。
攻城器械无需大量展开,内应(或趁乱夺取)的城门已提供了突破口。巷战短暂而激烈,失去统一指挥的虞军虽有个别英勇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晋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不过数日,虞国都城陷落。虞公正在宫中等待接收“答谢”,等来的却是如狼似虎的晋国甲士。
他至此方悟,然已回天乏术,唯有面如死灰,成了阶下之囚。那曾经令他心醉神迷的屈产之马、垂棘之璧,也连同虞国的府库珍宝,一并成为了晋公的战利品。
站在虞国的宫殿废墟上,晋公诡诸志得意满。一战而兼灭虢、虞两国,不仅拓展了疆土,更重要的是,彻底控制了南向中原的战略通道,削弱了潜在的侧翼威胁,晋国声威大震。
他对身旁的士蔿言道:“自此,南向无阻矣。内除强族,外拓疆土,方是强国之道。” 此番连续用兵,不仅展现了晋公的军事才能,更将其深沉的权谋与铁血手腕显露无遗。他深知,要避免“曲沃代翼”重演,必须不断以对外胜利巩固个人权威,同时将国内的政治注意力转向外部。
灭亡虞国后,晋公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整合力量,将虢、虞之地纳入版图,迁徙人口,设置县制(或委派亲信治理),加强控制。
此次西征的巨大成功,为晋国日后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经过内乱淬炼后的晋国,在晋公诡诸的带领下,正式崛起为一方不可忽视的强权。
而“假道伐虢”兼灭虞国的故事,也超越了“唇亡齿寒”的警示,成为春秋初期一场经典的战略欺骗与闪电征服的案例,其雷霆手段与深远谋略,令列国为之侧目,也让晋公诡诸之名,响彻中原。
姬长伯听着麾下锦衣卫的汇报,心中明悟,晋国的崛起并没有和历史有太大差异,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已薨。
接下来的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将一一登场。
宋襄公也就是现在正在宋国执政的国君,宋公,因为护送齐国公子昭回国,而被齐国及齐国影响下的山东诸国的拥护,而被奉为葵丘之盟的新任盟主。
姬长伯心中盘算,算算时间,宋襄公的高光时刻应该快到了吧。
“公子,您为何如此关注宋国局势?上庸商路刚刚贯通,郑国与我们临近,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把人手安排到郑国境内?”如意试探着问道。
姬长伯并没有解释,而是继续安排道,“安排商队,混入锦衣卫的好手,向宋国,晋国,楚国派出人手,加强情报搜集,尤其是宋国最近的公告,凡是涉及到会盟的,皆作为加急情报送回来。”
“另外,通知王叔姬子越,加强东境的治安和巡防,我会从汉国本土再抽调万余兵力给他,密切关注楚军动向,我有预感,宋楚之间恐怕要出事。”
如花和如意面面相觑,虽然不解其意,但是也领命躬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