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宋家。
这天早上,胡步云用过早餐,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一辆普通轿车开过来,停在胡步云面前。
一个看起来特精干的年轻人下车,“请问您是胡步云同志吧?”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年轻人恭敬说道:“我是经略研究所的张雷,专门来接您的,请上车。”
胡步云暗忖,之前只说让他到经略研究所上班,也没说让他来担任什么职务,虽然调动手续办了,但也没看到任命文件。
这会儿研究所还派了车和司机来接,那么自己去研究所应该大小是个领导。
胡步云和张雷握了手,笑着道:“小张师傅好,其实我自己过去就行了,没必要麻烦你跑一趟的。”
车子汇入大街上的滚滚车流之后,张雷才说:“我们单位不好找,秦教授特意吩咐我来接您一趟,认识路了,以后您自己开车上下班方便一点。”
一句话说得胡步云心里拔凉拔凉的。
车子七弯八拐,最终停在双鱼胡同的一栋灰扑扑的、毫不起眼的五层小楼前。
张雷交代胡步云:“您下车过门禁,我去院里停车,过了门禁后去305室人事科办理相关手续。”
听说京都人都很傲慢,大概是大领导见得多了,一般的领导不会放在眼里。这次胡步云算是见识到了,的确如此。
要搁在北川,张雷这样的司机是百分百不合格的,怎么说也得替领导把该办的手续办好才对,怎么能把领导丢到大门口就不管了呢。
可惜自己来这个研究所多少带着避难的性质,要不然怎么也得把李兆带过来给自己开车。
下了车,胡步云才发现,这栋看起来普通无比,甚至略显寒酸的小楼,不仅没挂一个单位的牌子,甚至连个门牌号都没有。
难怪张雷说路不好找,门牌号都没有,谁能找得到?
张雷把车开进了院子,胡步云却被拦下了。
“干什么的?”门岗面无表情地问。
胡步云说明来意:“刚调来的,今天来报到。”
门岗指了指传达室,“去里面登记。”
胡步云心里已经极度不爽了,连一个门岗都狗眼看人低。就因为我不是京都口音?但老子是来上班的,又不是来上访的,登什么记?
胡步云从包里拿出调动通知和行政介绍信,递给门岗,淡淡说道:“我真的是来报到的。”
门岗却是看都不看一眼,“去里面登记!”
一万匹草泥马从胡步云心里奔腾而过,只好黑着脸进了传达室。
说是传达室,里面却别有洞天,足有二十平米大,和胡步云想象的“传达室”截然不同。
没有堆积的报纸信件,没有看报喝茶的老大爷。靠墙是一排深灰色的金属储物柜,闪着冷光。
正对门口摆着一张宽大的金属桌,后面坐着两个穿着藏青色制服、表情严肃的年轻人,一男一女。他们的制服不是保安服,也不是警服,样式简洁但透着股说不出的威严。
桌面异常干净,只有一台内嵌式的电脑显示屏,一部电话,和一个带指纹识别装置的金属盒。
那男青年目光锐利地扫过胡步云,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请填表。”
胡步云看了一眼登记表,心里的不快瞬间荡然无存,对司机和门岗的傲慢也理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
因为登记表的分项非常严苛,不仅要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以及进入的事由,而且还要填写学习和工作履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有没有受到处分等等。
仅从这张登记表来看,胡步云就意识到了这个研究所一定是高度保密的单位。
胡步云把认真填好的表格交给男青年,那人看到进入事由里面写着“新调入人员报到”之后,便给小楼里某个办公室打过去一个电话,确认确有此事之后,又核实了胡步云的身份证、调动通知和行政介绍信。
接着便是女青年指挥胡步云,通过仪器识别和验证指纹、面部轮廓,直到把胡步云的信息全部录入安保系统之后,才叮嘱胡步云:
“你可以进去了,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放在这里暂存,下班的时候再来领取。每个办公室都有座机电话,但每一次通话都会自动录音。以后进出都要通过面部识别系统识别身份,包括出入大门和每一层楼。进入会议室和资料室也识别身份。每周都要来验证一次身份,否则身份信息就会失效。任何内部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存储资料的电子设备都不允许带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