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对许浩嘘寒问暖,也没有打动他的心。
此人对东梁国忠心耿耿,确实有读书人的气节。
不轻易背叛自己的国家,也不透露国家机密。
又问许浩关于历朝历代新王规律,他对此仔细分析了一下。
一个王朝的兴亡,总有它的规律,王朝都没有超过三百年。
许浩总结得很到位,江易也很认真地听。
总结下来,两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体系贪腐严重,自然灾害严重。
大汉可能无法超过三百年,能不能超过二百年?也不好说。
两人聊了半天,江易觉得许浩确实是个人才。
对国家新王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时不时叹息一声。
江易管理国家比江澈更优秀,权力更大。
两人聊了半天,江易离开的时候,内心显然有些沉重。
他要考虑大汉末期,自己后世子孙未来出路。
那时候他就不在人世了,无法阻止大汉灭亡。
但不能让自己的后人惨遭屠戮,得给他们安排后路。
又过去了数日,江易带着文臣武将返回长安。
许浩也回到了永丰城,向江澈复命。
这一天,江易站在长安城楼上,望着城外的风景。
沈蓉来到他身后,自从回到长安之后。
就见他心事重重,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受到打击。
“夫君有什么心事?可以跟我说说吗,或许我能帮你。”
沈蓉看着夫君最近心情不太好,也想尽力帮他。
“我在为咱们的后人考虑,二百多年后,大汉也会灭亡,我的后人可能会遭到屠戮。”
天下人会仇恨大汉皇室成员,到时候杀他们有一个算一个。
“夫君多虑了,到那时咱们的后人遍及天下。他们多少有些影响力,不会轻易被屠戮。”
沈蓉安慰江易,觉得他想得太久远了。
那都是二百多年后的事了,数十年后,他们就会离开人世。
“以前的王朝那些皇室大多不得善终,天下人仇恨他们无情压迫与剥削,栋梁国过不了几年会被大汉所灭。”
“一个王朝兴王,这是自然规律,大汉可能也会如此。夫君真的不必多虑,只要咱们还活着。善待天下百姓,将来他们会念及一些恩情。”
只要善待百姓,即便将来大汉灭亡了,江易的后人也会得到善待。
“等咱们的孩子越来越多,必然要纷纷到各地。公主还好一点,权力不是很大。皇子册封为王,手中多少有些权力,将来必然威胁到皇权。”
这是有历史教训的,地方诸侯权力越来越大。
也就会想着夺取皇位,这会让大汉动荡不安。
让江易想到了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尤其是八王之乱,把一个国家的力量耗空了。
“夫君一向很聪明的,大汉皇子册封为王。不给他们兵权就行了,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沈蓉认为江易肯定想到了这一点,可能还是有点顾虑。
曾经跟她说过,如果诸侯王手中没有兵权,就很难自保。
一个王朝中晚期京城,有大臣权倾朝野。
如果有了费力皇帝的能力,必然威胁到诸侯王。
这让他又想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有权力废立皇帝,也能废除诸侯王。
不管是这个世界的历朝历代,还是他那个世界的王朝兴衰。
江易都牢记于心,尽可能完善大汉制度。
避免大臣权力过大,威胁到皇帝权。
趁着自己还活着,为自己的后人铺好道路。
“诸侯王没有兵权,必然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威胁。有了兵权虽然能自保,这会让大汉时常发生动乱。”
江易没有跟大臣们商议这事,对他们还是有所提防。
权力确实很诱人,要想办法平衡权力。
“你还记得曹彰吧?当年他可是梁国丞相,而且权倾朝野,就连地方诸侯都要敬他三分。”
曹彰就是个典型的权臣,也把他当做反面教材。
“我当然记得,他现在过得好好的,夫君为何提他?”
沈蓉还是有些不明白,若是想除掉这个人,只能把东梁国灭了。
“我不希望大汉出现像他这样的权臣,威胁到皇权,威胁到诸侯王的安危。”
丞相的权力是很大,治理国家又少不了丞相。
沈蓉听完之后,有些明白了,难怪夫君回来之后心事重重。
“大汉不是有六部吗,适当平衡丞相权力。设立特殊机构,以此来监督各级官员。”
如今有了枢密院,这可比御史更好用。
枢密院指向皇帝负责,所属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
枢密卫的职责就是监视一些重要目标,并及时向皇帝汇报。
“现在想来当皇帝真不容易,权力是很大。但责任也很大,真的很累。”
当初穿越过来,想着解决温饱,后来富裕了。
又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保护自己和妻子以及财产安全。
“夫君不要杞人忧天了,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后世子孙怎么做,到那时咱们也看不到了。”
也只有沈蓉敢跟他这么说,即便是丞相刘桢。
在他面前也不敢说江毅杞人忧天,更不要忧虑后世皇帝会怎么治国
“也对,我真的有可能杞人忧天,我至少能保证儿子管理好大汉。”
第三代皇帝或许能够励精图治,第四代以后,能力可能一代不如一代。
“二百多年后,大汉衰亡是不可避免的,要为那些后世子孙想好后路。”
江易认为这或许可以做到,可以让他们去征服其他国家。
占领那些国家之后,就归他们管,让江氏一族遍天下。
“以后我们的后人越来越多,若是朝廷给他们发放俸禄。这会增加财政负担,也增加百姓的负担,你觉得该怎么做?”
江易考验沈蓉,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对策。
“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嫡子庶子可以封侯爵。再下一代可以封伯子男爵,无法分爵位的,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自食其力。”
沈蓉回答了江易的问题,总不能让他们依靠朝廷发放的补贴度日。
想想一两百年后,他们的子孙会多很多。
没有爵位的,就不给他们发放钱粮。
那些江氏族人可以做生意,亦或者务农。
天下那么多行业,总有适合他们的。
只要肯努力,解决温饱不是问题。
“你真的很聪明,想法和我一样,以后就这么做。”
江易认为朝廷不可能面面俱到,让他们学一门手艺。
这样就有了谋生之道,有爵位的,就不能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
给一些没有爵位的总是一条活路,让他们少一些压力。
“看来这几天我的确是杞人忧天,真是不该。多亏你安慰我,现在心情舒畅多了。”
若不是周围有人,真的很想亲沈蓉一下。
“其实我不这么说,夫君也能想到。我这些年也是跟你学的。”沈蓉谦虚道。
她本来就不懂这些,这些年跟江易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