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胤禛高高在上地坐着,居高临下地看着一切,今天,他将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将是大清立国以来的首创,是开天辟地的。
大臣们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皇上。
“朕已经写好了传位诏书,但是不会立即公布,而是存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朕百年,由众大臣一起去乾清宫开启。至此之后,大清历任传位,皆照此办理。”
话刚一出口,底下的大臣都愣住了,不宣布继承人?也就是说,要知道谁继承江山只能是等皇上驾崩之后,真是妙啊,奇思妙想啊。
鄂尔泰的脑筋迅速思索着,“皇上这么做,规避了前朝的九子夺嫡局面,而且,万一,万一皇上突然驾崩,来不及把话说清楚,提前写好的圣旨使皇帝的意志可以得到最好的贯彻,具有合法性,避免了仓促之间一言以定大计,或者是权臣一手遮天想拥立新君的情况,皇上啊,前朝的事情果然是对皇上造成了心理阴影了。”
鄂尔泰不住地微微点头。
张廷玉站在那里也思考着皇上的行为,皇上的决定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一来为长远计,大清在继位人的问题上确实会比前朝更加实现稳定的过渡的。
而弘历也是一愣,秘密立储,想必皇阿玛有自己的考量吧。
此时,大臣们纷纷领旨,“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散朝后,张廷玉回到了府中,他想了一路,这种立储制度其实有利有弊的,利当然不用说了,规避了很多前朝的风险,但是.....
张廷玉心里其实并不能完全认同这种秘密立储制度,储君之位本来就是“天下之公”的,皇子们孰优孰劣本来天下人讨论一下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皇上是被圣祖朝八阿哥的事情吓坏了而已。储君是何人完全出自皇帝一个人的意思,行于密室之中,藏于匾额之后,从而彻底脱离开朝中大臣的讨论和监督,如此一来,继位人选就太依赖于皇帝的判断了,也太依赖于皇子本身的优秀了,假如皇帝判断错了呢,当然本朝不会,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已经是没有任何悬念了,而且四阿哥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继承人,但是未来,像四阿哥这样的继承人还会出现多少呢?
如果皇帝执迷于自己的喜好心情,或者被人挟制,秘密册立了根本不适合继位的皇子,那么群臣将一点争国本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听天由命,面对事实,这样一来,未来王朝的命运是不是也是岌岌可危呢,与九子夺嫡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
张廷玉想到这,不由得自嘲似的笑了,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未来是多久,到时候他张廷玉又在哪里?算了,不操心了,也完全不想了,万事自有定数,也不操这份心了。
他一个人默默地进了书房,仿佛好累,太多太多的事情,他无法考虑周到,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其实于皇上而言又何尝不是呢?皇上也是人,对于有些问题的考量也未必就会如此全面,但是所不同的是,皇上的决定会影响大清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