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刺破云层,为连绵的秦岭山脉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时,一辆考斯特中巴车,正平稳地行驶在宽阔无人的青瑶大道上。
车内,气氛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十几位在各自领域都足以被称为“泰山北斗”的国宝级专家,此刻都沉默地望向窗外。
没有人交谈,甚至连翻阅资料的细微声响都没有。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了期待、审慎与一丝微妙震撼的、几乎凝固的气场。
他们的平板电脑上,大多还停留着昨夜那段让他们彻夜难眠的视频——那个白衣飘飘的身影,在晨雾缭绕的山间亭台内,醉酒、狂草、题诗,而后踏雾而去。
那首《迎诸君》,像一封来自盛唐的、风雅至极的战书,轻描淡写,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也正是这封“战书”,让这些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老者们,心中久违地燃起了一团火,一天都等不及了。
“何老,快到了。”历史研究院的李敬同教授扶了扶眼镜,声音略带一丝沙哑。
建筑学泰斗何镜山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正凝视着远处那在晨光中愈发清晰的、如同一头远古巨兽般匍匐在大地上的建筑轮廓。
他研究了一辈子建筑,见过全世界最宏伟的奇迹。可不知为何,当亲眼看到那座只在视频和图片中见过的城墙时,他的心脏,还是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车子缓缓减速,最终,在距离那座巨大城墙入口数百米外的一处临时停车场,稳稳停下。
车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比车内压抑气氛更为燥热的巨大声浪,便如同实质的潮水般,轰然涌入!
“嗡——”
饶是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专家教授,在看到眼前景象的瞬间,也都不约而同地愣住了。
人!
黑压压的,无边无际的人潮!
从他们脚下的停车场,到那座巍峨的朱红城门之下,目之所及,皆是攒动的人头和高高举起的手机。鼎沸的人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天边的云层都搅碎。
数百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安保人员,组成了一道道脆弱的人墙,声嘶力竭地维持着最后的秩序。
“我的天……这……这就是昨晚那场风波的结果吗?”一位民俗学的专家喃喃自语,镜片下的双眼写满了震撼。
“何止啊,”他身旁的一位材料学专家苦笑道,“我刚才上车前刷了下手机,青瑶山庄今天早上八点开始限制流量,盛唐古城区域每日只放五千份‘入城路引’,结果不到三秒钟,就全部被抢光了。现在堵在入口这里的,起码有三四万人,都是没抢到票,却又不甘心离去的。”
就在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眼尖,第一个认出了从车上下来的何镜山教授。
“快看!那……那不是何镜山何老吗?!昨天在网上发文章的那位建筑学泰斗!”
这一声惊呼,如同一颗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引爆了整片人群!
“卧槽!真的是他!我昨天才拜读了他的文章!真人啊!”
“还有旁边那位,好像是历史研究院的李敬同教授!天哪!国家队真的来了!”
“快快快!开直播!标题就叫《世纪对决!营造学社专家团亲临现场‘打假’青瑶山庄》!”
“刷——”的一下,无数的手机镜头,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群,齐刷刷地调转方向,对准了刚刚下车的专家团。
闪光灯与快门声响成一片,那阵仗,比一线明星的粉丝见面会还要夸张数倍。
专家们何曾见过这等场面,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何镜山与李敬同两位泰斗,却仿佛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他们的全部心神,早已被前方那座沉默的、沐浴在晨光中的巨大城墙,给彻底攫取了。
他们迈开脚步,在安保人员艰难开辟出的一条通道中,缓缓地,向着那座城墙走去。
离得越近,那份源自于建筑本身的、磅礴的压迫感就越是强烈。
那不是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那种冰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压迫。而是一种更为厚重、更为古朴的、充满了历史沉淀的威严。仿佛他们面对的不是一面墙,而是一段活着的、凝固了的千年时光。
终于,一行人站定在了城墙的脚下。
何镜山伸出手,那是一双画了几十年图纸、布满了褶皱却异常稳定的手。他没有去触摸那看似粗糙的墙砖,只是虚虚地,在距离墙面一寸远的地方,缓缓地,摩挲着。
“老李,你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巨大的情绪波动,“这肌理……这色泽……每一块砖的大小、形状都带着微妙的差异。表面的风化痕迹,还有这砖缝间模拟出的、若有若无的青苔……它不是在简单地模仿‘旧’,它是在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技术,复刻‘时间’本身啊!”
李敬同教授早已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一块墙砖的细节。
“不止啊,何老。”他抬起头,眼神中是同样的震撼,“你看这城楼的形制,重檐歇山顶,斗拱的样式,明显是明代的官式做法,但它的体量和与山势结合的这种气魄,却比任何现存的明代城关都要宏伟!这不是抄袭,这是在吃透了历史规制之后,进行的一次理想化的‘再创作’!你看那两座角楼,竟被改造成了店铺,古人的形,现代的魂,结合得天衣无缝!”
周围的游客们,虽然听不懂这些专业的术语,但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们,在面对这座城墙时,脸上那种如同见到了神迹般的、混杂着敬畏与狂喜的复杂神情。
一些正在直播的游客,更是将镜头死死地对准了专家们,激动地进行着现场解说:
“家人们!家人们你们看到了吗!专家已经开始现场勘察了!你们听听,什么‘复刻时间’,什么‘理想化再创作’!这评价也太高了!这绝对是真家伙啊!”
就在这片由专家们的震撼与游客们的狂热交织成的、几乎要沸腾的气氛之中。
那扇一直紧闭着的、巨大的朱红城门一侧,一扇小小的偏门,“吱呀”一声,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两个身影,一前一后,从门内走了出来。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一身极为普通的白色衬衫和休闲裤的年轻人。他身形挺拔,面容清隽,脸上挂着一丝淡然的、仿佛对眼前这数万人的喧嚣场面毫不在意的微笑。
而在他身后半步,则是那位游客们都熟悉的副园长孙浩然。他穿着一身得体的正装,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温和的笑容。
刘楚。
当看到那个年轻人的瞬间,所有人的心中,都同时浮现出了这个名字。
他没有前呼后拥,没有夸张的排场,就这么简单地,如同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一般,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但他出现的那一刻,整个广场那鼎沸的声浪,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按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从那些泰斗级的专家身上,移开,汇聚到了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缔造者”身上。
刘楚的脚步不急不缓,他穿过人群,径直走到了何镜山与李敬同两位老者的面前。
他没有像孙浩然那样立刻伸出手去寒暄,只是安静地站定,对着两位老人,微微地,躬了躬身。
不卑不亢,不远不近。
那姿态,是晚辈对前辈的尊敬,却又带着几分主人对客人的从容。
“何老,李老。”
刘楚开口了,声音清朗,温和,如同山间的清风。
“山野之地,僻静简陋,让诸位先生一路舟车劳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