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你说的是什么时候,那会儿我母亲怀孕了没有?有几个月了,那天你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建国此时心里有点紧张,李秋菊其实说了很多信息。
但是猛然之间,他觉得这条信息很有用,来这里一趟不容易,尽量多记一些东西,多问清楚一些事情。
知道的越多,也许就越能早点解开谜底。
“那会儿我真不知道啊,我当时正在做饭,卓小姐本来是要在家里吃饭的,后来我都忘记了……”
李秋菊挠了一下脑袋,时间真的太久了,她也年纪不轻了,很多事情真的记不住了。
所以面对张建国的询问,她也提供不了什么线索。
她能记得的只是,一些作为旁观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事,至于当年卓颖为什么去赵家村。
她是一点都不知道。
晚上的时候,张建国就留在了李秋菊家,她家的生活条件看着还不错。
住的是新房子,晚上她杀了一只鸡又做了一盆鱼,把家里最好的都端了出来。
她的男人看起来比较实在,属于那种不咋作声的,但是忠厚老实的人。
一个劲儿的招呼张建国吃菜喝酒,席间还对张建国母亲的表示感谢,说当年要不是他母亲,说不定他连命都没了。
“东家当年还给了二十块钱我,二十多年前的二十块钱呢,我们还记在心底呢,我跟老头子商量过,我们要把当年的钱还了,不然总是晚上睡不踏实。”
李秋菊放了一叠钱在桌子上,足有100块了,满怀诚意的推到了张建国面前。
“李婶子,我妈当年都没要这钱,我今天自然也不能收,你们也别有心理负担,我们来你家吃喝住,这开支也不小的……”
张建国当即就拒绝了,这李婶子也太讲究了。
二十多年前的二十块钱,确实比较值钱,但是现在的这一百块,购买力也是非常强的。
他也不是缺钱的人,多年前母亲借出的钱,哪有他要回的道理?
在张建国的一再坚持下,这李秋菊眼睛都红了。
“好人有好报,我一直以为女东家没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没了,当年知道这事的时候,我哭过好多回,没想到老天有眼了……”
李秋菊一直说,这是女东家的福报,她人好,给孩子张建国留下了福气。
张建国发现李秋菊和他聊天的时候,很少提及叶荣,问了一下,则说当年他们关系特别好。
两人在一起几乎从不红脸,唯独那一次争执了几句,好像后来又和好了。
李秋菊还说,很少看到夫妻两人的那么好的,两个东家很恩爱。
李秋菊的话,让张建国沉默了一下,又问了一下细节。
“男东家也很好的,经常会去接女东家回家,对于他带回来的学生 ,也从没有怨言,还让我多煮点饭,两人不管去哪里,都喜欢在一起……”
李秋菊一直说叶荣,跟他母亲关系非常好。
“你母亲为什么去赵家村?我真不知道,你可以试着问问你父亲,或者卓小姐,也许他们比我清楚……”
张建国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回想李秋菊的话。
现在这边的情况,估计只有叶荣或者那个卓小姐,有可能知道一些当年的情况。
可卓家没有第二个姑娘,这个卓小姐到底是谁,也许只有叶荣知道。
但是叶荣会不会告诉自己,张建国并没有把握。
他对叶荣的印象并不好,一个连儿子都会认错的人,张建国觉得没办法共情。
何况他总觉得,叶荣认错儿子,说不定是故意的。
所以这事最好还是有一天,张建国和叶荣碰头后,或者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叶荣愿意告诉他事情的真相。
不然就现在这种状况,张建国真没有把握,能从叶荣的嘴里,知道自己想要的真相。
第二天,张建国和卓秋白告别了李秋菊,虽然她一再挽留,还塞了很多东西给张建国。
却被张建国拒绝了,最后收了一点李秋菊晒的腌菜。
也算是让李秋菊,心里好受一点。
回来他们因为熟悉了路线,比预想中的要快上许多,他们甚至赶回了赵家村吃中午饭。
张建国回家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等吃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点点没有看到。
问了一声才知道,说是点点今天早晨跑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张建国也没在意,点点性子比较野,他有时候喜欢跑出去,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儿也有。
正常情况下,一般晚上就会回来,所以他也没着急。
卓秋白吃过饭后,却和张建国商量,说是自己要去县城一趟。
主要是处理她司机的事情,她决定去看一下,不然不放心。
“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这去随城很近,而且你不是说想考大学吗,你得在家好好复习,我回头想办法给你寄一些书来……”
卓秋白跟张建国商量着,表示这事儿也不是很难,她自己就能搞定。
而且回头到了随城,她说不定就不回来了,到时候直接回上京,还方便一些。
张建国一想,卓秋白的事儿,确实都办的差不多了,不过他那司机的事,还没定下来。
他一直觉得赵元家很可疑,但凡事都得讲究证据,他最多只能提供一下,自己的猜测和怀疑。
“行,你按照你的计划去办,有需要用到我的只管说,如果事情没办好,需要住一段时间,家里的房间还给你留着,你直接来住就行了……”
这段时间张建国和卓秋白在一起,办了不少事情,配合的也比较默契。
张建国觉得卓秋白能力比较强,非常的省心,也乐意和他相处。
两人说着话,卓秋白那边就开始动手收拾,准备下午就去随城。
只是她这边还没出门,就有人又来找张建国了。
这一次来的是个姑娘,张建国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赶紧喊来人进门。
来的是一个短发的姑娘宋莹,此时她满脸的喜气,是来找张建国借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