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船上几日后。
渡船很是平稳的过了三峡,出了蜀地,入了荆门。
这天,天色渐暗,船停在了荆门的一个渡口上,这艘来自蜀地的船,只能送到这了。
下船之后,陆远没有什么感慨,他出远门多了,对于远游,没有丝毫别样感觉。
但李白和吴指南在下了渡船之后,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出远门了。
虽然李白先前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十三四岁就出家游学。
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根本就不着家了,除了断断续续的发回要钱的书信之外。
和家里也没有太多通讯。
但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在蜀地。
离家并不远,而且李家在蜀地的产业不少。
他的那种游玩,其实更像是老李家的少东家,在视察自家的产业。
可这次不同了,这次他出了蜀地。
在古代,通讯是极为不发达的。
像这样的远游,有可能就是与家人的永别。
或是家人出事,或是游子出事,而且出事之后,往往是数月,甚至是数年后才能得到消息。
同样,也正因如此,古代对于离别的描写,都是很悲伤,很忧愁的。
毕竟古代出远门和后世出远门,那就不是一个概念了。
看着渐渐升起的明月,看着江上渐生的薄雾,看着故乡遥远的方向。
李白眼角微润,拿出砚台,在江中取了一点家乡的水。
一番研磨之后,李白提笔写下了一首诗词。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首诗写完,李白一口酒入肚,也算是稍稍平复了一番离家千里的情绪。
...........
“这就是大佬的压迫感吗?我算是知道义父为什么急赶回来,跟李白汇合了。
这才几天,就是两首诗,还都算的上经典之作。
前面那一首还稍稍差点意思,但这一首,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直接封神了啊!”
“我觉得最美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景色写的,完全能够想象那种画面了。”
“李白:蓝星的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的义父可准备好了哦!”
“初三那年,刚好遇到义父扮演李愿,原本要中考的我,做梦都没想到初中会变成五年制。
不就多两年嘛,我熬过去了,不就高中也多两年嘛,那有什么的,义父给我们这么长的寿命,那不就是用来学习的嘛。
高中五年我也熬过来了,别人的二十三四,大学毕业找工作了,我的二十三四,高考还没开始,玩个手机都还有防沉迷限制。
这些我就不说了,现在,我七年熬过来了,你告诉我还来?七年,你们知道我七年怎么过的吗?”
“别叫了,你们也是赶上好时代了,那小学九年制被你逃掉了,不然的话,你还得再学三年。”
“这不合理好吧,谁家学生要读书到三十多岁才能大学毕业的?”
“你寿命都翻两倍了,按照比例来算的话,按理讲是要读到四十岁才算完成义务教育。”
“跪求来一所全封闭四十年制学校。”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那我要开书了,《我跟我孙子一起读书的时光》”
“《同桌的你:那年的白月光有点老!》”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之三十五年同桌情》”
“全封闭?四十年制?你要是有点什么糗事,你班的同学,能从你幼儿园笑到你孙子幼儿园。”
.............
陆远三人在荆门停留了两日之后,便再次登上了渡船。
这次是要前往宜昌。
这是李白的第一个目的地。
沿江而下,数日之后,陆远三人便在宜昌落脚了。
在宜昌游玩一月之后,三人再次乘舟而下。
不过这一月的游玩还是有些代价的,李白身上的钱缩水了一点。
短短一个月的宜昌之游,他花了足足二两黄金。
嗯,也不多,也就相当于两万钱,黄金其实还有点溢价的,换成铜钱,大概能换出两万四千钱左右。
按照当前的物价,大唐的米价,是五钱一斗,一钱能买两斤多一点的大米,按这个物价,那一钱就相当于后世七块左右。
若是换算一下的话,那李白这一个月的时间,花了16万Rmb的样子。
这还仅仅只是在宜昌一地,仅仅只是吃喝和结交宜昌的一些学子,马匹什么的都没买的情况下。
而且全程不让陆远和吴指南掏钱,两个字,豪爽。
对于李白这般花销,吴指南那多多少少是有点拘谨的。
毕竟他可没李白这么大的手笔,他家就是小地主出身,论身份要比李白这商户之子强,可若论钱财,十个吴指南也抵不过李白。
不过陆远倒是吃的心安理得,钱嘛,这玩意那不是伸手就来嘛。
自从有了生财之后,陆远就不知道穷为何物。
而且李白这货天生富贵的好吧,不管什么情况之下,只要没钱必定有人送,开始是家里给,比如这一次出游,李白就带了三十两黄金在身上。
换算成铜钱就是三十万,若是算上两成的溢价,那就是三十六万钱。
其他诗人,做梦都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他们只能梦里想想,但李白那是真有啊!
出了宜昌之后,轻舟直下。
半月之后,三人来到了洞庭湖。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但洞庭湖却依旧宛如炎夏。
“丹丘生,听闻这洞庭湖中有一种黄尾鱼,其味极鲜,要不要来垂钓一番?”
到了洞庭湖之后,李白看向陆远询问道。
“可以,我去寻鱼竿。”
陆远点了点头,钓鱼这玩意他也有段时间没钓了。
现在说起来,还真有那想法。
“我去弄饵。”
吴指南也开口道。
“那我便去弄一艘渔船吧。”
李白点了点头,而后三人分工明确的前去准备了。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
陆远弄来了三个竹子,李白也在周围的渔村中租到了一艘渔船,并聘了一个老渔夫带路。
现在就缺吴指南那边的鱼饵了。
“嗯?不对吧,这都半个时辰了,指南那边应该早就好了才对。”
稍稍等了一下之后,李白和陆远都发现了不对劲。
他们两人要弄的东西是较为繁琐的,现在他们俩都弄好了,这个弄鱼饵的,应该更快才对,怎么现在还没回来。
“不好,快去找人。”
陆远突然想到了吴指南死于洞庭湖的事情。
按照历史轨迹来说 ,吴指南应该是病死的,他有一身医术在手,根本就不怕吴指南生病。
可现在吴指南去找个鱼饵,就没有了踪迹,这就怕是有什么其他意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