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身后看着两人,更是瞪大了双眼。
虽然说主公是元皓的弟子,田灵是元皓的女儿,但这样是不是显得有些亲近了?
看着好似毫不在意的田灵,他们摇了摇头。
主公和元皓的事情,他们还是不管的好。
假装没看见算了。
田府很大,众人在路上缓缓走着。
一会儿后,众人来到正厅。
正厅布置得富丽堂皇,世家大族的气派确实不是虚的。
韩明和田灵并排走来,并且两人靠得很近,顿时吸引了厅中所有人的目光。
不少士族男子眉头微皱。
田主簿的嫡女怎么和一个男子那么亲近?
是韩明?
不少见过韩明的人和见过韩明画像的人顿时瞳孔一缩。
“拜见使君,拜见诸公,拜见诸位将军。”
众人见韩明一行人,赶忙行礼拜见。
特别是很多世家大族的族长更是满脸恭敬。
韩明笑着看向众人,点头示意道:“诸位免礼!”
看着不少年轻人的目光投向田灵,韩明心中顿时明了。
这丫头估计拿自己当挡箭牌了。
没想到这情况下还能发生这事。
怪不得这小丫头今天那么大胆。
只是这丫头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过这丫头这长相和身份,确实是吸引人。
冀州很多世家大族肯定早已经盯上这丫头了。
毕竟田家是冀州大族,自家恩师更是位高权重。
田灵见那些男子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
好看的容颜加上那一身贵气的样子更加吸引人。
她故意靠近韩明,两人几乎是身子挨着身子。
韩明见状,心中暗惊。
这丫头真不怕元皓?
这事肯定要传到元皓耳中啊!
不过元皓那么喜欢这丫头,应该不会惩罚。
最多说几句。
韩明高坐主位,台下不少士族之人看着韩明的目光中有些疑惑。
实在是韩明最近的做法让他们捉摸不透。
好像很看重他们这些士族,但又好像对他们士族不满。
虽然说对粮草弄虚作假的事情有些看重,但直接处死又是不给冀州士族面子。
偏偏冀州的不少大才都身居高位。
无论是文士还是武将,冀州人不少人都身居高位。
田丰沮授审配李厉刘惠甄俨等人就不说了。
张合高览朱灵牵招等人都是掌兵权的将军。
更是让崔琰做青州别驾,青州刺史恐怕来年就能定下。
莫非他对我们士族要用一半对付一半?
不少人暗中猜测。
次日一大早。
天气还是很冷。
韩明磨磨蹭蹭的起床,在郭玉的服侍下穿戴好后领着韩勇许褚朝着大殿而去。
来到大殿,众文武早已到齐。
众人脸上都带着喜色。
功劳赋已经准备好,同样众文武的赏赐也已经准备好。
这是主公封赏的日子,是好日子。
韩明站在主位,他面带笑意地扫视了一眼众人。
然后看向沮授和甄俨。
开口道:“公与仲敬,赏赐都准备好了吗?”
“已准备就绪!”
两人笑着同时抱拳。
“善!”
韩明满意地笑着点点头,道:“诸公随某前往军营!”
“诺!”
众人高声回应。
在韩明的带领下,众人直接朝着城外的冀州大营而去。
实在是城中冀州大营容不下十多万大军。
半个时辰后,众人来到冀州北门外的冀州大营。
大营就在北门外几里的旷野上安营扎寨,倒是不远。
韩明等人来到军营,军中明显热闹了很多。
大量士卒都面露欣喜之色。
邺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到了军中。
韩明来到军营最中央,他直接走向高台,扫视着面前的众多将士。
麾下文武则是站在他身后。
从高台看去,整个平原上全部是冀州士卒。
众士卒整整齐齐的站在整个平原上。
现场气势恢宏,大军军容整齐。
看着一望无垠的士卒,韩明满意地点点头。
心中也是豪气顿生。
他看向众士卒,扬声喊道:“将士们!”
“今乃我军封赏之日,此乃我冀州大喜之日,凡立功者,皆有赏赐。”
“同样,各军官俸禄也在今日发放。”
他的话音未落,前方的几个士卒顿时高喊:“主公英明!”
“主公英明,主公英明......”
随着他们喊完,后方的士卒也跟着欢呼起来。
韩明大手一扬,令旗官挥动旗帜,全场很快寂静下来。
韩明笑着高声喊道:“沮授听令!”
“属下在!”
沮授直接站了出来。
他一脸郑重地来到韩明面前。
韩明看着沮授,命令道:“沮授助某破公孙瓒,取幽青两地,立功无数,沮授冀州别驾与骑都尉之职不变,再迁左将军府从事,赏赐钱财布帛无数。”
“谢主公!”沮授兴奋地拜谢。
“田丰听令!”
“属下在!”
“田丰州牧府主簿不变,再迁左将军府主簿。”
“谢主公!”
“荀攸郭嘉再迁左将军府军师将军。”
“谢主公!”
......
“杨回、吕翔、赵云、杨丑、韩暹、鲜于辅,皆迁将军。”
“赵云领骑兵两千,张辽领骑兵一千步卒一万,多加训练。”
“诺!”
“阎柔迁护乌桓将军,牵招、张扬、蒋奇、朱灵、吕旷、刘奇、麴荣、杨奉、鲜于辅、齐周、徐荣、陈评等,皆封偏将军。这些镇守一方的大将,赏赐务必早些送达。”
“诺!”
“史阿为近卫副统领,职位等同将军。”
随着封赏一一落下,不少低级将领也得到封赏,而有的普通士卒更是封为伍长什长,甚至有的普通士卒直接被封为屯长。
传说中的官升三级也出现了。
整个军营中大多士卒兴高采烈。
在郭嘉高呼愿为主公效死后,整个大军中开始疯狂的高喊愿为主公效死。
声音响彻天地,似乎整个邺城都能听到这连绵不绝的呐喊声。
城中不少其他地方的细作慌慌张张的离开了邺城。
很多世家家主神色也凝重了一些。
......
十一月二十,天空愈发寒冷。
整个邺城已经是雾蒙蒙的一片了。
寒雾笼罩下的邺城,街头行人脚步匆匆。
他们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