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串亲戚拜年的人,都不回来吃饭。代销店里不断有人来买东西,三姑没时间做饭,就拿了个大碗,泡了一包方便面当午饭,一边吃着饭,一边卖东西。
吃完饭,三姑拿着碗要去刷碗,于斌磊从外面进来。
“吆,吃的什么饭饭啊,这么香,还有方便面火腿肠的味儿。”
“猜对了,就是火腿肠加鸡汁面,好吃的不行,我就喜欢这样吃。今天俺爹和俺娘都去俺舅舅家了,哥哥嫂子也去串亲戚拜年了,我不想做饭了,就泡了包方便面。”三姑拿着手里的空碗,展示给于斌磊看。
“要知道你在家里吃的这么好,我就不在姑姑家里吃饭,来找你蹭饭了。过了年这些天,不是饺子就是大锅菜,我觉得这两天我出汗都是饺子味儿。”于斌磊看着三姑手里的空碗,故作夸张的咽了下口水。
“那你要吃吗?你要是想吃,我洗了碗给你泡一包。”三姑认真地问。
“不了,跟你开玩笑的,中午姑姑包的饺子,硬给我扣了两大碗。” 于斌磊摆摆手。
三姑去厨房里刷碗,于斌磊站在院子里,看到三姑回来,他指着咸菜瓮里大鱼问三姑。
“刘清素,你们这是从哪里买的鱼啊,这么肥,做酸菜鱼一定很好吃。”
“这不是买的,是刘长秋给我家送的。你不知道吧?去年刘长秋承包了俺村里的十几亩黄土坑,改成了鱼塘。过年鱼塘出鱼,刘长秋给俺家送来了六七条,一时吃不完,我就用这咸菜瓮养起来了。”看着咸菜缸里悠然自得的大草鱼,三姑解释说。
“这刘长秋还真行,上学的时候学习不行,这养出来的鱼还真的不错。怪不得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这些人都还在寒窗苦读,人家刘长秋已经开始发家致富奔小康了。”于斌磊感叹。
“是啊,别看刘长秋不好好学习,人家干地里活可是样样都拿的起放的下。在砖窑上干了几年活,看着干砖窑不沾了,就又承包了大荒坑,养起了鱼。他还在鱼塘周围的空地上,种上了果树,要是过个两三年,又能收果子卖钱。”说起刘长秋,三姑的言语里满是赞赏。
“说起来也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刘长秋了,他现在在不在家,一会儿咱去找他歇会儿吧。”于斌磊提议道。
“行,他这时候应该在鱼塘那儿,他在那里盖了两间房子,平时都在那里。一会儿俺爹俺娘回来了,他们看着代销店,我带你去看看刘长秋的大庄园。”
有孩子喊着要买东西,三姑在院里的水龙头下洗了一下手,带着于斌磊往代销店里走去。下午两点半,爷爷和奶奶回来了。三姑领着于斌磊,去村南的鱼塘找刘长秋。
今年冬天气候暖,也没有下过太大的雪。这时候的田野上,枯黄的冬小麦,都开始泛起了绿意。于斌磊一边走,一边用脚尖踢着麦田里松散的黄土,偶尔有大大小小的坷垃块儿,从他的脚尖上,往远处飞去。
突然,在离他们十来不远的地方,一团灰乎乎的东西,从地上窜出来。三姑被吓了一跳,啊了一声,往后倒退了好几步。
“我也没有使劲儿啊,怎么蹦起来那么大的土坷垃?”于斌磊奇怪。
“你啥眼神儿啊?这哪里是土坷垃啊?你没有看见那是一只大野兔,真是可惜了的,要是知道那里卧了只兔子,早不叫你踢了。唉!那么大的一只兔子,就这么白白叫你给踢跑了。”
看着那土灰色的身影蹦过田埂,很快就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三姑摇头叹息。
“谁知道这麦地里还有兔子,要是早知道,我就带着姑姑家的细狗出来了。甭说一只兔子,就是十只兔子,它也跑不了。”于斌磊也后悔得直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