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什么东西?”
几天后,1936年1月9日。
苏联大使将斯大林的亲笔信带到了乌克兰基辅的王宫。
“如您所见,陛下。斯大林总书记希望乌克兰王国归还目前非法占据的苏维埃联邦的正当领土。”
“非法占据?你竟敢说是非法占据?!”
啪!
现任乌克兰国王约阿基姆,前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声音里满是怒火,将斯大林亲手一字一句写下的书信当场甩向苏联大使。
这是在外交上极其无礼的行为,但聚集在国王身边的乌克兰官员们并未出言阻止。
“贵国的外交就是这样的吗?!”
“连考虑的价值都没有,陛下!”
“绝对,绝对不能答应!”
反而是其他人要出手制止他们的激烈反应才对。
斯大林的要求本身,就足以让乌克兰人怒不可遏。
——说不定我这次连活着回莫斯科的可能都没有了。
连亲自传达斯大林书信的苏联大使,都忍不住暗暗冒汗心里打颤。
“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乌克兰王国拒绝了我们苏维埃联邦的正当要求呢?”
“......贵国看来不只没有良知,连最基本的常识也没有了。”
站在丈夫身旁,紧咬着嘴唇的奥尔加开口了。
“要我们交出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这样荒谬的要求,世上会有哪个国家答应吗?大使阁下,你真的以为会有人接受这种条件吗?”
“......我只是传达总书记同志的意思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请你把乌克兰的回答也原封不动带回去吧。”
出身农家、如今已贵为乌克兰总理的尼基塔·赫鲁晓夫冷冷开口。
“告诉斯大林——吃去屎吧!”
赫鲁晓夫的怒吼,让苏联大使明白再无继续交涉的余地,只是微微躬身,转身离去。
沉重的静寂落下,奥尔加神情严峻地转向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总理,苏联绝不会无缘无故提出这样荒唐的要求。”
“没错,这只是铺设名分。那些家伙终于要露出獠牙了。”
正如汉斯·冯·乔总理所言。
与轴心国联手的苏联,终于起身,要推翻德意志帝国,更要将乌克兰的一切夺走。
“苏联军队很快就会行动。”
“那就得准备了。图哈切夫斯基将军!”
“在!”
担任乌克兰陆军参谋总长的图哈切夫斯基洪亮应声。
“立即向全线边境发布紧急令,立刻召集军队!”
“动员令要不要下达?”
“这个得和汉斯那家伙商量后再定。”
“他们恐怕不仅仅只对我们乌克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奥尔加的话,让赫鲁晓夫凝重地点了点头。
“哈......哈哈......光是东部领土还不够,现在连立陶宛都要?贵国是认真的,还是在说胡话?”
“没错,拉齐凯维奇(w?adys?aw Raczkiewicz)总理。”
事实上,不止是基辅,华沙、赫尔辛基、里加等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与政府官邸,都收到了那份所谓书信、实则挑衅的纸片垃圾,并掀起轩然大波。
“我们波兰—立陶宛联邦王国,绝不会接受这种荒谬的要求!立刻滚出去!”
“芬兰的回答只有一个:马上从赫尔辛基消失。”
他们的回应,自然和乌克兰无异。
除非是要卖国的叛徒,否则世上哪有人会接受割让半壁江山的要求?(
答案只能是拒绝,结果也不言而喻。
“西科尔斯基总司令!边境出现苏联军队的动向......!”
“果然要来了啊。”
在德国的卫星王国拒绝斯大林的要求不久后,苏联军队便开始在边境集结。
“这是苏维埃祖国夺回失地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所有人都要为了斯大林同志与人民而立誓。”
“遵命,伏罗希洛夫同志!”
正如斯大林所下之令,波兰与波罗的海一线,由伏罗希洛夫统率的中部方面军集结。
“乌克兰啊,多么熟悉的名字。”
在乌克兰边境,布琼尼统领的南部方面军严阵以待。
“在所有方面军中,我们北方面军必须立下最大的功劳。若是不能做到,同志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遵命,司令官同志。”
而在芬兰边境,格里戈里·库利克的北方面军已经开始集结,光是他那副表情,就让手下们如同吃了苍蝇。
“总理,乌克兰边境已有苏军集结。”
“波兰和芬兰也一样。”
“在格鲁吉亚那边也有人报告,苏军已有越过高加索山脉的迹象......”
欧洲,战火的阴影再一次逼近。
而这消息,很快便传入柏林,传到了汉斯的耳中。
......
“布尔什维克那帮家伙开始蠢蠢欲动了,总理阁下。他们是铁了心要挑起战争啊!”
“必须立刻召集帝国军,还要把盟国们全都动员起来!”
“大家冷静!”
面对这乱糟糟的景象,实在看不下去的汉斯大声喝止。就在听到苏联那头的北极熊开始动作的消息后,原本心慌意乱、眼神无处安放的人们,目光一下子全都聚集到了他身上。
“我知道局势危急,发展也过于突然,但此刻若是这样慌张乱言,就等同于替斯大林出力。”
“总理阁下说得对。先深呼吸,冷静下来。不要掉进明摆着的挑衅陷阱里。”
连稳重的阿登纳也开口相劝,吵闹的气氛才渐渐安定下来。
汉斯随即开口。
“凯特尔部长,苏联军队正在准备进攻,这点应该是确凿无疑吧?”
“根据报告,集结在边境的苏军总规模至少超过一百二十万。”
“相当于集团军群的规模了。”
在苏联的军队建制中,这就叫做“方面军”。
“是的,而且不止一支,至少有四个集团军。如果不是为了开战,绝不可能调动这种规模。”
听了凯特尔的话,汉斯微微点头。
想起不久前他们甚至提出荒唐的要求,硬是要制造出开战借口,就更能确定斯大林是下定了决心要打这场仗。
“卡纳里斯局长,查清楚率领这些苏军的指挥官是谁了吗?”
“正准备报告。波兰方面是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乌克兰方面是谢苗·布琼尼,芬兰方面是格里戈里·库利克,最后高加索方面推测是谢苗·铁木辛哥。”
“呵。”
忽然间,苏军看起来就脆弱得不成样子了。
这四个人......不对,四人中只剩一个能看,其他三个要不就是老古董,要不就是废物。
‘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就算了,毕竟是大清洗中活下来的少数高级将领,斯大林也因此信任他们。’
要是以上一次战斗,红白内战为基准,布琼尼算得上名将,伏罗希洛夫也还算合格。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斯大林自然会觉得这两人还能用。
可库利克算什么东西?
不管怎么想都是个比不上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的废物吧。
要是把铁木辛哥放在那位置还好说点,偏偏把他丢去高加索。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甚至让汉斯觉得,斯大林根本没把德意志放在眼里。
这会不会也是因为历史提前了三年,而带来的另一种变化呢?
‘不过,也不坏。’
敌人愚蠢得可笑,本就是最让人愉快的事情。
只是,这份愉快怕是维持不了多久。
等到苏军的三个指挥官——不,三个蠢货,被狠狠教训过之后,斯大林就会把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这些真正的名将派上战场。
“先给苏联下最后通牒吧。”
“那动员令呢?”
“暂时只在卫星国发布。我们还需要和皇帝陛下、帝国议会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苏联身上。”
“明白了。”
“还有,凯特尔部长。”
“在,阁下。”
“立刻去我办公室,把莱托-福尔贝克参谋总长和曼施坦因第一副参谋长请来。”
苏联,只是开始而已。
斯大林若不是疯子,就绝不会只靠苏联一国来与他们开战。
‘恐怕很快,法国、日本、意大利也会有所动作。’
尤其是法国。
拉·罗克那柄不断打磨的利剑,终于要出鞘了。
‘那么,我们也该尽快准备好回礼。’
正好曼施坦因亲手拟出的对法作战计划里,有一份让他十分中意。
就让那位深信自己谋略必成的执政官和他的同伴们,好好见识一下德意志的真正力量吧。
......
“我德意志帝国绝不会对盟友们遭受苏维埃的威胁坐视不理。”
“......”
“做出选择吧,书记长。是战争,还是和平。”
面对德意志大使,弗里德里希·维尔纳·冯·德尔·舒伦堡伯爵(Friedrich-werner Graf von der Schulenburg)的最后通牒,斯大林的眉头骤然一跳。
德国会强硬,这点他早有预料。
但那股傲气,却远远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
‘就像是在说,只要开战,他们必然会赢一样。’
那副模样极其刺眼,令人心头愠怒,但同时,斯大林自己也无法轻蔑一笑就予以驳斥。
因为那恶名昭着的战争机器——德意志帝国,拥有足以与之相称的气魄。
“我热爱和平,大使。但有时,为了祖国和人民,不得不选择战争而非和平。”
“......这就是贵国的答复吗?”
“没错。”
“明白了。那么,就在战场上见吧。”
听到斯大林的简短答复,舒伦堡伯爵板着脸开口。
再多的话已无意义。
【同志们!人民啊!我亲爱的朋友与兄弟姐妹们,骄傲的陆海军将士们!】
就在德国递交最后通牒、斯大林作出答复的次日,1936年1月18日。
一场演讲通过苏维埃全境的广播电台,由斯大林亲口传向全联盟。
【昨日,我从德国大使手中接过了来自凯撒与其鹰犬的最后通牒。他们诋毁并否认我们祖国的正当要求,甚至再次要求我们屈服。】
“哼,我可没跟斯大林说过这么多话。”
“阁下,大使馆撤离准备完毕。”
和所有挑起战争的国家一样,斯大林的演讲充斥着自我辩护。舒伦堡伯爵皱着眉,听着那刺耳的广播,对部下的汇报仅仅点了点头。
战争已经开始,维持和平的外交官使命也已结束。
是时候回家了。
【而我,拒绝了德国的最后通牒。与其苟活于屈辱与屈从,沦为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奴隶,不如为了祖国、人民与布尔什维克,在光荣的战斗中倒下!】
“呃......这鼻音真刺耳。”
“总理,现在我们也该做出抉择了。”
阿登纳的话,让汉斯郑重地点了点头。
议会已经表决通过,威廉二世也已同意。
只差他的命令。
“发布总动员令吧。战争开始了。”
德意志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轰鸣着喷吐出浓烟。
若说上次大战是为了保卫祖国,这一次,不仅是为了祖国,更是为了守护欧洲乃至世界,抵御那赤裸裸针对人类的恶意。
【我们必须战斗!为了守护祖国,为了扞卫人民的自由!这不仅是士兵的使命,更是全体苏维埃人民的使命!我们要竭尽全力支援勇敢的红军与光荣的海军!我们必须凝聚人民的全部力量,歼灭敌人!】
斯大林深吸一口气,猛然高呼: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将被击溃!胜利必将属于我们!(haшeдeлoпpaвoe,вpaг6yдeтpa36nт,Пo6eдa6yдeт3ahamn!)】
“乌拉——!!!”
话音刚落,莫斯科红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列宁格勒、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斯大林格勒......苏维埃境内的每一座大城,回荡着对书记长决断与战争的狂热欢呼。
‘和德国开战......’
‘不会又像沙皇时代那样吧?’
当然,在高喊“万岁”的苏维埃人民之中,不乏心怀不安与恐惧之人。
但这是苏维埃联邦,失败主义与反动的声音,在这里不允许被存在。
“辛苦了,书记长同志。全世界都会永远铭记布尔什维克与祖国的这份光荣景象。”
“嗯。”
面对贝利亚满是谄媚的声音,斯大林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正逐渐西沉的夕阳。
‘我守住了承诺,拉·罗克。’
——接下来,该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