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终于要迎来世间的曙光了啊。”
新起点计划即将正式启动。
听到这话,那些为了筹划这项计划而日夜操劳的部长们,想到终于能将这夙愿付诸实践,脸上纷纷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毕竟,在执行前夕接连发生的种种变故已让他们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新起点......我听穆勒部长大致提起过,但这到底是个什么计划?”
不过,并非所有内阁成员都沉浸在感慨中。
像是补上了穆勒劳动部长职位空缺的新面孔库尔特·舒马赫,对这项计划显然不甚了解,因此脸上满是好奇的神情。
于是,汉斯这个对新人向来友善的人便亲自开口答道。
“简单来说,这是一项由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旨在创造就业岗位,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
“大规模公共工程啊......重建国会大厦也是其中之一吧?”
“虽非本意,但确实如此。”
原本因为任期内未能启动新起点而略显惋惜的阿登纳,听到“国会大厦”这个词时,仍是忍不住皱起眉头,仿佛那字眼本身都能让他起鸡皮疙瘩。
也难怪,当初国会大厦纵火事件给他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了。
不过,那个纵火元凶罗姆,已经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快速审判中,于汉斯就任总理的前几天被判处死刑、斩首示众,算是给这场仇恨画上了句号。
过去的事再怎么执着也无法改变现实。
“不过新起点应该不会只是重建一座国会大厦就结束了吧?”
“当然,部长阁下。虽然那些每天都把‘重建国会大厦’挂在嘴边的国会议员可能会不太开心。”
“哈哈哈哈......”
作为不久前还在国会议席上的人,舒马赫露出有些尴尬的笑容,而汉斯则继续说道。
“首先要启动的,是‘高速公路(Autobahn)’项目。”
没错,就是那个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德国高速公路,阿道班。
不过,说它是世界第一其实是个误会,真正的第一是1923年在意大利修建的‘Autostrada’。但这种误解在世界各国都很常见,因此阿道班的地位依旧崇高。
“阿道班,我听说过,似乎是那种没有速度限制的公路......?”
“没错。当年最早提出这个构想的是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大战结束后,随着汽车普及率提升,政府也多次提出阿道班建设计划,但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了。”
土地改革等更紧急的问题总是被优先处理,而且每次只要一提起阿道班,偏偏总会出事。
‘不过,现在差不多也该实现卡尔·本茨的夙愿了吧?顺便还能创造就业、振兴德国经济。’
这番话的逻辑和“新政计划”如出一辙,也正是新起点的原型。在原本的历史上,希儿也曾照搬这套逻辑。
但希儿的德国既不是贸易型国家,又急于扩军准备战争,导致经济刺激成效微乎其微,阿道班最终连原计划的两成都没建完。
但他们不一样。
有关税同盟撑腰,对外贸易活跃,军备方面......怎么说也不会像希儿那样张狂地嚷嚷着要打欧战。
‘再说,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一步步逼近,即使效果不如预期也不打紧。’
新起点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只是对奄奄一息的经济的一次急救。
或许无法实现完全复苏,但只要能让经济复苏的势头初现端倪,那也已足够。
如果不了解未来,可能会觉得这话太不负责任,但眼前的现实就是如此。
正如汉斯曾说过的,结束大萧条的,从来不是新政等人类的努力,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由人类疯狂催生的灾厄。
“预算已编列完毕,我们立即发布计划并着手执行吧。对德意志帝国与其国民而言,每一天的希望都至关重要。”
“是,阁下。”
“总理阁下!出大事了!”
“操。”
部长们的答复刚落下,作为总理秘书的那个家伙一如既往地冲了进来,汉斯不由得爆了句粗口。
是这个时代的缘故吗?总感觉年纪越大,脏话越是脱口而出。
“怎么了?”
“来自卡纳里斯局长的紧急报告。”
“卡纳里斯?”
就是那个威廉·弗朗茨·卡纳里斯(wilhelm Franz canaris)。
他原是海军情报军官,后来担任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国防军情报局(Abwehr)局长,同时也是知名的反纳粹人士之一。
汉斯出任总理后,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国家情报局(RNd)局长。
‘卡纳里斯紧急报告......’
感觉不妙。
恐怕又是件大事,而且不小。
“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
“这——个!?”
阿登纳已然失去耐心,秘书被他的语气一吓,犹豫了一下,才终于开口。
“战争爆发了。”
“......什么?”
就这么一句话,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陷入茫然与混乱。
怎么想都不可能这么早爆发二战,毕竟拉罗克还没掌握政权。难道......?
“就在刚才,日本未经宣战,越过鸭绿江入侵满洲。”
“满洲?日本竟然攻击xx?而且还是这样毫无预兆?!”
“是的,阿登纳阁下。事发突然,RNd方面也正紧急调查详细情况。”
听完秘书的话,汉斯默默闭上了眼。
这帮狗娘养的鬼子。
老子才刚当上总理还不到一个星期啊!
......
“你们到底是怎么管理军需物资的!”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正是汉斯发表就任演说的那个时候。
在xx与日本帝国统治下的朝鲜之间的边境地带,鸭绿江附近的日本军基地中,传来了一声粗暴的怒吼。
那是驻守鸭绿江防线的日本朝鲜驻军第20师团中,一名名叫牟田口廉也的军官的怒吼。
“对、对不起,小、少佐阁下!我们完全不知情啊!”
“不知道?军需品部分失踪了,你说你不知道?这话是你们这些后勤军官该说的吗!”
牟田口如此咆哮,可负责补给的后勤军官们依旧缄口不语。
其实,他们是知道军需品失踪的原因的。
是联队长为了私下捞钱偷偷卖掉了。
‘可恶,这种事我哪敢说出口啊!’
后勤军官的日子本就苦不堪言。
日本军虽然号称仿效以高效后勤体系着称的普鲁士,但实际上对后勤的重视程度却仍停留在战国时代的水平,而对后勤军官的看法也一样凄惨。
事实上,从日俄战争前开始,日军内部就普遍认为“只有马鹿才去做后勤军官”,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更何况眼前的牟田口廉也少佐,虽外表不显,但却自称是来自被称为“陆军之花”的作战科与陆军省军务局军务科的“中央精英”。
这种人,正是后勤军官最讨厌的类型。
为这种家伙去得罪联队长?那是不可能的。
他之所以被调来朝鲜驻军,只是为了晋升中佐与调往参谋本部前的临时派遣罢了。
换句话说,马上就要走的人。
所以后勤军官们始终装傻到底,只有毫不知情的牟田口一个人气得满脸通红。
“你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
“嗨,少佐阁下。可能只是库存记录有误而已吧?”
“嗯......”
“既然这是我们后勤科的问题,就由我们向联队长报告就好,少佐阁下您无需再为此烦心。”
“不、不行。如果不是内部所为,那就一定是外部干的。也就是说,是国境那边的xx搞的鬼!”
“啊......??”
然而,后勤军官们却大大低估了被称为“日本军三大马鹿”之一、“鬼畜抗日名将”的牟田口廉也的惊世智慧。
“现在总算明白那些军需品失踪的去向了。一定是xx军偷偷越过鸭绿江,偷走了我们的物资!”
“???”
“驻扎在满洲一带的xx军,本来就是由土匪出身组成,自然改不了老毛病。若不是本中央精英——牟田口廉也在此,谁能识破他们这等无耻行径!”
“?????”
牟田口那番莫名其妙的话,让一众日本军官完全不知所措,只能面面相觑,一脸呆滞地望着彼此。
“这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是对皇军的破坏行为!我们必须在事态恶化前立即做出应对!”
“啊?啊啊?”
还不等他们阻止,牟田口就已经冲出仓库,赶往朝鲜驻军本部进行汇报。
普通军队若听了,大概只会讥讽他是不是吸了鸦片。
“哼哈!哼哈哈哈哈哈!!天地神明果然站在我大日本帝国这一边!”
但日本军并不是普通军队,接到牟田口报告的那位朝鲜驻军主作战参谋,更是个离“正常人”差得远的存在。
......
“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满洲!”
“嗯,嗯嗯?”
“xx偷袭了我们的基地,抢走了天皇陛下亲赐的军需物资。必须迅速展开报复,进占满洲,以儆效尤,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连政府命令都没有,你是认真的吗?”
“等东京回话只会错失良机!”
面对石原莞尔那番将军需品失窃(即便其实只是误会)硬生生夸大为xx夜袭的慷慨陈词,朝鲜驻军司令林铣十郎十指交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就算不去计较“xx无端越过鸭绿江攻击日本基地”这种荒唐说法,石原现在的话,其实就是在主张朝鲜驻军单方面进攻满洲,与xx开战。
“石原主任说得对!”
“自日俄战争以来,一直被海军压制的大日本帝国陆军,现在正是重新展开双翼、翱翔苍穹的绝佳时机!”
“司令官阁下,恳请您做出决断!”
不知不觉间,朝鲜驻军的军官们似乎都受了石原的影响,纷纷附和叫嚷。再加上,就连当年在正史中擅自越过鸭绿江进攻满洲,被人称作“越境将军”的林铣十郎本人,也开始动起了私心。
眼下的xx,内战多年,经济亦受到大萧条波及。
众所周知,xx实行的是银本位制,本不应受大萧条影响,甚至由于xx的白银变得相对“便宜”,在“价格洼地”之下,国际银商为套利反而将大量白银运往xx。但由于经济危机过早爆发,迫使美国更早颁布了《购银法案》,直接刺激到了国际银价开始暴涨。
xx自身银产不丰,为了维持币值不得不从海外进口白银,而如今白银大量外流,进口又受阻,便也引发了相应的经济问题。
因此,xx此刻正陷于多方混乱之中,对日本而言,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京的政客们,真出了事也只会一筹莫展。”
况且日本自身也深陷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困局,军国主义日益膨胀,极右翼在政坛上呼风唤雨,舆论普遍要求采取非常手段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这群人就是主动替天皇陛下和大日本帝国扛起“进攻满洲”的大旗,施行“非常手段”的执行者。
这怎能不说是忧国之心的体现?
“就算出了什么岔子,白川义则陆军大臣和军部那边也会替我们善后吧。”
没什么好担心的。
其余的,只需照着日本自维新以来一贯的方式:先干了再说,事后再“报答”就是了。
“所有人集中注意。”
最终,下定了早就盘算好的决心的林铣十郎开口了。
“我朝鲜驻军自此刻起,以应对xx破坏及先发攻击为由,动员全军进军满洲。愿天照大神庇佑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陛下万岁!”
“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陛下万岁——!!”
林铣十郎话音刚落,石原莞尔几乎咧到天边的嘴角率先扬起,带头起身高声呼喊,其余日本军官也纷纷起立,高呼响应。
搅动整个远东局势的“xx事变”,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