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两口子对视一眼,眼神里满是犹豫,朱云秀伸手拉了拉老赵的衣角,才试探着开口:“长官,您这份情报确实重要,可内容太笼统了,值不了三万块大洋……戴老板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你们两口子没听清楚。”李海波靠在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面,“我说的是‘后续情报’——这份只是‘开胃菜’,免费给山城递个信,让他们有个准备。
但想要后续的详细作战方案,比如鬼子的兵力部署、开战时机、主攻方向等等,这些还得再付三万大洋!”
“长官您真能搞到详细作战方案?”老赵眼睛瞬间亮了,“那可是鬼子的核心机密,可不是一般的军官能接触到的!”
“完整的作战方案肯定没有,鬼子的保密措施不是闹着玩的。”李海波摆了摆手,话里却藏着底气,“但我的内线对计划了解很深,大致的框架肯定没问题!”
“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朱云秀激动地攥紧了拳头,“这种情报要是能搞到,绝对是大功一件!这么大规模战役的作战方案,戴老板肯定愿意花这个钱!”
“那是自然。”李海波笑了笑,话锋一转“所以你们回电的时候,必须讲清楚——这三万块大洋,只是给我那内线的‘情报费’,我们可一分钱都没拿。
等任务成了,论功得赏的时候,咱们的奖金得另算,可不能让戴老板把这笔钱算在咱们头上,明白吗?”
“明白!明白!”老赵两口子连连点头,朱云秀更是赶紧拿出纸笔,边记边说,“您放心,电报里一定写清楚!
只要情报是真的,戴老板不仅愿意出这三万块,更不会吝啬咱们的奖金!”
李海波满意地点了点头,站起身:“行,那这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先走了。”
出了赵氏裁缝铺,夜色如墨。
李海波沿着窄巷快步走,时不时拐进岔路绕两下,确认身后没有尾巴,才钻进了街角一处不起眼的矮房——这是“土地爷”小组的安全屋。
半个小时后,易容完毕的李海波,骑着辆半旧的自行车直奔郊外。
周围渐渐荒凉,只有月光洒在荒草丛生的田埂上。
累成狗的李海波骑到一处隐蔽的树林里,急不可耐地把自得车换成了一辆卡车——车身是深绿色的,还印着76号的运输标识。
他又把空间里的武器放进车厢,才开着车子直奔江桥镇丁家村外的土地庙。
一路上,李海波始终开着“顺风耳”异能,周围百米内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远处田埂上的虫鸣、偶尔掠过的夜鸟振翅声,都清晰地传入耳中。
卡车刚驶过丁家村村口,他就敏锐地捕捉到道路两侧的动静——荒草丛里有衣料摩擦的轻响,树后藏着人的呼吸声,显然是游击队设下的暗哨。
他放慢车速,稳稳地往前开,果然,快到土地庙时,两道手电光突然从路边射来,几名挎着王八盒子的游击队员跳了出来。
为首的小战士举着手电,语气警惕地喝问:“干什么的?口令!”
李海波降下车窗,声音平稳地答:“千里马始于梅江河畔,驰骋万里!回令!”
“大鹏鸟起于翠微之巅,遨游九天!”
小战士麻利地对完口令,手里的手电却没挪开,光柱直直照进驾驶室。
当看清易容的李海波时,他愣了一下,然后兴奋地喊道:“咦!这不是李栋队长吗?你不是调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没等李海波解释,小战士就激动地转头往土地庙跑,边跑边喊:“政委!陈政委!快来看呐!是李栋队长回来了!他又回咱们游击队了!”
驾驶室里的李海波摸了摸鼻子,嘴角抽了抽——得,习惯性易容成朱时茂,被小战士误认成李栋了,真不是故意的!
他发动卡车,缓缓开到土地庙门口停下,刚从驾驶室跳下来,就见曾保山和陈钢急匆匆走了过来。
月光下,陈钢扶了扶黑框眼镜,盯着他看了几秒,语气里满是惊讶:“李栋队长!?你怎么……”
“栋个鬼呀!是我!”李海波没好气地打断他。
陈钢一听这熟悉的声音,长舒一口气,“哎哟!吓我一跳,我还以为组织上又把老李给退回来了呢!”
一旁的曾保山凑过来,绕着李海波转了一圈,“老表,你可以啊!这易容术也太厉害了,刚才我都没认出来!
难怪你敢大摇大摆开卡车来,原来是有这手艺!”
“少废话!”李海波白了他一眼,指了指身后的卡车,“赶紧叫人卸车,动作快点,我得连夜赶回去!”
“哎!好嘞!”陈钢反应最快,“同志们!都出来搭把手!卸物资了!”
话音刚落,林子里就涌出来五十多个游击队员,一个个精神抖擞。
有几个眼尖的战士,路过李海波身边时,还以为是前队长李栋回来了,激动地抬手打招呼:“李队好!您可算回来了!见您平安真是太好了!”
“是啊李队,我们还以为您不回来了呢!”
“嗯嗯嗯!”李海波只能尴尬地回应着,心里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易容成朱时茂了。
曾保山见状,赶紧走过来把他拉到一边,避开队员们的视线,压低声音问:“老表,别管他们,我问你,卡车上装的都是枪吗?”
“不然呢?”李海波白了他一眼,“白天答应你的,一百支三八大盖,三挺歪把子轻机枪,两挺野鸡脖子重机枪,还有四具掷弹筒——全是全新没开封的,枪油都还没擦呢。”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还有大量弹药,三八大盖和歪把子的子弹有十万发,重机枪子弹一万发,掷弹筒的炮弹也有一千发,足够你折腾一阵子了。”
“那可太好了!”曾保山眼睛瞬间亮了,搓着手,脸上却露出几分腼腆,“老表,其实我来嘉定前,军部的首长特意嘱咐过我,让我见了您,跟您好好汇报一下我们新四军的现状。”
他凑得更近了些,“您可能不知道,我们新四军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总兵力已经涨到九万人了!”
“九万人?”李海波猛地睁大了眼睛,语气里满是惊讶,“这么快?”
“可不是嘛!”曾保山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语气也激动起来,“我们的干部都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走到哪儿就把抗日的道理讲到哪儿,老百姓都愿意跟着我们打鬼子,队伍自然就壮大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