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秦淦西每天出去都是找过年物资,水果不用找,找的是牛肉、鹿肉、野鸡、松子、菌子等,去的都是长白山,并且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需去弄几条大一些的活海鱼。
原本是准备一些让淦媛去拜年用的,现在要去过年,只能提前把东西拿出来,并且多给一些。
淦媛摇摇头,“不用,妈把那些东北山珍给了一些。”
秦淦西不容拒绝地说:“明天,最迟后天,会有一些东西来,到时候拿一些过去。”
淦媛没有拒绝,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有大伯一家子,今年我还不在,家里没那么热闹了。”
欣莎笑着说:“大姐,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不能沉溺于喧嚣。”
香灵白了她一眼,“我看你从来都不习惯孤独,没事就去街上闲逛、呼朋唤友。”
欣莎哼道:“我现在只是吃完晚饭后和她们玩一个小时,其它时间都在读书。”
其后两天,秦淦西晚上借口去办公室,回来时都带上一些东西。
27日是大年二十九,虽然春节假是28、29日,但27日下午就陆续有人开始回家。
曾永红也带车来接淦媛和曾爱文娘仨,他们去秦淦西的院子取物资。
看到淦媛和香灵三姊妹不断搬出袋子,曾爱文呆了,“媛媛,这都是什么,怎么会这么多?”
淦媛回应道:“都是我哥买来的。”
曾爱文连忙阻止,“淦西买来是为了家里过年的,他们一大家子要吃的,你往我们那里搬干什么?”
香灵笑着说:“曾姨,这是大哥为大姐准备的,我家还有呢。”
淦媛也说:“曾妈,这是我哥分好了的。”
曾永红听她们这么说,也不再说什么了。
去年过年前,淦媛也拿了不少东西,虽然没今天这么震撼,但也不少。
在看到淦媛和香灵两人抬着一条大鱼出来时,她再次出声了,“媛媛、香灵,这么大一条鱼,拿给我们不合适,你们还是留着去老家吃吧。”
香灵笑着说:“曾姨,我哥买了三条这么大的。过年吃一条,一条留着年后再吃。”
看到香冬和欣莎抬一条大鱼出来,曾永红问:“还有一条?”
欣莎笑着说:“曾姨,那条石斑鱼是煎着吃、蒸着吃、红烧吃的,这条是鲅鱼,包饺子吃的。我大姐都知道做。”
曾永红都没听说过这两种鱼,听说淦媛会做,便不再问了。
曾爱文一直没有出声,这时候才好像反应过来,“过年要吃这么多东西?”
在她的印象中,即使父亲身居副省,但过年和平时相比,也就只多了一两道菜,都是平时吃过的,而嫁去夫家,过年的时候只是菜的份量大一些,种类并没增加,今天先是菌子、松子、榛子、狍子肉、鹿肉、野鸡,现在又来这么大一条鱼,打破认知了。
曾爱文拍拍她的手,“淦媛他哥很灵泛,去年过年也弄了这么老些肉,只是没有菌子。遇到这样的人家,媛媛真是太幸运了。长辈喜欢,同辈喜爱,尤其是秦淦西,生怕她受到一丁点委屈。”
曾爱文点头,“这个我知道。小妹住在这里,秦厂长为她联系了猪肉和蔬菜,她只要每天带着钱去取就行,相当于每天锻炼身体。还不时弄来青蛙、泥鳅、鳝鱼、鱼、野兔,让她每天的荤菜不重复,我和她一起吃了半年,身体都变得好多了,每天加班都没感觉到多少疲惫。”
曾永红痛惜地看她一眼,“那是你之前亏损太严重,把老底子都亏空了。”
曾爱文沉默不语,脸上显出内疚神色。
不被父母看好的爱情,注定只是飞蛾扑火……
距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秦淦西也回到院子,香灵她们已经把过年物资都准备好了,他把物资分配到两辆自行车上,和香灵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分别驮着香冬和欣莎就往回赶。
在校内,时不时有人和秦淦西打招呼,他都是点头回应,“预祝你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走出学校地盘,坐在后座的欣莎站到后座上,双手紧紧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耳边说:“大哥,我前天听妈妈说有一个院子要卖,她想买,但爸爸不同意,说大家住的都一样,没必要标新立异,更没必要浪费钱。”
秦淦西心中一喜,“房间多吗?”
有院子买,很好啊。
古墨巷这房子,实在太挤了,两个人才有一间屋子,爷爷奶奶和姑奶奶不来住,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欣莎回应说,她偷偷去看了,比老家那院子不少,房间更多,里面没有葡萄架,但有四棵桔子树、两棵石榴树,末了问:“大哥,我们把房子买了好不好?家里不隔音,爸爸喜欢和那些上门的人聊天,我们在楼上都不能专心学习。”
秦淦西问道:“那院子在哪里?”
欣莎应道:“距离我们那里不远,只有三里左右,那里都是院子,只是那一栋属于比较大的。”
秦淦西说:“回家再说。”
要她到后座坐好,快速朝渡口骑去。
来到渡口,等渡轮的人不少,他停下自行车要她们看着,自己去买了六张票。
香冬拿过票去,一张张票看过后嘟囔:“五分钱就只是过个河,太贵了。”
欣莎问道:“大哥,武汉长江大桥都修了,为什么这里不修?有了桥,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直接过河,就不用浪费这三毛钱了。有桥的话,说不定我们那里有公交车可以直接过河。”
想的很多,很全面,这就是需求的痛点所在。
秦淦西应道:“修桥的事情,已经在讨论中,等结果就行。”
欣莎发出欣喜的喊声:“真的吗?”
接着嘿嘿笑道:“如果有桥,我可以考虑来河西读书,不然我只读家旁边的那所中专。”
香冬撇撇嘴,“你初中还没读,就想那么远,好意思不?”
欣莎梗梗脖子,“那怎么不好意思?我的计划不是空中楼阁,每一步都在实现。我说上个学期末要进一大步,不就进入了年级前三吗?我可以保证,要以年级第一考上中专。”
两姊妹经常要小怼,每次都是香冬起的头,也是她首先退场。
过河后,四人来到古墨巷的家里,放下部分物资,然后继续骑行回老家,快到老家前面那座桥时,追上了走路回家的秦励国和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