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都记不清上回拍照是哪年哪月的事儿了。”
周父穿着新做的衣裳,整个人精神头十足。三家人聚在周辰家门口的空地上,热闹得像过年。
站是站好了,可背景得选好。最后定了周辰家的房子当背景——数他家最气派!三辆自行车也推出来了,这可是当年的大件儿,必须“上镜”!周辰、他弟、他哥仨老爷们儿,一人扶着一辆自行车的车把,女人们则笑盈盈地坐在车前梁上。三家人凑在一块儿,你帮我捋捋衣领,我帮你整整头发。
周父有点紧张,摸了摸头顶:“我这头发…没乱吧?”
周母瞅了一眼他那稀疏的头顶,打趣道:“就那几根毛儿了,还讲究啥?戴个帽子吧!戴个帽子遮遮,不然光溜溜地拍出来多难看。”
周父一琢磨,是这么个理儿,赶紧回屋翻出顶帽子扣上。
摆姿势可费了劲儿!摄影师小伙儿指挥着:“叔婶站中间!老大一家靠右!老二(周辰)一家靠左!” 周辰个子高,被安排往后站站,不然显得突兀。他哥还被指挥踮了踮脚尖,好让两边看着更协调。
几个女人更紧张,手里攥着小镜子,互相照:“我头发没乱吧?”“这衣裳行吗?”“哎,你帮我看看后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周大嫂穿了件特别宽松的衣裳,想遮一遮肚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怀上了,不过这年头,就算看出来,只要村里那些长舌妇不说闲话就行。摄影师小伙儿才不管这些,人家是来拍照挣钱的,犯不着多事。
“好嘞!看这儿——笑一个!”摄影师喊了一声,“咔嚓!” 闪光灯一亮,一张全家福搞定!
大伙儿都松了口气,感觉刚才笑得脸都僵了。
周辰赶紧拉住要收家伙的摄影师:“兄弟别急!再拍几张!”
摄影师小伙儿眼睛一亮——还以为就拍一张呢!忙问:“还要拍?”
周辰递过去根烟:“麻烦你再辛苦辛苦,给我媳妇儿单拍几张,给我爹娘也单独留个影,做个念想!”
“行行行!没问题!”摄影师一听生意来了,喜笑颜开,麻利地收起三脚架,跟着进了屋。
在屋里找角度,摄影师一眼瞅见了缝纫机和电风扇,点子就来了:“哎哟!这可是好东西!来来来,搬个高脚凳,把这电扇摆上头!嫂子,您坐这儿,假装踩着缝纫机吹着风,多气派!”他一边摆弄一边羡慕地说:“大哥,你家有缝纫机还有电扇,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啊!”
周辰打着哈哈:“哈哈哈!瞎凑合呗!”
椅子搬来,风扇摆好。苏桃桃坐下,假装缝衣服,“咔嚓”一张。接着周辰坐到她旁边陪着,“咔嚓”又一张。
拍完这两张,周辰心满意足。转念一想,又拉着摄影师来到客厅。他往沙发上一坐,指着墙上镜框里的报纸(报道他事迹的那张):“兄弟,给我在这儿拍一张,留个纪念!”
拍完客厅,周辰又拉着苏桃桃到门口,大大方方地抱着媳妇儿,让摄影师再“咔嚓”了一张。
接着是爹娘,老两口站在新房门口拍了一张。周母看儿媳妇在缝纫机前拍了,也来了兴致,非得也在缝纫机前“装模作样”地拍一张。
摄影师又被他大嫂家请去,给两个孩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留了影。
林林总总算下来,光他们三家就拍了十几张!摄影师小伙儿心里乐开了花——这可顶他平时好几天的收入了!
爹娘那边的钱,周辰出了,他也不差这点钱,不然他爹娘不舍得花钱,他觉得花点钱无所谓,拍照留念的意义更大一点。
刚拍完,隔壁就传来招呼声。周慧美和林玉洁也来了。
虽然自家男人不在家,俩姑娘也想拍个照留念,手里攒着拍照的钱呢。她们先拍了张合影,又各自在家里的缝纫机前拍了一张,这年头,缝纫机就是家里最体面的“道具”,随后又在新房子面前拍了一张。
拍完了,还想着等男人回来了, 再拍照。
这年代没有美颜,这会拍出来的美女,那就是真的美女啊!
周辰爽快地付了定金,剩下的钱等照片洗出来再结。
“行了,我得走了。”
摄影师小伙儿收拾好东西准备走,门口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有人喊:“师傅!该去我家了吧?”
“我家也等着呢!”
“哎哎,这就去!这就去!”小伙儿应着,跟周辰打了声招呼,蹬上他那辆二八大杠,车斗里装着相机匣子,哐当哐当地跟着村民往村里去了。看这架势,今天少说也得拍几十张,百来块稳稳到手!
看着摄影师走远,周辰心里也美滋滋的。上辈子穷,家里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没留下。他琢磨着,以后得多带家里人拍照,把好日子都存下来!
正想着,周辰猛地一拍大腿:“坏了!忘了给咱的船拍张照了!” 买了这么大一艘船,不拍个照显摆显摆怎么行?
等到下午,看见摄影师小伙儿蹬着自行车从门口过要回镇上,周辰赶紧喊住他:“兄弟!等等!再跟我跑趟码头,给我那船拍几张!”
到了码头,秦家兄弟正好在船上。听说要拍照,哥俩乐坏了:“好好好!快给我们拍一张!回去给老婆孩子看看,让他们也开开眼,咱哥俩登的是多大的船!馋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