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亲王深知魏无忌所言非虚,裕亲王在凌城遭遇郑虎的顽强阻击,大小战斗已历经数十场,至今仍胜负未分。而太子欲攻下中州,亦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裕亲王沉凝片刻,缓声道:“若太子殿下与本王能同时出兵攻打中州,二皇子周立势必首尾难顾,双线作战之下,他必败无疑。”
魏无忌略加思索,深表赞同道:“王爷所言甚是,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暂且停战,齐心协力共同对抗二皇子,救出陛下。”
福亲王闻言,面露喜色,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既如此,那我们十日后一同发兵如何?”
魏无忌当即应道:“好!我这就立刻赶回,将此计禀报太子殿下。十日后,我们定当如约发兵,进攻二皇子,此乃君子协定,绝不食言。”
说罢,福亲王与魏无忌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随即击掌为誓。
魏无忌不敢有丝毫耽搁,旋即启程返回,他深知此次机会难得,必须尽快将此计转达给太子,以便早日救出周仁帝。
毕竟,这不仅关乎国家安危,更是太子殿下登上皇位的关键一战,容不得半点闪失。
魏无忌匆匆赶回后,未作片刻耽搁,便径直奔向太子周明所在之处。
他面色凝重,将所经历之事一五一十地向太子禀报,同时,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对福亲王的意图也做出了精准的揣测。
当太子周明听闻周仁帝尚在人世时,他的反应却颇为冷淡,并未流露出丝毫欣喜之情。
魏无忌深知太子心中所想,如今他已手握数十万雄兵,若成功营救周仁帝,那么他势必要将权力交还,这无疑意味着他将失去现有的权势。
魏无忌凝视着太子,语重心长地劝道:“太子殿下,您乃大周皇位的继承人,若您能平安返回帝都,必然会得到众多官员的拥戴与支持。”
太子周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缓声道:“孤自然明白此理,既然如此,便依你所言去办吧!”
魏无忌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微笑,接着说道:“我知晓太子殿下所担忧之事,然而,只要您成功占据帝都,手握数十万重兵,陛下即便不昏聩,也断无可能设法夺回兵权。”
经过魏无忌的提醒,太子周明豁然开朗,他有兵权怕什么,到时候还不是自己说的算。
二皇子周立对于福亲王与太子周明之间的合作毫不知情,此刻的他正沉浸在自己的计划中,心中暗自得意,认为这一次他可以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十天之后,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太子周明和福亲王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太子周明果断地下令裕亲王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郑虎的军队,而福亲王则亲自带兵与周权会师,一同进攻茂兰河对岸的孔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双重夹击,二皇子的军队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各种军报如雪片般飞至帝都,二皇子周立看着这些军报,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难以置信逐渐转变成了愤怒。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然会和福亲王联手,共同对付他。
二皇子周立将手中的军报狠狠地摔在桌子上,然后转身将其递给了郑为国。郑为国接过军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很明显,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他们所处的境地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郑为国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对二皇子周立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二皇子周立面色阴沉,说道:“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抽调所有兵力,在这两个地点一路胜负,二是放弃中州,把所有的兵力集结到帝都。”
郑为国一脸凝重地对二皇子周立说道:“陛下,据微臣所知,帝都目前的粮草储备十分充足,足以支撑我们坚守三到五年之久。然而,如果此时我们同时与多方开战,恐怕胜算并不大。”
他的这番话让二皇子心中一紧,因为他所担忧的正是这个问题。太子和福亲王都已各自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如果此时强行开战,他获胜的几率确实微乎其微。
二皇子周立紧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思忖了一番后,终于下定决心道:“传我命令,将中州所有的粮食全部运往帝都,至于那里的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了。同时,让所有军队迅速集结到帝都,准备迎战!”
郑为国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将二皇子的命令传达下去。不仅如此,他还分别给孔辉和郑虎送去了密信,告知他们放弃当前的防守,率领所有兵马火速赶回帝都增援。
孔辉在收到命令时,心中并未感到太多惊讶。他深知这是目前最为明智的选择,集中兵力进行防守,至少还有一线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郑虎心中暗自思忖着,尽管他对二皇子可能会下达撤军命令有所预感,但当真正收到这道命令时,内心深处的不甘情绪依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毕竟,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如此之久,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却要在最后关头选择放弃,这种感觉实在令人难以释怀。
然而,郑虎也明白,形势比人强,面对现实的压力,他别无选择。尽管心中有万般无奈和不舍,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决定。
与此同时,二皇子周立的这一举动,完全打乱了太子和福亲王的计划。他们原本以为二皇子会继续坚守中州,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果断地直接放弃了这片战略要地。这一变故使得太子和福亲王措手不及,他们顾不得之前的约定,急忙调遣自己的兵马,争先恐后地去抢占中州的各个城池。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双方甚至发生了直接的战斗,一时间,中州大地硝烟弥漫,战火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