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所言,反对新政的这伙人不会直接愚蠢地去攻击新政的种种不是,但他们自有办法通过皇帝赵祯向新政集团施压。
就在水洛城筑城风波平息之后不久,赵祯在与两府的大臣们商议国事时突然向众人发出了一个疑问:“朕听说自古以来小人往往沆瀣一气聚众为党,可为什么君子也会结党呢?”
闻听此言,范仲淹和富弼等人瞬间愕然:皇帝陛下怎么突然骂我们了?
赵祯虽然没有当众点名,可在场的人只要不是个傻子就都知道他在说谁。君子?谁是君子?整个宋朝的官场都知道当年的君子党事件是怎么一回事,范仲淹、孔道辅、富弼、欧阳修、庞籍、尹洙、余靖、蔡襄,这些人正是当年君子党的骨干成员,而他们也是一直都以君子而自居。新政开始后,欧阳修更是时常把君子这个词挂在嘴边并以此来打击他眼里的那些所谓的朝中奸邪和小人。
赵祯嘴里的君子还能是谁?自然就是新政集团里的这群人,他说这番话其实已经证明了他对这些人开始有了愤怒和反感之情。自古以往,帝王最为痛恨的事之一就是朝臣结党,而君子的其中一条行为准则就是“朋而不党”,所以赵祯才发出了这样的一番疑问。他的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你们这些人自诩为君子,可你们为什么要结党呢?
赵祯为什么要说这些人在结党?又是谁在他耳边说了这些话?是谁在攻击范仲淹等人在朝中结党营私?还能有谁?这个答案根本不用去想。
如果皇帝说某些人在结党,那么被怀疑的对象应该怎么办?指定是马上澄清,这结党可是重罪,没有哪个聪明人会主动承认,即便他真的在结党。可是,新政集团里的这些君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范仲淹这个人几乎什么都好,可不得不说的是,他的政治智慧着实是他的硬伤。面对赵祯的质问,他没有装傻充愣,而是直接就对号入座。
范仲淹当即向赵祯回道:“陛下,臣在陕西守边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军中的那些敢战之士往往会结成一个小团体,而那些懦弱贪生的人也会自动形成一个小圈子。在朝廷的官员队伍中也是存在这种现象,奸臣们自成一党,而良臣和忠臣则自为一党,此即为正邪不两立。至于孰奸孰忠,此事就得由陛下来圣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那些忠臣和良臣结成了一党,那么他们对国家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各位,如果你是赵祯,你听到这些话会是什么感受和想法?你是会褒奖范仲淹的坦诚还是会忌惮他当场承认自己确实和一群人在聚众为党?请问各位:一个臣子对自己的皇帝义正辞严地说他在结党,这究竟是在坦诚以待还是在公然示威?
这一天的赵祯并没有任何的表态,而范仲淹则是在走出皇宫的大门之后才猛然警醒过来并解读出了赵祯的沉默究竟意味着什么。即使他缺乏某些政治智慧,可他毕竟是饱学之士,他当然清楚历代的帝王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结党之人。要命的地方就在于他竟然当场承认了君子党的存在,而这些人现在正在推行新政,他们正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改造这个国家,但请问:你们这些君子们只顾着低头干自己的事,可你们把高高在上的皇帝置于了何处?
说到底,谁才是这个天下的总舵主?做掌柜的再厉害能够完全置东家的意志于不顾吗?新政集团只顾着推行新政,可赵祯要考虑的是全盘,如果新政导致举国沸腾,他不可能坐视不理。
范仲淹越想越觉得后怕,他可以确定眼下定然有人向赵祯进了谗言,说他们这些人在结党营私。可是,面对这个可以掉脑袋的罪名,他范仲淹都给赵祯说了什么?他这不是主动在把自己的脖子往刀口上顶吗?
悔青了肠子的范仲淹找到了欧阳修,他或许是想以此提醒欧阳大才子今后要低调行事和说话,不曾想大文豪丝毫没有把这事给放在心上:“君子坦荡荡,我们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结党了,但我们结党是为了富国强兵,我们虽然结党但却一心为公而不谋私。所以,范老夫子你大可不必担心什么,你且看我如何给陛下解开这个心结。”
欧阳修随即让人笔墨伺候,他三下两下就写了一份奏疏呈给了赵祯,而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朋党论》。
在这份奏疏里,欧阳修对赵祯说道:“陛下,依臣看来,小人之间即使为朋却毫无情谊可言,但君子为朋则是不然。小人都贪图功名利禄和金钱财物,他们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暂时结为一体,但他们也经常因为利益而相互争夺甚至彼此戕害。但是,君子就不是这样,所谓君子都严守道义,都践行忠诚和信义,都爱惜自己的名节。君子都克己修身,结为朋党则互增裨益,若是在朝为官则同心同德共谋国事且矢志不渝。陛下你作为一代仁君和明君,自当屏退朝中的那些奸佞小人,而朝中的君子们则应该被你重用,如此何愁不能天下太平?古往今来,一个王朝之所以兴盛都是因为有一群君子在辅佐国君,而王朝衰败和灭亡则是因为朝中到处都充斥着奸佞小人,这些事就不需我在这里多说了吧?”
通篇下来,欧阳修其实就一个意思:我们就是君子,陛下你只需重用我们这些人就行了,国家的兴旺发达指日可待。虽然我们是结党了,可这对你和国家没有一点坏处。
赵祯看到这份奏疏仍然是沉默,可朝中的官员们却是一片哗然,甚至是震骇不已。你欧阳修说你们是君子,而且还结为了一党,那你的意思就是说不跟你们一起玩的人就是小人了?那我们岂不是都是你口中的小人?愤怒过后,这些人转而都笑了。结党?既然你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承认自己在结党,那你们就等着挨收拾吧!
率先站出来给君子党当头一棒的这个人其身份非同寻常,虽然他是一个太监,可他是赵祯身边的贴心人——蓝元震。我蓝元震跟你们这些君子没什么交情,照你们的说法,我就是你们口里的小人,你欧阳修叫皇上远离我们这些小人,那我这个小人就要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
蓝元震对赵祯说道:“陛下,你没忘记当年的君子党事件吧?蔡襄曾经写过一篇长诗,他在那里面将欧阳修、范仲淹、尹洙和余靖称为君子四贤。虽然他们当时都相继遭到贬黜,可如今他们都前后被你委以重用,而他们这些人在得势之后立马就对蔡襄予以举荐和提拔。但是,这还不算什么,你看看如今的朝堂和陕西四路,不过才两三年的时间,他们这些人有的位列宰辅,有的则是在陕西镇守一方,谏院那边更是被这些人完全掌控,而且他们都是一个鼻孔出气。长此以往,整个朝堂必然都是他们的人,那样的话,陛下你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吗?”
如果说我们之前对臣子结党的坏处有些不好理解,那么蓝元震的这番话尤其是最后这一句就是答案。何为自作孽?范仲淹和欧阳修在此事上的作为无疑就是又一次地在给敌对势力递刀子。
前有郑戬这个猪队友在背后拆台,如今又是新政集团的首脑主动把头伸过去让别人砍,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赵祯对这些君子们的信任和倚重,他仍然寄希望于这些人能够帮他完成富国强军的伟大梦想。虽然他讨厌甚至憎恶臣子结党,可欧阳修和范仲淹对此的解释和解读却也让他觉得甚是有理,他们虽然“蠢”了那么一点,但这些人相比祸国乱民的奸佞却是要可爱得多。可以说,赵祯此时还是对他们相当宽容,甚至纵容,毕竟历史上鲜有那个皇帝能够如此地对待朝臣私下结党,而且这些人还是不打自招。
身为皇帝的赵祯可以宽容你们这些君子,可你们嘴里的小人却没有赵祯这么好说话。再者说,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不是他本人说了算,君子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本人还是那个观点,真正的君子并不适合在政坛上生存,即使是精明的小人都经常性地在布满阴沟的政坛里翻船,何况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接下来就请欣赏宋朝的这些所谓的君子是如何被他们嘴里的小人给整得灰头土脸乃至是难以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