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忘忧茶舍的第一缕茶香
晨雾漫过竹篱笆时,唐僧正坐在忘忧茶舍的老茶桌前,指尖捻着一片普洱茶饼。茶老的铜壶在炭火上咕嘟作响,蒸汽里浮着行字:“茶是摆渡船,载你过心河。”
孙悟空蹲在茶山最高处,手里的采茶篓晃得叮当作响。“这破叶子有啥好采的?”他不耐烦地扯下片龙井,却被叶尖的绒毛刺得皱眉——昨夜茶老说,性子最急的人,得先学采最嫩的芽。
猪八戒在厨房叮叮当当地烤茶点,桂花糕的甜香混着乌龙茶的炭火味飘满院子。“猴哥你轻点儿!”他探出头,鼻尖沾着面粉,“这凤凰单丛得用山泉水泡,不然出不来兰花香。”
马嘉祺正用宣纸记录每种茶的特性,笔尖悬在“碧螺春”三个字上:“丁儿,这茶的蜷曲度像不像你练舞时的转体?”丁程鑫蹲在旁边摆茶席,闻言把一支白梅插进青瓷瓶:“那它舒展的时候,就像张开的翅膀。”
第二章:七碗茶里的心事
茶老给每人沏了专属的茶。第一碗递给刘耀文,茶汤琥珀色,是英德红茶:“少年气盛,得用沸水激出浓强鲜爽,才知收敛锋芒。”少年捧着茶盏,指腹烫得发红,却没松手——茶老说,这是练“稳”。
张真源的黑茶在陶壶里煮得咕嘟响,他守了三个时辰,汤色才从浅褐转成深栗。“急不得。”沙僧蹲在他身边添炭,手里的茶筅转得匀匀的,“就像流沙河的水,慢慢沉,才清得见底。”
贺峻霖举着个快板,把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编成了顺口溜:“晒青摇青做青炒,揉捻烘焙火候到,百般折腾才出香,人生哪有轻飘飘!”宋亚轩在旁边笑得直拍手,手里的果茶晃出些气泡,像串会跑的星星。
严浩翔在实验室里捣鼓新配方,抹茶粉混着椰奶,竟调出了层渐变的绿。“传统是根,创新是叶。”白龙马化为人形敖烈,正往他的茶杯里加蜂蜜,“就像茶马古道,既要马踏实地,也得懂得绕路。”
第三章:茶山深处的答案
暴雨冲毁了通往山顶茶园的路,众人得踩着青石板上的苔藓往上爬。孙悟空想用法术,却被唐僧按住:“茶老说,好茶得自己摘才知辛苦。”少年们手拉手,刘耀文在最前面探路,张真源在最后护着脚滑的贺峻霖,倒比平时吵吵闹闹时更齐心。
王俊凯在茶农家里学炒茶,铁锅烫得能煎鸡蛋,他的手背燎起了小泡,却笑得亮:“原来龙井的‘色绿香郁’,是靠手温一点点焐出来的。”王源坐在竹椅上给他弹吉他,弦音混着炒茶的沙沙声,倒比任何曲子都动听。
易烊千玺蹲在古茶树底下,看茶农如何给老树修枝。“剪坏了一枝,整棵树的养分就偏了。”老农的烟斗在石桌上磕了磕,“人也一样,得学会舍。”他摸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画下树疤的纹路——像极了自己手腕上那道旧伤。
第四章:无我茶会的月光
离别的前一夜,众人在茶舍办了场无我茶会。没有主客,不分高低,每人泡自己的茶,传给下一位。
唐僧的普洱醇厚,泡到第七泡仍有余甘;孙悟空的龙井清冽,带着他采时不小心蹭上的露水香;猪八戒的茶点配得妙,绿豆糕的凉正好中和了红茶的暖。
马嘉祺把大家的茶渍拓在宣纸上,竟像幅山水画。“你看,”他指着其中一块淡褐的印记,“这是亚轩的果茶,旁边深点的是浩翔的抹茶,混在一起,倒比单独看更有味道。”
茶老最后发言时,铜壶里的水刚沸。“茶有千味,适口为珍。”他给每个人斟了半杯清水,“这趟旅程,不是让你们成茶仙,是让你们知道——”
“知道啥?”猪八戒啃着最后一块桂花糕,含混不清地问。
“知道自己喜欢啥味。”贺峻霖抢着答,快板在手里转得飞快。
月光漫过茶桌,把每个人的影子叠在一块儿,像片摊开的茶叶。
第五章:带着茶香的归途
离开时,茶老给每人送了包自己采的茶。孙悟空的龙井罐上画着只龇牙的猴子,猪八戒的铁观音里塞了张茶点方子,少年们的茶包上,马嘉祺偷偷写了“常聚”两个字。
走到竹篱笆外,回头望,茶舍的灯还亮着,像片浮在雾里的叶子。
“以后喝到茶,就想起这儿了。”宋亚轩的果茶罐晃了晃,里面的柠檬片撞出轻响。
“想起啥?”刘耀文拍他的肩。
“想起炒茶的烫,煮茶的等,还有……”他顿了顿,看了眼身边笑闹的伙伴们,“一起爬茶山的滑。”
风掠过茶园,带着新茶的清香,像句没说完的话。或许茶的旅程,从来不是到茶舍为止——它在往后每个拿起茶杯的清晨,在朋友递来的那盏热茶里,在日子的浮沉里,慢慢舒展,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