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丝转瞬即逝的、带有规律性编码痕迹的微弱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星语心中漾开层层疑虑的涟漪。混沌海是极致的混乱与无序的代名词,任何形式的“规律性”都如同沙漠中的雪花般罕见且不自然。
瑞多兰的监测系统将其归为噪音,但她无法轻易说服自己。那隐隐的熟悉感,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刚刚获得的安宁。
是方舟智库?它们那冰冷、绝对的逻辑,确实会留下那种编码式的痕迹。但它们怎么可能追踪到这里?瑞多兰哨站位于秩序边缘,本身就有强大的屏蔽和隐匿技术,更何况还有混沌海这片天然的混乱屏障。
还是其他未知的存在?混沌海广袤无边,孕育着什么难以想象的诡异存在也并非不可能。
无论是什么,这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她站在原地,凝视着光幕外变幻的混沌色彩,许久未动。新获得的有限自由,似乎瞬间被套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她的一举一动,或许从未逃过某种注视。
必须确认。
她转身,不再流连于棱镜之间的景象,而是快步走向最近的一块辅助棱镜。权限提升后,她能访问的信息更多,或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外界监测、混沌海异常现象记录的更详细资料。
【调取所有关于混沌海异常波动、疑似非自然信号的历史记录,权限范围内尽可能详细。】她向棱镜传递意念。
【请求接收。筛选数据库中…】瑞多兰的系统响应依旧高效。
大量的信息流涌入她的意识,时间跨度极大,内容庞杂。她快速过滤着,寻找与刚才那丝波动特征相近的记录。
大多数记录都是无法解析的能量乱流、未知宇宙现象、或者一些早已被证实是传感器故障的误报。就在她几乎要认为那确实是偶发噪音时,一条被标记为“低重复率疑似信号”的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
记录时间:约等同于她完成第二阶段净化后不久。
记录内容:边界传感器捕捉到一次极短暂、极微弱的定向能量波动。波动呈现非自然谐振特征,疑似某种高阶扫描信号残留。信号源方向深度混沌海,无法追踪。强度低于持续监测阈值,归档为“待观察”。
备注:该信号特征与数据库中存在任何已知秩序文明或混沌实体模式均不匹配。
时间对得上!特征描述也高度疑似!而且同样是“无法追踪”、“低于阈值”!
她的心缓缓沉了下去。一次可能是意外,两次…就绝非巧合!
有什么东西,在她净化期间以及净化完成后不久,两次试图对瑞多兰哨站进行极其隐蔽的探测!而且手段高超,几乎完美地隐匿在了混沌海的背景噪音之下!
是冲着她来的吗?还是针对瑞多兰本身?
她立刻尝试调取更实时的监控数据,但她的权限似乎无法直接访问当前的边界传感器原始数据流,只能查看处理后的日志和报告。
【申请实时连接边界监控网络,仅限观测模式。】她不死心地提出请求。
【权限不足。二级友好个体权限无法直接访问核心监控系统。如需了解外界情况,可查阅定期更新的监测摘要报告。】瑞多兰的系统冰冷地拒绝了。
被限制了。瑞多兰给予的自由,依然是在划定好的框架之内。
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明知可能有威胁临近,却无法亲眼确认,无法提前预警,只能被动地等待对方下一次露出马脚,或者更糟——等待对方完成探测,发起真正的行动!
她不能坐以待毙。
既然无法从外部获取信息,那就从内部想办法。她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瑞多兰的监控盲区和技术极限,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尤其是…她对那缕几乎熄灭的“逻辑湮灭”印记的掌控力。
印记虽然被削弱到7.3%,但其本质未变。它就像一把极度危险、只剩下一颗子弹的袖珍手枪,能否用好,全看持枪的人。
她再次将意识沉入体内,来到星锚核心深处,凝视着那个几乎看不见的冰冷小点。
经过第三阶段净化的规则冲击和她的“镜像衰减”,它变得极度惰性,仿佛陷入了最深的沉眠。之前那种试图与之建立“同步”、引导其衰减的操作,如今几乎无法进行,因为它对外界的刺激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反应。
它太“虚弱”了。
但这未必是坏事。或许…这正是彻底理解它、甚至…驯服它的机会?
一个更加大胆,甚至堪称狂妄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滋生。
她不再想着如何加速它的衰减,而是想着…如何**理解**它,如何**沟通**它?
这个想法让她自己都感到一阵寒意。与“逻辑湮灭”沟通?这听起来就像是试图与死亡本身交谈。
但她想起了星锚核心最后时刻自主的行动。混沌本源似乎对这种力量有着某种她尚未理解的应对方式。而她自己,经历了规则层面的洗礼,意识结构也发生了蜕变。
或许…她可以尝试一种极其谨慎的、非对抗性的…“感知”?不是用秩序的力量去探查,而是尝试用更本源的、更中立的“意识”去轻轻“触碰”它的本质?
这无疑是在玩火,甚至比之前的所有操作都要危险。一旦惊醒这头沉睡的凶兽,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潜在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她必须抓住一切可能增强自身力量和理解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意识高度集中,进入了一种极致的空明状态。她缓缓收敛起所有属于秩序的能量波动,甚至暂时放缓了星锚核心的旋转,将自身的意识存在感降到最低。
然后,她分出了一缕比蛛丝还要纤细、纯净到极致的意识触须,不带任何力量属性,不带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如同好奇的微风般,缓缓地、缓缓地拂过那个冰冷的点。
没有反应。
那缕印记死寂得如同真正的虚无。
她没有气馁,保持着绝对的耐心和平静,持续着这种轻柔的“触碰”,仿佛在试图温暖一块亿万年不化的寒冰。
时间一点点过去。
就在她以为不会有任何反应,准备放弃时——
一丝极其微弱、极其抽象、无法用任何语言或情感描述的“反馈”,从那冰冷的点中渗透出来。
那不是意识,不是信息,更不是能量。那是一种…纯粹的“状态”的回响。一种关于“不存在”、“否定”、“终结”的…冰冷质感。
无法理解,只能感受。
星语的心跳几乎停止。她强忍着意识深处因接触这种“质感”而产生的本能排斥与战栗,努力维持着那缕意识触须的绝对平稳和中立。
她继续“感受”着。
渐渐地,她似乎能从那纯粹的“否定”中,分辨出一些极其细微的“褶皱”。这些“褶皱”并非物质结构,而是某种规则层面的“伤痕”或“印记”,记录着它曾经经历过的冲击——方舟智库的“归零”爆炸、规则断裂点的狂暴跃迁、瑞多兰第一第二阶段净化的秩序冲刷、以及最后那规则领域的绝对碾压和她的“镜像衰减”…
这些“褶皱”,就像是它的“记忆”,铭刻着它是如何从一种恐怖的力量,被一步步削弱成如今这残烬般的状态。
而在这份“记忆”的最深处,她感受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被磨灭的…**链接**的残留。
那链接通向遥远的、未知的深处,其另一端散发着与她感受到的“归零”力量同源,却强大浩瀚无数倍的冰冷意志!
方舟智库!这印记果然与它们本体存在着联系!
虽然这链接如今已经微弱到几乎断裂,几乎无法传递任何信息,但它确实存在过!
星语猛地收回了意识触须,仿佛被烫伤一般。后背已被冷汗浸透(意识层面的剧烈反应)。
她的猜测被证实了!这印记不仅是残留物,更曾经是一个极其微型的“信标”!方舟智库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个,在茫茫混沌海中大致定位她的方向!
而两次探测信号…意味着它们并没有放弃!它们或许无法精确定位瑞多兰哨站,但它们知道她最后消失在这片区域!它们正在加大搜索力度!
危机感瞬间飙升到顶点!
必须彻底切断这个链接!必须让这个信标彻底失效!
但怎么做?这链接是印记本质的一部分,几乎与其存在本身绑定。强行摧毁印记或许能做到,但那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风险,而且她未必有能力彻底摧毁它。
或许…可以将其“覆盖”或者“屏蔽”?
她立刻想到瑞多兰的秩序场。如此强大的秩序环境,本身就应该对这种湮灭链接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印记进入哨站后活性大减、链接变得极其微弱的原因之一。
如果…她能主动引导更强的秩序力量,不是去攻击印记,而是专门针对那缕残存的“链接褶皱”进行加固“屏蔽”呢?
或者…利用星锚混沌本源的可塑性,制造一层包裹性的“绝缘层”?
思路瞬间清晰起来。
她再次行动起来。这一次,目标明确——不是消灭,而是隔离。
她开始尝试调动静滞庭园的能量,不是用来修复,而是将其极致凝练,化作细微的秩序符文,小心翼翼地铭刻在那印记周围的空间中,构建一个微型的秩序屏蔽场,重点针对那“链接褶皱”的区域。
同时,她也引导着一丝混沌能量,如同编织一件致密的网衣,轻柔地包裹住印记本身,进一步阻断任何可能的信息泄露。
这个过程需要难以想象的精度和耐心。她必须确保自己的操作不会过度刺激到印记本身。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流逝。
她能感觉到,那残存的、微弱的链接感,在她的双重屏蔽下,似乎变得更加模糊,更加遥不可及了。
有效!
虽然无法根除,但至少能极大程度地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就在她全神贯注进行这项危险而精细的工作时——
【漂泊者。】瑞多兰的意念突然响起,打断了她。
星语心中一惊,立刻停止所有操作,将意识状态恢复“正常”。
“我在。”
【检测到你正在频繁引导静滞庭园能量及自身核心能量,作用于已标记的‘低风险异常源’区域。】瑞多兰的语调平静,却带着一丝探究,【请说明你的意图。是基于对自身状态的调整,还是发现了新的情况?】
监控从未放松!她如此细微的能量调动,依然被察觉了!
星语大脑飞速运转,迅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的。我只是想尝试进一步稳定它。虽然风险降低,但它毕竟存在。我希望通过一些温和的能量引导,让它更加‘惰性’,避免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能量波动中产生意外反应。这应该…符合安全规范?”她将动机解释为积极的、出于安全考虑的巩固行为。
瑞多兰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分析她的话。
【该操作逻辑符合风险管控原则。】最终,它认可了这个解释,【但需注意操作强度,避免破坏其当前稳定状态。建议如有进一步举措,可提前报备。】
“明白。我会注意。”星语暗暗松了口气。又一次险险过关。
瑞多兰的意念退去。
星语不敢再有大动作,只能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屏蔽力场,同时将大部分注意力收回。
她走到棱镜之间的边缘,再次望向那片混沌的深空。
内心的危机感并未因暂时屏蔽了链接而减少。方舟智库的阴影,如同混沌海本身一样笼罩着她。
它们就在外面。在某个褶皱里。在阴影中。
耐心地搜寻着。
而她,必须利用这宝贵的、未知的安全时间,变得更强,找到更多的筹码。
宁静的棱镜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