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和科长出去后,林穗根本没收拾东西,直接把几张椅子拼到一起,打算先补个觉。
最近傻柱不在,易中海走了,贾家的伙食直线下降,贾张氏和棒梗已经吃了好几天粗面窝头和咸菜疙瘩,已经忍到极限了。
昨晚光顾着看贾张氏骂秦淮茹的热闹了,都没睡好。
这里这么安静,还不用干活,不正是补觉的好地方。
林穗在小办公室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睡醒后,她随手从空间招出来两个傀儡。
虽然科长不是真的叫林穗整理,但是林穗有这个自己不用动手的条件,不介意把这里弄的更方便。
最后只留几本放在一边,当成没整理完,打算等哪天晚上不用熬夜看贾家热闹时,再把这几本放进去。
今天厂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儿,晚上四合院肯定热闹。
林穗寻思着,回去还得“加班”看戏呢,最近这些天,可不能从小办公室出去。
终于等到下班,果不其然,院子里的大戏已经开始了。
秦淮茹不出意外地被厂里开除了。
林穗回来时,估计贾张氏已经把秦淮茹打骂了一顿,现在已经开始下一阶段了。
还没进院子,就听见贾张氏那高亢的哭嚎声。
“老贾啊,你上来把我也带走吧,这日子没法过了!
儿子的工作让这个败家媳妇给搞没了,往后可怎么活啊!
老贾啊,我们孤儿寡母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儿媳妇守不住,让那么多人都瞧见了,贾家的脸都被丢光了!
老贾啊,我对不起儿子,没给儿子看住媳妇,我不活了。老贾啊……”
贾张氏哭一声,喊一声老贾,那调调跟唱戏文似的,还挺有节奏。
四合院外面围了不少人,林穗在贾张氏的“说唱”伴奏下,对着围在外面的人一口一个:“劳驾”、“我回家,麻烦让我过一下”、“多谢”,好不容易穿过人墙,走进了院子。
短短的几步路,硬是走出了春运的感觉。
林穗一边往里挤,一边迫不及待地用神识把里面的情况看了个明白。
院子里的人还真不少,贾张氏坐在地上哭的死去活来。
这回是真哭,不是平时和院子里邻居耍混蛋时的假模假样,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外圈围着不少院子里的邻居,有同情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里面站着厂里派来通知家属的两名同志。
让林穗意外的是,易中海也站在最里面,和来通知的两名同志站在一起。
很明显,易中海不是没回来,而是没去第一现场,反而回来了四合院。
就等着事发之后,好能第一时间让秦淮茹知道他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了。
从而都不用说什么,很自然的就能撇清关系,断了和秦淮茹私下里的来往。
贾张氏的哭闹让那两个来通知的同志头疼不已。
都知道过来通知被开除不是个好活儿,他们兄弟俩也是抽签抽到的。
但是也没想到这家得老太太能这么难缠。
先是打骂儿媳妇不守妇道,好不容易把两人拉开,谁承想这婆婆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启了哭唱模式。
再开口是骂厂里不讲人情。
骂了几句,可能是看没有效果,又哭他们家老头子为厂里做了多少贡献。
到现在已经开始哭她活不了了,寻死觅活的。
总之就是胡搅蛮缠,说厂里不能见死不救,不能开除秦淮茹。
可他们俩也就是两个传话的,哪有权利答应他什么,老太太还拉着他们不让走,要走她就寻死,事情就这样僵持下来了。
俩来通知的同志现在都佛系了,就等着一会儿厂里领导来解救他们了。
从刚才开始,贾张氏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词,那词儿还特别洗脑,搞得他们现在一张嘴都感觉要说“老贾啊,我活不了了”。
易中海作为四合院的一大爷,虽说打算和秦淮茹划清界限,但该管的事儿他还是得管。
这种时候,他是必须站出来的。
“老嫂子,你快起来,地上凉,有什么事儿,起来慢慢说。”
可贾张氏就跟练了千斤坠似的,死活不肯起来。
哭唱的调儿倒是没变,不过词儿换了。
“一大爷,别管我了,让我死了算了。我没脸活了,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没了工作,棒梗他们几个孩子可怎么办啊!
我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太太,拿什么养活我几个孙子啊。
与其以后没吃的饿死,还不如现在就让他爹把我们都带走,也能少受点罪啊……”
易中海一听就明白了,贾张氏这是在提要求呢,又是担心没吃的,又是愁没工作。
吃的方面,肯定是想让他以后多给点,毕竟现在他们家连工作都没了。
工作方面,以贾张氏那德行,肯定是想让他想办法,看厂里能不能通融通融。
易中海哪能上这个当啊,他故意搞这么一出就是为了甩掉贾家,哪还会再从自己家往外掏东西。
不过,别的办法他倒是可以想想。
他在脑子里把事情盘算了一番,突然有了主意。
“老嫂子,你家这工作原本就是老贾去世后,东旭继承的。
后来之所以到了秦淮茹手里,那不是因为棒梗年纪小,没法上班,才让秦淮茹暂时顶上的嘛。
老嫂子,你带秦淮茹去办交接手续的时候,没跟人事科的人把这事儿说清楚?”
一边说着,易中海假装要扶贾张氏起来,趁机用力捏了两下她的胳膊,还不忘使眼色。
贾张氏可不傻,易中海这么一说,她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
对啊,工作本来就是贾家的,秦淮茹被开除了,跟贾家的孩子有什么关系。
厂里是不想要秦淮茹了,但是工作指标是他们贾家的,说什么也得给留下。
想通了这些,贾张氏不仅没起身,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就在这时,厂领导被人叫来了。
在这个年代,人情世故很重要。
开除秦淮茹本身没什么大不了,但因为开除一个人,让两代人都在厂里工作过、儿子还死在厂里的老太太闹着寻死觅活,影响总归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