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月余,大秦学术大会胜利落幕。皇帝陛下嘉奖了备受赞誉的一些学者,内宫以皇帝扶苏的名义,发放了上百份大秦皇家学术精英的景泰蓝奖牌和对应的六百石的薪俸。
朝臣之中,张苍、张诚、赵杏儿三人也都得到了这份奖牌和薪俸。虽然这三个人的财富和地位,已经都不需要这个牌牌和这份几百石的薪俸了。
这部分学术精英,在历史上被称作是大秦百人,或者大秦百子。代表大秦最高的学术地位。
赵杏儿以“会计原理”的讲座,阐述了朝廷财计和商行财务管理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借贷平衡的复式记账,让人耳目一新,表单表达方法清晰,对资产和资金使用一目了然,让无数大商人叹为观止,纷纷表示要派家中子侄来学习。赵杏儿慨然应诺,要在长安建立一座会计学校,专门培训商业财务人员。
张苍以“方程”为题目,展开了抽象的数学计算的精妙,让无数人叹为观止。
所谓大秦百子中,来自三所大学和寺工、巩邑工坊的工匠倒占了八成,天下学术高度集中的现象,让很多人关注。
“关起门来做题演算,固然也有机会成为了不起的数学家,但是学术需要相互砥砺,学者不仅仅需要同伴和追随者,也需要对立的敌人,敌人的存在让我们的学术探索可以更加小心谨慎,更加严谨。让我们每个人保持专注和克制!”巩侯张诚谈起学术集中的现象的时候,这样说。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来自天下的知名学者的赞同,很多老者已经互相打招呼,要把家中的晚辈送到巩邑长安张村的大学,或者送到对方的门下继续深造。
学术的杂交和近亲繁殖的格局,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露出苗头,而如何避免学术近亲繁殖,也是张诚和公孙尼子在未来岁月的工作重点。
张诚的在徐福演说末尾的那段发言,被冠名为“仙山说”,也在长安引起了广泛讨论。朝廷的官员、东市西市的商人、城中的百姓和天下汇聚而来的学者,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仙山说,反倒是提出仙山说的张诚,自从扶苏登门谈过以后,便不在公开场合讲述这事儿,很多人以为张诚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徐福,一时口快,东拉西扯了这么个歪理邪说。
只有少数如公孙尼子、扶苏、赵芃等人,才知道仙山说真正的深意,仙山说必定会被端到朝堂之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于谁提出仙山的说法,那还需要观望,看起来国务顾问张诚在学术大会上扔出这块砖头,并不打算自己亲自出面雕琢这块玉石了?
反倒是赵芃,得到张诚亲口所说之后,几次亲至蒙恬府邸,就仙山说向自己的这位搭档、上司,咨询海外征伐扩张的看法。
赵杏儿通过一晚的学习,大体上接受了海外扩张对朝廷财政有利无害的看法,次日开始安排属下的数学家们进行测算,研究海外扩张的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何种水平的伤亡,是财务上能够接受的结果。据此制定了一套模型,套上数字可以考核每一支海外扩张部队的业绩。达到指标的就可以得到更多资源,而伤亡超过标准的船队,必须停止扩张立即撤回,重新进行评估。
看着赵杏儿把军事行动弄成如此刻板的算法,张诚也是苦笑。不过,有这样一个方案总比没有强,至于朝廷是不是能够接受这种算法战争考核体系……那就让蒙恬去烦恼吧。
大会结束,张诚立即带着自己的助手先一步飞回巩邑。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张诚挂出了“工作勿扰”的牌子,说是除非重大科研发现、科研投资和皇帝亲自签署诏令,恕我不能陪您闲聊。整个巩邑都知道巩侯正在忙着一件特别困难的工作,需要全部精力投入。
整个巩邑都注视着巩侯张诚的办公室,每个人都小心的工作,不敢打扰巩侯,避免巩侯分心。甚至就连打铁的铁匠铺,锤击的声音似乎也减轻了不少。
在巩邑,每个人都知道巩侯是这座城最重要的人物,因为巩侯,这几万人才能衣食无忧。巩侯张诚是这座城无可争议的衣食父母。
大秦学术大会之后一个月,中尉韩信升任太尉。
太尉蒙恬领受全新的工作,任少府的铁路局局长,大秦皇家铁路局总局设在洛阳。在洛阳城东郊,画下好大一块空地,开始建设自己的衙门。
未经解散退伍的刘邦时代的军队,改编后,抽调百五十万人划入铁路局,负责大秦铁路建设。
蒙恬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巨大的地图,十字形的全国铁路干线布局,赫然可见。
在这幅地图上,在十字形干线之外,还有很多枝枝叉叉的线路,在地图的西北角,一根红色的线,就是从陇西到月氏的线路。
蒙恬又回到了他的老本行,开始谋划建设大秦的第一条客运铁路线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