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杏儿的哥哥养蜂专家赵三球并没有跟随张诚去巩邑,也没有去圜阳侯的封地圜阳县。而是一直留在张村。
赵三球除了管理张村的蜂产业以外,还管理着张村的量具刃具厂。
这家企业虽然规模并不算大,产品也不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日用品,但是由于它从事的是和工业生产精度高度相关的计量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在整个张村-巩邑工业体系中,却很重要。
赵三球曾经说“我才能有限,只能做一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张诚却称赞赵三球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好的判断,为人踏实勤奋,是个了不起的人。
张诚是很敬重自己这位大舅哥的。
赵二球去圜阳县做了圜阳侯的邑官,代表赵杏儿管理封邑。赵三球却并没有因为自己妹妹、妹婿身居高位而谋求些什么。只是在张村努力而认真的经营眼前的事业。随着张村巩邑工业发展,量具刃具厂的生意也一起发展,虽然不能如诚记大掌柜一样有流水一样的收支,其实事业发展还是相当稳定。
在赵三球的领导下,量具厂也相继研发了一些新的工具、新的刀具。可以说,整个大秦当前的工业发展也有赵三球一份功劳。
赵三球敲敲门走进书房。
比前几年在张村分别的时候,赵三球更加沉稳。
“三哥,您怎么来了?家里可好?岳父岳母身体可好?”张诚上前拉住赵三球的手。虽然张诚现今已经是大秦的国务顾问、九卿第一,但是在赵三球面前,张诚不讲地位,只讲亲戚关系。
“都好,父亲母亲都好着呢。放心。”赵三球略有一点局促,不过也很快放松。
“三哥!”赵杏儿也爽郎朗的见礼。
“妹婿也在长安,我带了些张村的土产过来呢……”赵三球将手边的几罐蜂蜜递过来。
张诚心里咯噔一下。
大秦现在有了新的甜味源。白糖产量极大,价格非常低廉,一定对蜂蜜有巨大的冲击。赵三球所负责的蜂蜜产业,大概会出现问题吧?赵三球遇到难事了?
“三哥,现在有白糖,蜂蜜会受影响吧?”张诚有点怯。
“白糖?”赵三球跟着问了一声,“有白糖,对蜂蜜肯定是有影响了,但是也不是坏事。”
张诚等着赵三球的解释。
“用白糖喂蜜蜂,蜂蜜的产量反倒高了一些。当然,蜂蜜的价格肯定是降了,利润没那么高。但是养蜜蜂总比养牛羊挣得多,又没那么累。还算是一个好营生。还能过得去……”赵三球说。
张诚觉得心里挺不好受的。
蜂蜜是自己所起,白糖是自己所起,左手打败右手了吗?
赵三球看出张诚的窘态,走上来拍了拍他的臂膀:“正常的,白糖也是好事情,现在更多人吃到甜食了,也是好事。”
“三哥来长安什么事情?”赵杏儿也觉得心里有一点酸。自己丈夫推动白糖产业,还是冲击很大,张村很多出嫁女曾经靠着蜂蜜,拥有相当好的嫁妆和在婆家的地位。如今蜂蜜价格震荡,不知道这些姐妹们会如何。
“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不忙,所以出来看看,也算是见见世面,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来过长安呢!”赵三球抓抓头发。
赵三球说的云淡风轻,张诚和赵杏儿却听得出来这其中的一点凄凉的感觉。
“那我明天开始陪三哥在长安好好转转,长安转完再随我去巩邑看看……这长安和巩邑是如今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有很多新东西……”
张诚说到这里,喉咙仿佛哽住了。
“我带三哥多看看,咱们再帮着张村的姐妹们想一想,看看要找一宗比蜂蜜还要好的营生……我一定能找到一种,三哥,你信我!”
蜂蜜这个行当,并不只是赵三球的营生。说到底,赵三球所负责的只是蜂础制造和技术传授这一块。但是蜂蜜曾经是无数张村外嫁女的重要家庭产业,一旦蜂蜜产业动摇,这些外嫁女的地位和收入都会受到影响。
赵三球对这些外嫁女有义务。张诚又何尝没有呢?
是自己背刺了那些带着蜂箱外嫁的女子……
赵杏儿看着张诚,也轻轻的点了点头。
当夜,张诚和赵杏儿躺在圜阳侯府柔软的大床上,赵杏儿问:“侯爷,你能想到什么?”
“无论什么,总要想一种适合姐妹们的营生,你让我好好想想。”
这一夜,两夫妻都有点彻夜难眠了。
西征万里、修建铁路这样的军国大事难不倒张诚,张村的姐妹们的问题,难倒了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