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称作大麻的这种致幻植物,早就和宗教混在了一起。
拜火教大概是最早发现大麻的致幻作用并且主动使用这一毒药的宗教。随着塞琉古帝国向印度扩张,这种毒药也进入了印度教,此外,古代犹太人、早期基督徒、神教苏菲派,也都和这种从中亚流传出来的草药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拜火教和这种致幻剂混杂在一起,让宗教活动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迷幻作用让信众们白日见鬼,因此对那些祭司的鬼话也信得不要不要的。
只不过,这个时代,这种毒草还没得到广泛的、主动的栽培种植,这些毒草基本上被控制在宗教人士手中,只有在特别需要蛊惑人心的仪式上,才拿出来点燃,让信众们如醉如痴,一旦得到了幻觉,你说什么信众都不会怀疑,你要什么信众们也都会甘心奉上——无论你要他们的钱财,还是他们的妻女。
这些信徒并没有其他渠道,能得到这些有毒的草。
宗教分子和毒品,成为中亚地区这些一元神教面向世界扩张的法宝,这种传统,经历了两千多年而长盛不衰。
到了后世,拜火教逐渐收缩,但是亚伯拉罕体系的宗教继承了拜火教的二元神信仰,大量借鉴其体系,变化万端。但是这些来自中亚-中东的宗教和迷幻剂的纠缠从来没有彻底分离,一直到两千多年之后,宗教盛行的国家,往往也是迷幻剂盛行的国家。
对大秦的智慧之士来说,使用毒品来推广信仰这种肮脏的手段,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不屑为之。除了魏晋大动荡时代,短期盛行过五石散之外,这些致幻剂在中华地区从来没有跟宗教一起广为传布。
这大约就是始皇帝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之一——秦人现实,只关注今生的实际生活,不太相信死后的天堂地狱,也不相信神志不清时的体验。
所以第一次在神庙中被这有毒烟雾所炫惑的蒙恬赵芃,第一时间就对这种草药提高了警惕,迅速从圣殿中脱身以后,就再没有参加过这类宗教活动。却把负责圣火的祭司传唤过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拜火教的神只和大秦疆域内所信仰的神只不一样,大秦的神鬼信仰可以算作是多神信仰和自然神信仰。山神水神日月之神各有各的职责,每一种神只对应的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在人类不能充分理解世界本质规律的情况下,人类会相信在一切现象背后有神的推动。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不周山断,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所以星辰向西落下,而江河向东流淌。
神只可以简单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大秦的智者并不相信这一切背后有神只在推动,张苍等人相信,大地如鸡卵一样,漂浮在虚空之中,自西向东不停转动。而天上的日月星辰则被镶嵌在巨大的天球之上,因为它们固定不动,从大地上看就是东升西落。
张苍甚至曾经制作过模型来演示这种现象,虽然观者说——你说大地如鸡卵在不停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其转动?
张苍自然说:譬如你身在舟中,身不觉动,而两岸树木已经飞向你身后。你感觉不到自己的运动,是因为你身在舟上。我们感觉不到大地的转动,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转动的大地之上。
智者们能够接受张苍的解释,愚者们则仍然不能相信,觉得这一切和自己的感官不同。
但无论如何,大秦的人是不太相信,有一个多么超然的神只,在维护和推动这个世界的运转。
而中亚地区的这些邦国,因为始终没有形成发达的行政体系和庞大文人系统,不能对世界的现象与知识进行充分讨论,相当多人依靠自己感官来判断世界,也就让巫术宗教得以发展。在原始宗教和遍布世界的多神教的基础上,拜火教逐渐成型,形成了抽象神——光明神的信仰。
按照贵山大祭司的说法,圣火只不过是光明神在人间遗留的一种造物,看到它就能想到光明神的神圣和伟大。世间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光明,一种是黑暗,拜火教的使命就是站在光明神的身边,战胜黑暗。
难怪塞琉古帝国如此喜欢拜火教!
只要拜火教站在帝国这一面,所有的战争就都是光明战胜黑暗的战争。
再加上焚烧那些致幻的植物,王国就能得到一支悍不畏死、没有理智的军队。
太尉蒙恬把祭司请到指挥部,听他讲了整整两天拜火教的教义。无数军中的文士坐在厅中,仔细记录这位祭司所讲。
大祭司很兴奋,觉得这位来自东方的伟大将军,真的是一位对神明有无限渴望的伟大的将军。
蒙恬微笑着让人把祭司礼送出大营,回过头来看着军中的文士们:“如何?”
“战胜敌人不需要神只,只需要兑现斩首军功就够了。”一位文士谨慎的说。
“让人民幸福也不需要什么神秘的草药,只要努力耕作,吃饱肚子就行了。”
质朴的秦人文士,是不会被什么光明神之类的说法所迷惑的。大秦只信两件事——曰耕曰战。如果我们还不能战胜他国,必然是因为我们粮食不够多,或者士兵不够多。
“这些神庙几百年来,到底聚拢了多少钱财啊?”有人回忆起那位大祭司缀满珠玉的袍子,那件袍子璀璨威严,让祭司看起来果真如同神只的使者。
“从这里向西,有无数邦国,据说许许多多邦国,都有自己的神庙,一些神庙的财富和权力,甚至比国王还要多……”蒙恬翻了一下情报人员整理的塞琉古帝国和其它国家的国情概述。
“百姓要向国王交税,交过税之后,还要向神庙交税……”蒙恬咧嘴笑了一下。
看着来旁听这场宗教科普的将领们:“你们喜欢不喜欢战利品?”
战将们裂开嘴巴,露出雪白的牙齿,如同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